APP下载

糖尿病治疗先要分清“型”

2016-02-24朱大龙

祝您健康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型胰岛内分泌

朱大龙

根据国内最新的调查显示,如果按照美国相关标准,那么在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患有糖尿病和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已近半数。通俗来说,走在大街上的2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人不是患有糖尿病,就是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1型2型要分清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不同类型,一般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4类。对老百姓来说,这可能只是个名称分别,其实在治疗上,差异是非常大的。

最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人们都熟悉,知道是吃得好、动得少,越来越胖、代谢异常,然后血糖就不正常了,通俗来说,这就是个代谢病。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相对不足。而1型糖尿病大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表现为胰岛功能绝对不足。

这种差异,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治疗带来了很大差异。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使用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会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生活方式的调整,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当然还有胰岛素的使用。所以,如果分型不清,对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不同,对血糖的控制可能极为不利。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想,糖尿病又不是什么新鲜病种,这些分型由来已久,难道还会有搞错的吗?实际上这种误诊很容易发生。比如1型糖尿病多数在年轻人身上出现,近年来由于小胖子越来越多,十多岁就患上2型糖尿病的患者一点都不少,如果按照1型糖尿病的方法去治,对他们的病情控制并不是最好选择。而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年龄都比较大,过去看到中老年患者一般就直接当2型糖尿病来治疗,可后来发现,血糖控制不理想。再仔细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有些患者年纪一把了,患上的却是偏爱年轻人的1型糖尿病。这要是不弄明白了,埋头按照过去的思路治疗,那就真的耽误了。

现在,在大医院的内分泌专科里,医生对于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会通过诊断时的年龄、体重、B细胞功能、自身抗体、遗传标记等多项证据入手,做到准确分型,避免一些误诊误治的情况。但临床还是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被误判。所以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初诊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正规大医院,让有经验的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当然,这种许多患者还不怎么了解的分型工作,对内分泌科专家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即便是同样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的人是伴有高血压,有的人是伴有高脂血症,有的人是伴随肥胖,不同人的胰岛功能还不一样。而真正的精确治疗,就是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患者进行个体治疗。

“早发型” 糖尿病

早发型2型糖尿病是专指那些在40岁以前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提到糖尿病,本来大家都觉得这个病是中老年病,但现实有点残酷,因为在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过二三十岁就开始患上了糖尿病,而且还是2型糖尿病。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研究显示,在亚洲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5为早发型糖尿病。

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糖尿病,其原因复杂,比如有外在环境的因素,也可能有社会环境的因素。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和运动方面的问题不用多说。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污染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特别是许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患病率都可能带来影响。此外,精神紧张也会变成糖尿病“推手”。有些年轻人不抽烟不喝酒,且无糖尿病家族史,却被诊断为糖尿病。他们中很多人都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而这部分人正渐渐发展为糖尿病患者的主力军。

但更令内分泌科医生们忧虑的是,早发型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往往更复杂。因为这类患者的代谢危险因素控制较差,而且接受有利于器官保护的药物治疗者较少。但是,他们的病程却更长,还有漫长的人生路要走。应该通过医生的治疗和管理,让这些年纪轻轻、未来还很长的患者不至于因为糖尿病,而影响到其未来的生活。

要知道这些“糖知识”

○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在现实中,许多人都是等到已经出现了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才会想起去医院检查,此时往往为时已晚。其实,虽然大家对于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很是熟悉,但等到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仅血糖已经很高,而且可能已经高了很久。所以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每年去做一次血糖相关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 糖尿病病人要管好血脂。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两个部分。前者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些心脏大血管病变,而后者则多见于肾脏、眼底或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可以说,前者直接可能致死,而后者严重致残。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病例中,75%都与心脏大血管病变有关,患者大多是被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夺取生命。而这些患者在血糖存在问题的同时,往往也伴有脂质代谢的异常。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要降低死亡风险,不仅需要控制血糖,同时也要对血脂代谢紊乱进行调整。

根据美国此前20年的经验来看,对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进行调整,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国内内分泌学界推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治疗指南,并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提到重要位置。当然,具体的药物类型、剂量选择和相应注意事项,就必须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了。

根据中国台湾地区的调查来看,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好,同时也能针对其他的代谢紊乱进行调整,将并发症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那么患者的预期寿命和健康人群之间,并不会有太大差异。换句话说,只要接受医生的规范治疗,控制到位,糖尿病的致残、致死结局是可以避免的。

猜你喜欢

发型胰岛内分泌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
发型
好别致的发型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