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作一份火星食谱

2016-02-24石顺江赵天

奥秘 2016年1期
关键词:尼尔森格拉斯马克

石顺江+赵天

最近上映的美国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讲述了将来的某一天,人类终于首次登上火星,而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就是第一个踩上火星土地的幸运儿。然而却又不幸的是,由于一场沙尘暴,马克与他的团队失联,恶劣的天气也让团队无法实施搜救,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马克面临着飞船损毁、补给不足、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他必须想方设法在这个荒凉而狂野的星球活下来,并一直支撑到有人来救他回地球。那么问题来了,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马克在火星上吃什么呢?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这就意味着火星上的一天与地球上的一天时间差不多;而火星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可以理解为“火星一年,地球两年”,这似乎对“火星人”的生活影响不大。而且就在不久前,美国航天局声称在火星上发现了水!基于这一系列发现,许多科学家甚至将火星设想为将来地球资源枯竭后人类移民太空的首选去处!

作为对火星这个“第二家园”感兴趣的人之一,今年27岁的尼尔森是纽约一家艺术中心的负责人。随着媒体对火星报道的增多,尼尔森想,假如人类移居火星,饮食习惯会不会受人口迁移和新居住地的环境而发生变化呢?我们的食物该如何适应火星环境呢?当尼尔森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事格拉斯时,格拉斯立即建议组织一个团队,专门研究未来移居火星后的食物问题,两人一拍即合。

尼尔森和格拉斯翻阅书籍,了解火星的地表状况;他们咨询烹饪专家和营养学家,探讨食物在环境骤变的情况下保持新鲜的方法;他们拜访了园林和育种专家,共同探讨哪种植物适宜在火星上生长。

《火星救援》剧照

经过多方奔走后,两人搭建了一个由气压撑起来的面积为111平方米的透明塑料包,他们称之为“火星食谱晚餐俱乐部”。走进俱乐部中,人们仿佛完全与外界隔绝,真的置身于火星。俱乐部里有厨房、储藏间和温室,储藏间的温度可以根据储藏品的需要进行调节。不过相对真正的火星而言,尤其是在火星冰冷的夜晚,俱乐部里的温度还算高了,否则储藏间里的食物会被冻坏。

俱乐部的温室坐落在塑料包的一个角落,里面种植着一些可食用的植物,栽培它们的土壤是琼脂,即一种从植物中提炼的明胶。此外,温室里还种有很多耐寒植物。从温室里采摘的食材,可以拿到储藏间进行温度适应,而厨房里则存储了脱水的或粉末状的烹调原料。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尼尔森和格拉斯打造出了一系列“火星食谱”,全是清一色的火星版,诸如:干肉饼、酱拉丝、牛排等。在他们眼里,蟋蟀、海藻、菌类,以及能够像杂草那样旺盛地繁殖且不需要太多水的植物,都是食谱的首选,譬如马齿苋和蒲公英。经过脱水处理的食物或耐储存食物也是他们的目标,如麦片和葡萄干。

由于火星表面温度很低,未来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一定会出现鼻塞症状,对此,用一些香料便可以让鼻子通畅。于是,尼尔森启用大量的起司粉和香辛料对食物进行调味。

在众多美味佳肴中,有一道菜品给人的印象最深,那就是火星版的缅甸腌茶。腌茶在缅甸颇受欢迎,由盐渍茶叶特制而成,味道辛辣。而火星版腌茶则由脱水甘蓝和柠檬汁粉末调配制成,虽然配料和制作程序不同,味道却和正宗的缅甸腌茶一模一样。

食谱中还有一种食物也可谓别出心裁,那就是利用3D打印机打印的火星披萨饼。这种披萨可以逐层添加成分,第一层是面团,被打印在炽热的铁板上,这样就可以立即对批萨的底层进行烧烤;在第二层中,经油混合后的蕃茄糊粉被加在批萨面饼之上;最后再加上一层蛋白质。这样,一张3D打印的批萨饼就出炉了,味道甚好。

猜你喜欢

尼尔森格拉斯马克
连通器及其应用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绚烂花车(环球360)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罗·格林格拉斯)
马克明篆刻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
家庭
电脑也疯狂
电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