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的设计措施分析

2016-02-24张尚赕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1期
关键词:河道整治设计

张尚赕

摘要:现今,人们都比较关注生态平衡,生态护岸的应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水利工程,生态护岸的设计的过程中,应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亲水性。河道整治涉及的内容颇多,我们应保证岸坡的基本功能的同时,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到人、水协调发展。文章从河道生态护岸的含义与功能、常用生态护岸的种类、生态护岸的设计与实施几方面进行探讨,期望可以为河道整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护岸;设计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活动的影响,河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河道的环境恶化、水质变差、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河道作为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设施与重要资源,除了具有防洪排涝的作用外,同时对于城市的生态平衡、区域微气候调节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河道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深入、广泛的探讨河道治理技术。传统护岸结构常会导致环境问题,因此,建造生态护岸是现今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进行一定的研究,期望可以为河道整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河道生态护岸的含义与功能

1.1生态护岸的含义

生态护岸主要是通过植被保护坡面、防止侵蚀。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单独用活的植物或植物与土木工程结合在一起进行。生态型护坡,除了需要保障护坡的持久性与安全性外,还应创造良好的自然景观与生存环境。保证生物效应与环境效应的有机融合,形成生物与土体的共同涵养,满足生物生长的需求。

1.2河道生态护岸的功能

1.2.1创建与保护生态系统

河道的护岸在进行设计时,护岸要有缓、有陡;河道中应形成浅滩、深潭;岸线应有宽、有窄。在水面与绿地之间;岸边绿地与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创建丰富多样的环境条件,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进而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1.2.2自然生态景观的形成

生态护岸可以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生态护岸通过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可以在河道中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如可以看到茂盛的水草、清澈的河水、鱼虾畅游的景观。

1.2.3调节水位,补枯防洪

生态护岸具备可渗透性的功能。在枯水期,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涵蓄水分,地下水经由堤岸反渗到河中;在丰水期,河水经由堤岸将水储存在地下水层,调节水位,防止洪灾发生。

2.常用生态护岸的种类

2.1草皮护坡

草皮护岸分为多种,框架覆土复合型护坡;水泥生态种植基材料护岸;土工格栅固土种植护岸与自然草皮护岸等。生态型护岸工程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草。草可以在边坡绿化中直接运用,同时也可以将草作为主体,加固+212织物等。草仅用作正常水位之上的坡面保护,但是其在水土流失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作用显著。

2.2水生植物的复合型护岸

伴随人们生态意识的重视度的提高,在护岸的建构的过程中,水生植物的应用较多。水生植物通过其茎、根等保护岸坡防止其受到水流的冲击,形成一种保护性的岸边带状,沉淀泥沙。为了达到更好的护岸的效果,现在多采用复合型的护岸结构,其多数由水生植物与多种护岸材料,诸如短木桩排、石笼、生态混凝土材料等组成。水生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需求。其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的场地,净化水体,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有机污染。

2.3亲水景观型生态护岸

亲水景观型生态护岸是将植物、石材与木材结合的综合型护岸。护岸结构中融入了人们的视觉享受与审美意识。设计时多采用台阶与缓坡,或者是平台与台阶结合的形式,保证了景观的地域性与连续性,同时也设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让人们充分接触水与植物,形成护岸景色与乡村、城市景观特色的协调发展。

3.生态护岸的设计与实施

3.1前期实地调查研究

生态护岸在应用之前都需要进行前期的实地调查研究,确定生态护岸的适用性。调查的内容主要有,首先,需要调查河流的变化规律、水文条件与气候条件。水文调查是前期调查的重点,应全面了解当地的最低、最高与正常水位。了解水位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次,调查岸坡土体的力学性质,施工区物种的分布,考虑不同植物种类对河流采光的影响;第三,调查工程管理的情况,在施工中能否引发新的生态问题,能否造成水质与土质污染。

3.2生态护岸设计的原则、目标

3.2.1依据生态护岸的要求与特点,在设计中应遵循六大原则。分别为成本经济性;内外透水性;材质自然性;表面的异质性;滞洪功能;堤坡稳定性。具体的工程设计实施原则,首先,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调整型设计;其次,满足景观的整体效果性;第三,提升河道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第四,保证工程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3.2.2生态护岸设计的终极目标

生态护岸设计的目标应该提供植物生长与动物栖息的生存空间,同时对河流的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对河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能力与环境外观影响较小。

3.3分析岸坡的稳定性

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中,主要是通过引入绿色植物加固岸坡,其中可以有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绿色植被加固河道岸坡,是修复生态环境、稳定边坡与控制侵蚀的主要方法。绿色植被的作用,具体的表现为:降低河道坡岸造价;改善河道堤岸栖息地;植物根系对堤岸的稳定;降低两栖动物对堤岸的损坏。植被的根茎应具备良好的柔韧度,避免洪水期间的巨大阻力使植物被拔起,造成岸坡失稳。木本植物对岸坡的稳定性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但总体上有利于岸坡的稳定性。

3.4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合适的植物种类对于护岸的实施作用巨大。绿色植物对水位与土质的适应性会影响护岸的效果,我们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据水位条件的不同特性,按照不同的区域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在进行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可以借鉴施工区域附近已有物种,选择适用于护岸工程中植物的种类。

3.5工程监测与评价

生态护岸完工后,应进行工程检测与评价。特别是在工程刚刚完工后一年内,应注意跟踪植物的成活率。评估恶劣天气对工程的影响情况,诸如评估洪水与干旱对工程的影响等。监测计划主要分为目标确定;监测对象的确定;监测方案制定;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4.结语

现今,人们都比较关注生态平衡,生态护岸的应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多种形式的生态护岸不断涌现。但是总体来讲,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水利工程,生态护岸也是在不断的进行研究与探索。生态护岸的设计的过程中,应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亲水性。河道整治涉及的内容颇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我们应保证岸坡的基本功能的同时,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到人、水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河道整治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河道整治工程中橡胶坝的施工技术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分析混凝土孔板护岸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