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6-02-23张雪梅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治疗

张雪梅

(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镇畜牧发展中心,黑龙江 尚志 150623)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张雪梅

(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镇畜牧发展中心,黑龙江 尚志 150623)

摘要:猪魏氏梭菌病也叫做仔猪肠毒血症、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猪只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会引发该病,且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只都能够发生,同时不分季节。该病病程短、发病急,往往不会表现出任何前期症状,经发病率较低,但具有极高的死亡率,猪只感染该病后容易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致病机理;流行特点;治疗

1致病机理及流行特点

当猪只采食魏氏梭菌或者其芽孢后,病菌就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或者因采食过多饲料而在胃肠内滞留,消化道蠕动减缓,当环境、气候及饲料发生突变就会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滞留在肠道内的病菌开始大量繁殖,进而引起发病。魏氏梭菌繁殖后,能够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无法及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导致胃肠明显臌胀,使心脏和肺部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循环,且使呼吸系统功能发生障碍,最终使猪由于窒息而死亡。另外,魏氏梭菌自身还能够分泌多种具有致病作用的酶类或者外毒素。例如,消化道内的病菌产生的原毒素通过胰蛋白酶激活后就转变成外毒素,其进入血液会促使猪只发生死亡。

该病全年都能够发生,但容易发生在潮湿阴冷的冬、春季节,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般从每年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容易发生,主要是体重为20~40kg的猪只、哺乳母猪以及妊娠20~60d的经产母猪容易发生,从发病开始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到死亡往往只需要大约2h,严重时致死率达到100%。

2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

病猪往往突然发病,精神萎靡,饮欲增加,食欲减退,腹部臌气,唇部、蹄部、耳尖发绀,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乱冲乱撞或者不停转圈,有白沫从口中吐出,且鼻孔会流出血红色液体,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全身肌肉颤抖,剧烈抽搐,发出怪叫声,2~3h内则死亡。

病死猪的尸体迅速膨胀,腹部明显鼓气,体表皮肤色泽加深。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能够看到颌下发生水肿,腹腔、胸腔出现积液;心外膜形成出血点;肝脏出现肿大,呈黑褐色,质地脆弱;脾脏淤血肿大,色泽变深;肺部充血,有白色泡沫存在于气管、支气管内;胃黏膜发生脱落,胃内壁出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幽门周围及其周围胃壁出现充血,胃内容物含有血液;部分肠段发生鼓气,肠壁呈半透明状,明显变薄,呈深红色,且与正常肠段具有明显的界限,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发生大面积的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也发生肿胀。

3实验室检验

直接镜检。取病猪的肝、肺组织以及肠黏膜制成触片,然后经过瑞氏染色,放于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看到单个或者成对存在的粗大杆菌,有芽孢、有荚膜,且两端钝圆。

细菌分离培养。取少许病猪心、肝、肾、肺、脾、淋巴结组织以及肠黏膜分别接种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上,并采取分离划线接种,在37℃恒温条件下厌氧培养24h,进行2次传代后,能够看到生成直径为2~3mm的单个菌落,呈灰白色,且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挑取典型菌落制成涂片,进过瑞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粗大杆菌,且两端钝圆。取第三代培养物,并将其在普通肉汤培养基接种,上层以石腊油封闭,在37℃温度下厌氧培养24h,发现肉汤变得浑浊。在琼脂平板经过5代培养后,得到的培养物一般较纯。取纯培养物接种在MacConkey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37℃温度下培养24h后,发现菌落周围形成溶血环,之后挑取典型的菌落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看到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且有芽孢,呈革兰氏阳性。取纯培养物接种在厌氧肉肝汤中,并在厌氧环境下培养12h,能够发现培养物明显混浊,且管底出现沉淀物,并产生大量的气体,同时将在液面覆盖的凡士林冲到管顶。

4治疗

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全场栏舍进行消毒,且必须确保严格彻底,每天1次,连续进行10d,消毒药可选择交替使用20%的漂白粉、5%的氢氧化钠溶液等。同时,使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饮水用具和饲槽进行擦洗。病死猪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之后进行焚烧或深埋。

如果病猪能够及时被发现,可迅速在其每吨日粮中添加150g泰乐菌素和500g优质电解多维,混合均匀后饲喂。当病猪表现出病症后,可马上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2mg2.5%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用于镇静,同时按每千克体重在温水中添加30mg甲硝唑片剂,完全溶解均匀后给其灌服,每天3次,连续使用3d。病猪也可交叉注射磺胺嘧啶及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每次注射0.2mL磺胺嘧啶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5d;按每千克体重每次注射20~30mg青霉素,每天2~3次,连续使用5d,基本是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如果病猪呼吸频率加快,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1mL氟强多,连续使用2~3d。如果是母猪发病,还要静脉注射由1000mL5%葡萄糖盐水和1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d。如果病猪体温升高,且严重腹泻、脱水,可在耳静脉进行输液,每头注射由25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mL维生素C、100mL0.5%甲硝唑注射液、3mL安乃近和80×104IU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2~3d。如果病猪严重脱水,但能够正常排尿,可额外用由1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和7mL10%氯化钾组成的混合溶液进行输液,能够促进病猪体质尽快恢复。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066-01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张雪梅(1975-),女,大专,兽医师。

收稿日期:2015-11-01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治疗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浅谈猪高热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