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饲养环境福利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2016-02-23麦剑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猪只福利预防措施

麦剑明

(广东省廉江市雅塘畜牧兽医站,广东 廉江 524455)

猪饲养环境福利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麦剑明

(广东省廉江市雅塘畜牧兽医站,广东 廉江 524455)

本文以猪饲养环境福利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为题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当前猪饲养环境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有关的生猪饲养经验,提出改善环境,降低饲养密度,禁止乱用药,改善料型等具体预防的措施。希望可以改善猪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猪的产业化发展。

生猪;饲养环境;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养猪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饲养方式更加现代化、集约化,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但满足了城乡居民对肉类的消费需求,而且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然而,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降低了猪生存环境的质量,并引发了流行疫病。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生猪死亡率居高不下,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猪饲养环境福利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非常有必要。

1 饲养环境中猪的福利问题

我国在动物福利问题方面的研究比较晚,养殖户普遍缺乏在动物福利方面的意识。当前,在猪饲养环境中,暴露出来了很多福利问题。

1.1 环境单一,猪只行为异常根据动物福利方面的要求,动物只有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才能表现出正常行为。但是,很多厂家为了提高产量,采用笼养、限位的饲养方式,减小了猪的活动空间。当生存环境越来越枯燥时,就会导致猪只形成咬尾、咬耳的恶习。另外,如果母猪被长期圈养,就会出现攻击栅栏、啃咬木板的行为,甚至咬死、吞食仔猪。如果猪的拱土、采食等本能行为被压抑,也会对同伴发起攻击。

1.2 饲养密度过高,舍内气候环境差很多规模化猪舍存在设计缺陷,技术配套不完善,没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导致舍内气候环境难以控制。在夏秋季节,舍内的气候特点为“高温、高湿”。在冬季,舍内气温低下,并伴有贼风。另外,采用高密度的饲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猪的正常采食、排便、打斗。此时若不能及时采取换气措施,清除舍内排泄物,就会增加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猪只的眼角膜、呼吸道产生了刺激作用,引起流泪、咳嗽,降低猪只的免疫力。

1.3 滥用饲料与添加剂在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中,很多养殖户给猪饲喂专一性的饲料,或者含有添加剂的饲料,使猪在短期内快速成长。该饲养方法不仅违背了猪的正常生长规律,而且降低了肉的品质。其中,在育肥猪生产中,频繁使用高蛋白饲料,含有大量铁、锌、铜等生长激素,甚至还使用了瘦肉精等禁药。采用以上饲养方式,猪的日增重可以达到1kg,但免疫力会下降。如果人类食用这种生猪,就会造成身体不适或中毒。

1.4 畜禽混养情况严重我国畜牧业普遍采用畜禽混养的方式,尤其是在农村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在执法巡查中发现,一些养殖户猪舍内,除了生猪品种外,还包括鸡、鸭,甚至狗、猫等动物。畜禽混养很容易导致动物疫病的交叉感染。研究表明,猪受到人流感病毒感染后,就会传染给鸡。同时,这些病毒变异后,就会传染给人,最终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伤害。

2 生产安全猪肉的对策

2.1 改善环境,提供福利性设施首先,在猪舍添加垫草、木糠等。垫草满足了猪只咀嚼、拱地的行为,使它们在发泄、探究方面的欲望得到了表达,从而获得了一种舒适感。其次,给生猪提供玩具,最简单的如在梁上悬下细铁链。猪玩具可以丰富猪舍环境,分散猪的注意力,减少发生斗争行为,特别适合空间狭小的饲养环境。最后,使用环境痕量富集技术、设备,使生猪将主要时间花费在采食、刨草料上,预防不良行为。

2.2 降低饲养密度,改善猪舍环境为了保证生猪的健康成长,需要给予它们足够活动空间,供其采食、躺卧。英国动物福利法规定,母猪在群养期间,圈长度必须超过2.8m。如果群饲不足6头,应该在原来的面积上增加10%。当前,妊娠笼饲养方法在美国已经逐渐被淘汰。然而,在我国却被普遍采用。其次,每头生猪的占地面积必须大于1.5m2。在设计猪舍空间时,应该考虑到猪的大小、气候特点等因素,确定出通风换气量。通常情况下,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育成猪,通风量为100m2/h。处于生理期的母猪需要的通风量更多,最多可以达到300m2/h以上。但是,我国大部分养猪场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由于猪舍之间的密度大,采用自然通风很难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我镇及周边养猪业中,以小型猪场为主,舍内空气污染严重,因极少使用通风设备,通风换气效果差,给生猪的正常发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通风换气可以使舍内空气流通,有利于生猪呼吸到新鲜空气,满足对氧元素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减小空气中的有毒成分,降低疫病的传染。最后,及时清除掉舍内粪便,减小因为猪群密度大产生的CO2气体,以及其他臭气,为猪群提供一个空气新鲜的生存环境。

2.3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乱用药在饲养生猪时,应该根据喂养与饮水的规律,加强饲养管理。同时,给生猪提供充分的休息时间。之前,一些养殖户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给生猪注射生长素、瘦肉精,这样可以促进生猪的快速增长。然而,也埋下了热应激、代谢病的隐患。因此,为了避免发生此类隐患,应该禁止使用激素类生长剂。同时,在装车、运输时,禁止使用镇定类药物。在使用治疗类的药物时,应该按照药物的说明,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当然,随着我国农牧部门加强监督执法巡查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中对违禁药物的检测。如果发现违禁药物,将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特别是发现瘦肉精,猪只全部无害化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这类行为已得到一定的控制。

2.4 严禁动物混养农村畜牧业中,特别是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动物混养方式非常严重。由于动物混养方式造成了疫病的感染与传播,因此必须严禁动物混养。

2.5 改革料型,减少仔猪应激首先,将干粉料改为潮湿料。潮湿料由水、饲料,农副产品加工而成。水与料的比例为1∶1。针对规模比较小的养猪场,可以采用人工搅拌的方式,生产潮湿料。当前,我国成功研制了稀料饲喂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自行将饲料搅拌均匀,并且计算出生猪的每日供料量,非常适合应用到大型生猪养殖中。其次,为了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要求断乳时间超过28d。如果仔猪被圈养到环境干净、通风环境好的猪舍,可以提前7d断乳。最后,将仔猪的休息区、活动区分开。在休息区,仔猪可以有充足的睡眠。在活动区,满足仔猪的采食、排便、拱地需求。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有利于仔猪的成活,减小了断乳后的应激反应。

3 结束语

生猪养殖满足了城乡居民对肉制品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前,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在高密度、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下,也引发了生存空间不足、免疫力下降、猪只行为异常等饲养环境福利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动物饲养方面的经验,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比如,改善环境,提供福利性设施;降低饲养密度,改善猪舍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乱用药;严禁动物混养;改革料型,减少仔猪应激等。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1]李华志.生猪饲养环境的福利问题与安全猪肉生产的对策分析[J].当代畜牧,2014,(09).

[2]席磊,等.猪饲养环境的福利问题与安全猪肉生产的对策[J].第十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2012,(08).

[3]吴林海,等.生猪养殖户对环境福利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7).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4.001

猜你喜欢

猪只福利预防措施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