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玉器审美文化功能初探

2016-02-23王曦河北省地税局

消费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巫术玉器审美

王曦 河北省地税局



中国玉器审美文化功能初探

王曦 河北省地税局

摘 要:我国的玉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深深地融合在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玉器凝聚着文化、象征着智慧、含有高贵、美丽、圣洁和典雅等意蕴。本文选取玉器为研究对象,结合特定时代的思想情感和民俗传统,以玉器审美为视角,探索蕴藏其背后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玉器 巫术 审美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玉器文化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代表着我国独有的美术工艺文化。通过美学视角,挖掘玉器背后的文化功能,探索其哲学意味和深刻内涵,是当代美学爱好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综观历史和自身沿革,玉器不外乎承载着三种主要功能。

一、巫术功能

根据《说文解字》中卷五巫部载:巫,祝也,女能事无形舞降神者也。在南曰觋,在女曰巫。史前先民认为巫、觋一类人能够和神灵、灵魂交往,也就是和那些“包围在人类周边,决定人类命运、意识的、不可碰触的神秘力量”交往。人们认为巫可以通过适当的仪式与咒语来对非人的力量进行控制与操作。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治者与智者群体,可以算是“玉神器”、“玉文化”的创造者。对于玉器,在史前时代,通常被视为神灵寄托的物体或外壳、神之享物以及通神之物等。当代有的学者认为不仅玉器可以作为神之享物,连玉器之上的纹饰都具有吸引鬼神食玉的功能。可见,无论是寄托物、供奉物或是神通物,玉器都是一种人与神沟通的媒介。

巫觋通过各种仪式让人们坚信他们拥有和神沟通的能力,是人与神的中介。但是只是具备这种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受众的法器来显示这种能力。因此这些法器或祭祀的礼器就被称为神圣之物,有专门的人来对其进行保管。作为特定的文化性物件,“玉”将想象性与真实性的社会因素融合起来,与一般物件相比更具有象征意味。玉器作为神物,它是当时的社会中信息表达中意味最为丰富、内容最为充实的话语几何。红山文化中出土的许多玉器都与巫术通神有关,特别是勾云形玉器,与斧等一类权杖玉器有着相似之处,代表的可能是早期王权与神权的结合。许多学者都认为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是红山先民举办大型、隆重的仪式的时候所使用的神器或法器。红山文化出土的勾云形玉器、三叉形器的造型寓意、范围以及实用功能等都显示出红山玉器中玉和神灵之间的紧密联系,玉器在当时有着明显的神灵象征或祭祀神灵的作用,也是民与神进行沟通的关键器物。许多学者的观点都证明了玉器在远古时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它是人们精神和观念的物化外显形式,人神之间沟通的媒介。

史前玉器不仅是巫术器皿,同时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史前先民同样认识到符合审美意识的才能用来通神。信仰与艺术的融合说明巫术目的的玉器,是巫术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古玉器藏品中,有许多玉器表现的是多人起舞,这些误导通过与日常生活不同的身体姿态来娱神,以赶走邪祟,就像是人类最早佩戴玉器的目的并不是审美的需求,而是为了控制某些超自然的力量。

二、社会等级分划的功能

玉器在我国古代一直作为政治权力的标志,从周代开始,“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玉器的种类随着尚玉习俗的深化而不断多样化,许多玉礼器一直流传至今,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财富的标志。从全国出土的精美玉器和随葬形式盾,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玉就已经是氏族首领的重要财产和宝物了。这些用作随葬品的玉器用于殓尸,殓葬玉器包括玉瞑目、玉枕、玉握、玉塞等。随葬玉器可以说是墓主拥有的尊贵地位或财富的体现,生前使用,而死后殉葬。不仅如此,玉之为宝的观念还长期影响着人们,激发着显贵们的占有欲,将美玉当作高档的馈赠礼品,有的并视为国宝收藏。甚至有些专家研究认为,许多玉器,如玉璧在史前可以具有货币的功能。在西周时期,珍贵的玉器已经有了实际意义上的经济价值。

第二,政治权力的象征。玉圭、玉玺等玉器都是权杖的体现,代表着一定的权力。玉玺作为玉印的一种,从秦朝开始就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根据历朝历代等级严明的礼制规定,处于统治阶级地位的群体,特别是君王,在用玉和享玉方面是要接受严格训练的,例如“天子诸侯之礼,故佩玉则备四声,行步则由乐节,在车则由和、鸾。若士大夫,虽有佩玉,而其仪物则当有降杀矣”可见,在用玉的过程中是要严格遵循服从与规训的。在传统社会群体中,身份认知需要通过特定的交流物品来显示,例如服饰制度中的玉饰就是身份的象征,标着不同佩玉者的不同社会等级地位。因此,特定社会场域中的佩戴、把玩,可使得他们知道如何实施行为,并且与不同等级身份的人交往。

第三,身份地位的体现。玉器通常被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神灵、山川林泽等,因此不同形制、规格的玉礼器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根据《周礼》的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王、公、侯、伯、子、男不同等级的人物职能佩戴相应等级的玉礼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代帝王继承了六瑞的遗制,且不断发展,出现了玉带等代表官位高低的玉质信物。再如,唐代以后的玉带,玉带上玉 的多少,标志着王臣贵族的身份高低和职业尊卑。玉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其礼制化的配饰制度反映了基于身份的社会体制,而占有玉石制品的价值,在收藏研究、玉器赏玩方面也体现了一定的话语因素。

三、审美功能

作为一种物质产品,玉器这种工艺美术也是人的精神世界与社会风貌的表现形式。玉器的发展是随着人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它体现了人们的愿望及理想,并且能够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国人对玉的审美观是中国人审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人对玉进行长期的、充分的审美活动,并得出了相应的观点,这也使得中国人的审美观点进一步独特化。可以说,中国的玉器审美及文化内涵是异常丰富

的,可以说玉器是我国民族审美观的基石。

而玉器之美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一)原料质地之美。《考工记》曾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材美成为古今之人治玉的首要原则。自然所产生的事物具有美的属性,玉材料具有的物理属性、材料的质地美感构成了天然的美。成功的玉器作品能够充分利用原材料的质地美,并且在玉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一些技术问题,挖脏去络、突出玉石之美,做到返璞归真。例如山子雕,其玉石原料质地细腻、色泽白润,局部可达羊脂之质。我国传统文人玉器的本质特征是理性的,而不是奢华的,都能够做到量才为用,做到适宜。实现其功用、处置、造型和品格的适宜,文人工艺中许多都是追求“饰极返素”,凸显玉器的质地美。因此,原材料的质地美往往能够体现文人玉石工艺品中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内涵,玉器是雅化的,反映着文人的生活情趣及价值观念。

(二)外在形式之美。玉石的透明度与光洁度较强,整个外形构成的形象能够充分刺激人的视觉,感化信念。中国玉器的装饰图纹无论是几何纹、自然写实纹、还是抽象的神话动物纹等,均表现得笔触鲜活、线条生动,蕴含着丰富的意趣。在玉器制作中,一般要求结构明确、细致并且交代清楚来龙去脉,注意一叶一鳞一羽的细节刻画。许多细节属于代表性和关键性的,更需要明确和具体。比如鸟纹的头部、人的衣袖,无论是夸张或概括的表现,对于基本的结构关系都需要加以明确交代。经过琢玉人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玉器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美术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审美价值。玉器形式美的美学原则包括:对称原则,玉宗就是一种对称原则的典型运用;虚实原则,龙山文化中的玉龙,采用镂空雕造型,虚实相生,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色、材、型统一原则,俏色玉器就是这一原则的审美理念的充分展现。

(三)文化内涵之美。汉慎《说文》释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可以说,玉器是形式美与内涵美二者最完美的结合。早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把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坚硬而冰冷的玉石注入了思想和灵魂,从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不断发展和变幻的玉器作品,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某种秩序、寄托和乐趣,使人们在同一信念和体验中统一着意志,沟通着思想,培育着共同的道德情操。而玉器纹饰是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纹饰与造型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玉器纹饰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其主题意蕴可以概括为:史前的神秘性、上周时期的礼仪性、战国汉代的多彩性、唐宋时期的兼容并蓄、明清时代的风俗性。它们各自以玉兽面纹、六瑞、绚丽多彩的纹饰以及文玩雅兴为主要题材。

总之,中国玉器所引起的美感,形式来源是其一,而更重要的则是来自于构成它的要素,即人的因素。玉器之美之功能,早已超出了单纯的造型、工艺和材料之美,它是一种升华的美,人们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常常通过对玉器这种特殊的媒介,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人格和文化。因此,玉器工艺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活动的形象反映,确实可以使我们从中透见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灿烂光辉,而如何穿透历史,把摸这些历经桑沧的遗物,学会超越物质本身,从中汲取前行的人性和精神力量,走好未来之路,更是这些美好的器物留给我们当代人一道严肃而郑重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伯达.关于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墓葬出土玉器的解读——东北古夷玉巫教探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2(05)

[2]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03)

[3]郭明.试析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J].考古与文物. 2008(05)

[4]郭大顺.红山文化“玉巫人”的发现与“萨满式文明”的有关问题[J].文物. 2008(10)

[5]左汉中著.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6]杨伯达著.古玉史论[M]. 紫禁城出版社, 1998

[7]李砚祖著.装饰之道[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8]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器全集[M].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3

[9]刘方.以人拟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视野[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01期

作者简介:王曦(1980.4-),女,汉族,河北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方向。

猜你喜欢

巫术玉器审美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