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探究

2016-02-22袁渊泉

科技视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教育生态学功能

袁渊泉

【摘 要】教育生态学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本文从教育生态学出发,探讨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中的功能:基于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语码转换具有准确传递信息的功能;基于群体动力原理,语码转换具有加强人际沟通的功能。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语码转换;功能

0 引言

作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教育学分支学科,教育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这一学科名称由美国教育学家克雷明·劳伦斯于1976年在其所著的《公共教育》一书中率先提出。生态学研究生命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教育学研究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效益,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教育生态学为研究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即生态视角。本文拟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出发,探讨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中的功能。

1 语码转换与英语教学

“语码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2]。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研究在语言学领域采取了不同路向:语法、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路向[3]。甘柏兹把语码转换视为一种社会现象,提出了情景中的语码转换和喻意中的语码转换。迈尔斯·斯科顿从认知角度解释了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将语码转换的社会场景划分为对等场景、权势场景和事物场景。

自1968年美国颁布“双语教育法”之后,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开始涉足语言课堂。[4]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开始借鉴社会语言学领域中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来研究语言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母语会对目的语习得产生干扰和负迁移,因而反对在外语课堂使用母语。然而,在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学者们探讨了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作用,如库克就认为语码转换是目的语学习的有效策略,可以使课堂交际功能达到最大化;奥尔巴赫和阿特金森也指出,适时、适度使用母语,会使学生更愿意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课堂既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与学的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平台,因此,作为教学手段和交流工具的语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师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母语“是为了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讲解语法或进行课堂管理等”[4]。

2 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分析

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链法则、教育节律、社会群聚性、群体动力、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教育生态的边缘效应。下文以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探讨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中的功能。

2.1 准确传递信息的功能

根据谢尔德福提出的耐度定律,生命体对环境因素有其容忍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命体对环境因素的容忍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环境条件。同理,生态课堂中的各个生态因子都有其承受能力的上限和下限,超过上限或下限范围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最适度的“度”是教学生态因子的影响和学习者承受力之间彼此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构。因而,在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中,英语教师适时、适量进行语码转换,把教学内容的数量、难度和速度控制在大多数学生所能承受的耐度和适度范围之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基于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语码转换具有准确传递信息的功能。

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指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是学习者的最大障碍”。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形式,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使用英汉语码转换,既可以弥补英汉语言差异,避免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又可以准确地传递信息,加强语言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到black tea, brown sugar时,如果用英语解释,学生难以理解;而直接换成汉语“红茶、红糖”,学生马上明白其所指,从而准确传递了信息。又例如在讲解英语语法时,如果教师使用全英语解释,可能会超出多数学生的耐度和适度范围,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而此时如果教师使用汉英语码转换,则能加强语言教学效果,准确传达教学信息,突显教学重难点。

2.2 加强人际沟通的功能

群体动力是指群体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例如,一个人独自读书与他人一起读书,在心情和效果上都是不同的,后者更易于形成一种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群体内具有以下关系:同侪依慕、权威关系、利群行为、合作关系、共生或共栖、中性作用、竞争、侵犯、寄生、社群领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群体;在这一课堂群体内具有师生之间的权威关系,以及生生之间的同侪依慕、合作关系等。因而,基于群体动力原理,语码转换具有加强人际沟通的功能。

首先,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语码转换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和谐的课堂形式。师生之间存在着权威关系,课堂上,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英语,更加强化了教师的权威地位。而教师想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情感互动,就必须使自身与学生处于相同语言水平的基础上,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进行汉英语码转换,可以起到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其次,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语码转换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同侪依慕指同龄人或同辈之间的依慕关系。由于同侪之间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及传意方式都比较接近,而能使彼此有所依靠和仰慕,心理上感到满足和充实。合作关系是指双方处于同一情境下或同一关系中,朝着同一目标努力。在合作中,彼此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要求,或彼此各有所长,通过合作,实现互补;也有的观点、思想虽然不同,但能求同存异,相互让步,从而增加合作。生态课堂是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生生和谐的课堂形式。在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之间想要实现完全用英语进行交流是比较困难的事。通过适时、适当的汉英语码转换,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彼此平等的同侪关系,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3 结语

由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限,适时、适量使用母语有助于准确传递信息,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促进英语教学。然而,课堂上过多的语码转换则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正常进行。所以,在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使用要遵循适度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码转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Wardhaugh, 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3]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1):85-95.

[4]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34-40.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教育生态学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