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2016-02-22郭云飞

科技视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一词多义意象图式转喻

郭云飞

【摘 要】本研究采用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依据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转喻等理论,从词汇意义的动态性出发来探讨二语习得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并以实证的方式来分析认知思维策略是否对受试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产生显著性的差异,力求为学习者多义词习得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原型范畴论;意象图式;概念隐喻;转喻;一词多义

认知语言学的是20世纪的80年代兴起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语言学科,是一门将语言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学科。认知语言学在理论框架上贯通词汇和语法,其核心理论如原型范畴论、意象图式、隐喻和转喻等相关理论都把词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词汇单位和句法结构都有一些认知理据可循。然而,在词汇习得中学习者普遍存在学习无系统性,理据性,及片面追求词汇量等错误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多义词习得时更是缺乏相关的认知理论知识和记忆规律,导致在词义理解方面错误百出,影响语言输入和输出。本文以实证的方式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多义词的学习中来,目的在于帮助培养学习者的认知思维,提高多义词的学习技巧和效率。

1 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

认知语言学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与词汇习得相关的理论主要有:原型范畴、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等。原型范畴理论认为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间不存在共同特征,而只是具有家族相似性,范畴的边界也是模糊的,范畴内成员的地位具有不平等性,此理论对于词汇语义知识的构建起到启发的作用。意象图式是在我们感知互动和运动程序中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的式样,可以为我们的经验提供连贯性和结构性。意象图式不仅构建了我们的空间域,也构建了我们抽象域中的很多概念,它对词汇语义起到重要作用。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且是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种必要的认知策略。人们可以利用词汇已有的词义通过延伸和扩展派生出新的词义。多义词的就是在某些具体概念上所形成的抽象认知思维网络,即从一个语义域向另一个语义域的转变和跨越的结果。

2 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认知理据分析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指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属基本范畴的词往往带有多个义项,且具有极强的词汇搭配能力,这类词即为多义词。词汇多义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途径,此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的不同特征和不同部分。在语言的认知过程中,人们往往先接触到自然环境中的具体事物,其次在不同的语境中形成不同的抽象意义,从而使某一具体词汇转变为多种义项。长久以来,语言符号被语言学家们视为是任意性的,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和所指事物之间无任何联系,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对概念隐喻的深入研究,学者们认为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理据性。就多义词而言,它们的多义义项和原始语义之间总是有着某种语义关联,而这种语义理据就是一种心理联想,即词义的引申和比喻,常见的四种心理联想方式为隐喻、借代、提喻和类比。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充分掌握多义词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将有利于其对多义词的掌握和运用。

3 实验过程

本实验研究拟在探讨如下两个问题:1.学生多义词学习过程是否运用到相关的认知思维模式?2.认知思维模式的培养与学生多义词学习之间是否存在一定正相关?

3.1 理工科院校学生多义词习得中认知思维模式调查

本部分调查问卷的设计参照文秋芳老师所编著的《词汇学习策略》及秦晓晴所著的《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以辽宁某高校机械系125名大二学生为受试,对其二语词汇习得中认知思维模式展开问卷调查,并借助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数据分析,然后对问卷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利用大学生多义词习得中认知思维模式问卷对其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地、年级、高考外语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其次,从学习者主体出发对具体的认知思维方法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在问卷设计过程中,笔者从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三方面统计学生在多义词习得中认知思维策略的应用情况。最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抽取主成分因素,并以“主成分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二值变量“二语词汇习得”作为因变量进行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

3.2 理工科院校学生多义词习得中认知思维模式培训过程

本部分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按专业不同将上述院系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嵌入式多义词认知思维策略的培训,对照班不接受培训。实验所采用的工具为调查问卷表和词汇水平测试卷,测试过程分为词汇前测和词汇后测两部分。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分析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词汇水平以及实验后的进步程度。同时,定性研究通过教师课堂观察、访谈和试卷分析等方式辅助解释了定量分析的结果。

实验研究结果与讨论:

1)培训前实验班和对照班词汇水平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笔者在对受试完成认知思维模式调查问卷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同时进行了实验前的英语词汇水平测试。成绩分析如下: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词汇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P为显著性水平:*P<0.05;**P<0.01;*** P<0.001

经T检验数据表明: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是42.163,控制班的平均成绩是43.428,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无明显差异(t=-.553,P=0.418>0.05)。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在认知思维策略培训前,两组受试在词汇掌握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培训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词汇水平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笔者在对实验班进行为期12周的认知思维培训后,再次利用同等难度的词汇水平测试卷对两组受试进行词汇水平测试,目的在于说明认知思维的培训是否对学生词汇学习产生一定的相关影响。成绩分析如下:

表 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词汇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P为显著性水平: *P<0.05;**P<0.01;*** P<0.001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接受认知思维培训后,实(下转第71页)(上接第32页)验班的平均成绩是58.3863,对照班的平均成绩是52.467,实验班的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说明两组受试在培训后词汇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t=2.358,P=.000<0.05)。以上实验表明认知思维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对词汇的注意力和认知力,进一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4 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原型范畴、意象图式,概念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是掌握英语多义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多义词的词义范畴中,非典型会员以连锁和辐射两种方式从核心词衍生出来。从词义的扩展方面来看,转喻和隐喻是使得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重要认知手段。因此,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基本核心词汇的讲解,并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学习者建立多义词义项网络,只有充分了解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才能更好利用和运用多义词。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3]张绍全.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一词多义意象图式转喻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移动动词的语义连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