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6-02-22朱桂花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朱桂花

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朱桂花

学生时代是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当前学生的社会责任主体意识淡薄,缺乏社会参与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文章提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责任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生要通过社会实践去体验自身的责任。

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学校;家庭

社会责任意识指尊重他人和社会的劳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种理性意识。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阶段,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时期,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当今时代,学生属于一个有独立意识和独立地位的政治权利主体,盲目追求自由和个性是其显著特征,他们都懂得追求自己的权利,但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笔者认为,权利与责任是统一的,缺一不可,为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客观分析,我们针对部分学生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

一、问卷调查——切准问题的脉搏

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有关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调查,来了解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而对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方法进行研究。本问卷采用匿名原则,您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将严格保密并且只用于本研究。您真实的回答将为我们提供最宝贵的信息,谢谢您的配合!

请同学们在相应的题目后的数字中选出您所认为最合理的答案(在相应的数字上面打“√”即可)。

性别:男()女() 年级:( )

题号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4 5 4 5 4 5 4 5 4 5 4 5 4 5 8我在公交车上会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 1 2 3 4 5 9我很少参加班级活动 1 2 3 4 5 10我会阻止朋友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 1 2 3 4 5 11 12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符合1 2 3 4 5 6 7题目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会赡养父母我了解什么是家庭责任我能够积极地配合父母解决家庭矛盾我会经常做家务,关心家人的身体我不是很在意家人的情绪变化我会勇于承担家庭责任我在与他人的交谈中,会顾及他人的感受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我会自觉地维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我在公共场合不会吸烟、吐痰,乱扔垃圾1 1 2 2 3 3 4 4 5 5

续表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400份问卷,收回389份,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当前的社会责任意识状况。主要是从学生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来了解他们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状况、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

二、把准病灶——分析问题的成因

1.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欠缺的表现

第一,责任主体意识淡薄。公民权利和责任是统一的,权利与义务或责任从来都是对等的,只有权利与义务或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社会。在这份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而百分之八十多的学生却非常介意别人不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本应该是每个人自觉遵守的,但很多学生却把这种本应有的责任推给其他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很高,对自己要求很低。

第二,社会参与意识欠缺。公民参与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公民应对参与公共事务和国家管理持主动关心、积极参与的态度,而不是作为现存体制的消极服从者。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人都参与过社会爱心活动或慈善活动,但是百分之七十多的学生表示不会参与定期的社会爱心活动或者慈善活动,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不会参与社会管理。

第三,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被动性。社会公共领域需要每个公民公平地承担起创造和维系正义制度的责任,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主张其政治权利,培育自律精神和公共精神。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过慈善活动,但是当问及为什么参与,只有百分之四的学生表示是主动参与,并认为这是自己的社会责任,而绝大部分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认为这是教师的要求或者是为了班集体的荣誉。

2.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原因

第一,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冲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当前,人们会经常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信息,进行社会交往,开展网上交易,发表个人见解。但网上信息泛滥可能导致学生信仰缺失,从而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此外,互联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也可能导致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第二,家庭教育的后劲不足。当前,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幼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生活,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视别人的关心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去关心他人,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明显的漠视倾向。他们的亲情观念相对淡薄,自恋意识较强,注重个人发展,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还有些家长对子女往往只重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轻视其精神上的教育,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与子女缺乏情感和心灵上的互动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与外界的沟通也会产生困难,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其责任感淡薄甚至缺失。此外,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开始出现自我封闭倾向,会对道德规范产生错误的认识,遇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第三,学校德育的弱化。虽然国家早就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但大多数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责任感的培养。同时,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校还给教师下达教学指标、升学率指标,等等,受功利思想的驱使,教师没有精力和兴趣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慢慢地,学生就变成“分数的巨人” “情商的矮子”。此外,越来越多的学校搞封闭式教学,学校德育仅限于“上墙” “会议”,落实不力,其结果也造成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这样就势必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位。

三、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学生当前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家庭教育是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关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能过分宠爱,而应改变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家长的日常行为对子女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做孩子的好榜样。

2.学校教育是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

进入学校后,学校影响相对于家庭影响而言,逐渐成为主要因素,学校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要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校园文化要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校园文化是一门隐蔽课程,是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机载体。学生在校除了接受课堂教学以外,其余大都在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且多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的。对此,学校应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例如,开展以社会责任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辩论赛或演讲比赛;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活动的图文展览、征文活动;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意识的讲座,等等。由此,可有效达成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倡导责任文化,弘扬责任精神的目的。

3.通过社会实践体验自身的责任

责任意识的形成是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固然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学生自身作用的发挥,要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切身体验社会的美好。

(编辑:朱泽玲)

G625.5

A

1671-0568(2016)33-0133-02

朱桂花,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期望嘱托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