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性镇痛药与现代临床麻醉探讨

2016-02-18罗俊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5期
关键词:吗啡芬太尼我院

罗俊良

(四川省成都中山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610000)

✿其他论著交流✿

麻醉性镇痛药与现代临床麻醉探讨

罗俊良

(四川省成都中山骨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目的分析研究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一共有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持续性给药,观察组对病人分次给予麻醉性镇痛药物,对两组病人在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镇痛药物当中,与临床麻醉关系最为密切,应该是麻醉性镇痛药物,在临床手术之前、当中以及以后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性镇痛药;现代;临床麻醉

麻醉性镇痛药物可以使病人疼痛得以明显减轻,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尤其是晚期癌症镇痛应用最为明显,可是麻醉性镇痛药物在连续应用以后极有可能导致身体依赖这种不良反应[1]。本文笔者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一共有156例,对156例病人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一共有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当中,观察组男性52例,女性26例。年龄在18-82岁,平均年龄为(43.6±5.2)岁;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25例。年龄在20-84岁,平均年龄为(45.3±6.4)岁。两组病人的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一般方法

两组病人在完成手术以后,全部通过硬膜外腔给予剂量为1.5mg左右的吗啡,作为首次镇痛,之后,观察组对病人采取麻醉镇痛药,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持续性给药。观察组病人在分次给药的时候要非常注意,年龄在70岁以下,或者麻醉等级为Ⅰ级的病人,吗啡注入剂量每次为2mg,年龄在80岁以上,或者麻醉等级在Ⅱ-Ⅲ级,吗啡注入剂量要适当降低,每次1mg。另外,对照组病人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上述相关问题,当病人年龄在80岁以上的时候,或者麻醉等级为Ⅰ级的病人,持续给药的剂量为60μg,1h服用一次,当病人年龄在80岁以下的时候,或者麻醉等级在Ⅱ-Ⅲ级,吗啡注入剂量也要适当降低,持续给药的剂量为40μg,1h服用一次。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病人疼痛进行判定,同时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给予详细记录和对比。

1.4临床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两组病人临床镇痛效果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 0.05),详见表1。

2.2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麻醉性镇痛药物也被称之为阿片类药,其一般指的是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使疼痛得以明显减轻或者解除,同时可以使对疼痛的不良情绪反应得到改变,麻醉性镇痛药物剂量一旦过量会造成病人意识和机体生理功能改变。其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1)天然的阿片生物碱,例如,可待因以及吗啡;(2)半合成的衍生物:例如,海洛因以及双氢可待因等;(3)合成药:芬太尼以及哌替啶类。目前,合成的新型镇痛药物曲马多就是非阿片类的中枢性镇痛药物,可是其一些作用机制和阿片受体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阿片类药物均有3个环构成的基础结构。所以,其具有非常接近的镇痛性能以及毒副作用。其相关作用全部能够被纳洛酮拮抗,全部可以形成依赖性,因此,均属于特殊管理的处方药[2]。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以外,有相关临床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大脑当中导水管附近灰质、内侧丘脑、脊髓罗氏胶质区域以及杏仁核等均存在各种阿片受体[3],在人体当中也存在几种内源性阿片样肽:其中包括有强啡肽、内啡肽以及脑啡肽。当中机体遭受到创伤以后,机体当中就会立即释放内源性阿片样肽与相对应的阿片受体进行匹配,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镇痛效果,减轻因为创伤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现如今,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麻醉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各种各样新的概念、方法以及技术均和麻醉性镇痛药物有密切关系,国内当前临床经常使用到的阿片类药基本包括有以下几种: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吗啡、曲马多以及芬太尼等,在以下现代临床麻醉技术当中,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TIVA(全凭静脉麻醉):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在临床麻醉当中最适宜的给药方式就是持续性输注。瑞芬太尼、芬太尼以及舒芬太尼等全部可以作用在全凭静脉麻醉,并且和多种不同麻醉药物科学配伍以及联合应用,可以起到相加或者协同的作用,同时可以使麻醉药物各自的使用剂量明显减少,使血液动力学稳定得到保障,在临床麻醉以后意识能够迅速恢复,在保持良好的镇静以及镇痛的情况之下耐受带管进行呼吸,等到通气良好和恢复生理反射的时候,可以将气管导管拔除。另外,临床手术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可以降至到最低,进而取得预期目标。

TCI(靶控输注麻醉给药系统):其是以药代动力学以及药效动力学原理作为基础,以血浆或者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作为指标,通过计算机对药物输液输率变化给予严格控制,进而达到按照实际需求调节麻醉、镇痛以及镇静深度的目的。靶控输注麻醉给药系统可以迅速达到靶浓度,同时维持稳定,无需通过人工干预,这样就形成了能够连续控制的一个过程。现如今,认为靶控输注麻醉给药系统的最适宜配伍药物就是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配合短效肌松药物,使静脉麻醉可以香吸入麻醉一样能够调节和控制[4]。

吗啡是阿片当中的一种生物碱,在其当中的含量在1%左右,其应用于急性疼痛,对于躯体以及内脏疼痛都有效。另外,对持续性钝痛的效果明显。临床治疗剂量的吗啡对血容量正常病人的心血管系统通常没有影响,对心肌收缩力无抑制作用,有的时候会使病人心率减慢。在临床当中可以应用治疗急性心衰造成的急性肺水肿和心梗患者镇痛。大剂量输注主要应用在心脏手术当中,可是因为其麻醉深度有限,无法对疼痛的应激反应进行抑制,同时大剂量吗啡对血液流动力学干扰也相对比较明显,目前已经被芬太尼所取代[5]。

芬太尼是临床麻醉当中最为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之一,其镇痛强度要远远高于吗啡。其可以应用于整个麻醉过程,其中有麻醉诱导、维持以及手术以后镇痛等。小剂量会使气管插管的高血压反应明显减弱,因此,大部分临床麻醉师选择其作为麻醉诱导的使用药物治疗,其在各种类型麻醉手术当中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芬太尼对呼吸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明显减慢。一次注射的作用时间明显要比吗啡段,可以使其消除半衰期的时间却相对比较长,重复多次使用,则会形成蓄积作用,作用时间明显延长,同时在使用药物以后的3-4h发生延迟性呼吸抑制。如果一旦快速注射会对通气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该在临床当中给予高度重视。

哌替啶注射液作用时间较短(2-4小时),作用强度较多,进入机体当中形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积蓄以后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已经不适宜癌症病人止痛,当前,其使用剂量在国外呈现下降趋势,哌替啶在我院的使用情况符合这种趋势。

丁丙诺啡注射液属于国家四类新药,对人体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40倍,是哌替啶的300倍。镇痛持续时间为6-8小时,脱毒效果明确,药物依赖性潜力非常低。

总之,麻醉性镇痛药的总体使用剂量呈现递增趋势,当中吗啡以及可待因使用剂量排在首位,芬太尼以及哌替啶使用剂量明显减少。在镇痛药物当中,与临床麻醉关系最为密切,应该是麻醉性镇痛药物,在临床手术之前、术中以及术后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蔡志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与全球现状的对比[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9(4):215.

[2] 李巧.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012,13 (1):31.

[3] Joranson DE,yan KM,Gilson AM,et al[J].Trends in medical use and abuse ofopioid analgesics.JAMA,2010,283(13):1710.

[4] 韩成林,孙百华.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应用分析[J].天津药学,2011,17(2):43.

[5] 史文慧,郭蓉,罗朝利,等.我院住院病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5):32.

猜你喜欢

吗啡芬太尼我院
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镇痛效果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盐酸氢吗啡酮用于减轻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效果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