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中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的九条对策

2016-02-18赵力岳洪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本场养猪场猪场

文│赵力 岳洪(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汉中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的九条对策

文│赵力 岳洪(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几年,随着陕西省汉中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生猪饲养规模和养殖密度大大增加,规模猪场易成为猪病发生和流行的重灾区。为此,笔者采取随机踏栏调查、查阅免疫档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前汉中规模猪场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汉中市生猪规模养殖情况

汉中气候适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越,养猪历史悠久,平川六县(区)和宁强县曾是农业部确定的商品瘦肉猪基地和商品猪基地,全市生猪饲养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猪肉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生猪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年底,汉中市生猪饲养量达814.83万头,其中存栏324.62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9.35万头,出栏490.21万头。出栏5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猪场有4778户,占全市养猪总户数的35%,规模养猪场生猪年出栏262.65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53.58%。

二、疫病发生及疫苗免疫情况

随机调查40个规模养猪场,共存栏猪46115头,其中存栏量最大的10252头,最小的235头,平均存栏量1153头。近一年来共发病18854头,死亡4050头,发病率40.8%,病死率21.5%。

被调查的养猪场均按要求开展了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主要动物疫病的疫苗免疫,免疫密度达100%。开展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的有33个场,免疫猪圆环病毒病的有28个场,免疫猪细小病毒病的有25个场,免疫猪链球菌疫苗的有18个,免疫猪大肠杆菌病的有17个,免疫仔猪副伤寒病的有15个,免疫猪乙型脑炎疫苗的有15个,免疫猪支原体病的有10个。疫苗免疫工作均由养猪场工作人员按照本场免疫程序自行开展。

三、问题分析

1.养殖场选址不合理。此次调查的40个猪场中,周围1千米内混有其他养殖场的占调查总数的50%,猪场紧邻公路以及河流的占30%,在居民区内的猪场占12.5%。排出物以及空气对周围居住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但不利于生猪疫病防治,还极易引起动物疫病的流行及传播。

2.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隔离设施条件达不到距离生产区300米的要求、生产区和办公区混杂以及人畜混居的现象。这种防疫硬件设施不完善,生产区和生活区没有严格区分,甚至人畜混居的情况,给猪病的流行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3.消毒制度不严格。部分猪场存在门口没有设置消毒池;设有消毒池,却没有放消毒液;放了消毒液,但没有做到定期更换的现象,车辆及外来人员进出消毒不规范甚至没有消毒现象时有发生。进场的第一关就放松了警惕,传进疫病的风险极大。

4.免疫缺乏科学性。一是免疫程序混乱。部分猪场对猪只的抗体水平掌握不确实,缺乏有效保护。调查发现,只有极少数大型猪场结合母源抗体的高低以及本场实际发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大部分猪场的免疫程序只是生搬硬套其他猪场或是听从疫苗经销商或者饲料企业的推荐,而没有根据近年来汉中市生猪疫病流行情况以及本场猪病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且没有考虑疫苗的种类、接种日龄、接种次数、接种间隔时间等,免疫时机不当,对免疫的效果影响较大。二是免疫抗体监测意识淡薄。调查发现,只有个别大型猪场定期开展免疫抗体效果评价,其余大部分养猪场均未进行抗体监测,对母源抗体水平也不清楚,导致疫苗接种过早或过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

5.其他问题。一是免疫档案记录不完整给猪场免疫效价评估、及时补免和疫病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二是引种不规范。部分猪场在引种时存在不做种猪来源地调查、引进的种猪没有进行相关的检验检疫、未隔离就合群等现象。三是部分猪场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滥用抗菌药物饲料,导致动物体残留抗菌素药物,致使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治疗过程中也不做药敏试验,使得细菌性病的控制难度加大。四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部分养猪场没有设立专职兽医技术人员,防疫工作由饲养人员代管,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突发的生猪疫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极大影响了疫病防治效果,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四、对策和建议

1.合理规划,科学选址。发展养猪生产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选址,猪场建设之前,要根据自身经济情况,提前做好规划,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且排水通畅,向阳背风,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地方建场。

2.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动物饲养场要合理布局,分区规划,生活区、生产区、病死动物和污物污水处理区应严格分开,场区内门口应设立值班室和消毒设施等,同时建立隔离设施,切实完善动物防疫条件。

3.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猪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大门口都应设立与门同宽的消毒池,消毒池每周更换2次消毒液,保持药液的有效性,进场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同时应设置带有紫外灯的消毒室,进场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按要求依次通过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平时禁止无关人员和其他动物随意出入,最大限度地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要定期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猪全身体表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

4.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重大动物疫病死亡和扑杀的猪只必须严格按处置预案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非重大动物疫病死亡的应尽力焚烧和深埋,深埋深度要达1.5~2米,坑底加上石灰粉。决不允许乱丢乱抛,决不允许食用或出售。

5.切实搞好防疫工作。一是加强疫苗管理。动物防疫用生物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必须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用疫苗的规范管理和使用。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应通过正规的渠道,选购质量可靠的疫苗,防止出现失效疫苗和假冒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必须达到“冷链到底、保证效价”的要求,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

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要根据近年来当地生猪疫病流行情况以及本场猪病发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及时对本场的免疫程序进行调整,保证猪群免疫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另外,在制定免疫程序前,必须对新生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仔猪首免日龄,以免母源抗体对疫苗效果产生干扰。

三是坚持常年性测抗,把好免疫质量关。抗体监测制度对规模猪场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按照免疫计划有效实施接种后21~28天,抗体检测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为合格。免疫前,测定相应抗体水平,以便确定合理的免疫时机,避免重复和失误;免疫后,测定抗体水平以评价免疫效果,并对抗体不达标动物及时补免。未接种而抗体水平异常升高,则提示群体内可能存在野毒感染;持续进行周期性抗体水平监测,还可对免疫程序修正提供数据支持。另外,血样采集要具代表性,不同种类、用途、时段的都应列为监测对象,避免因采样不全而带来测定差异。

四是做好免疫档案记录。疫苗接种后要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畜种、性别、日龄、数量、接种日期,所用疫苗的名称、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接种剂量、使用方法及操作人员等,以便统计和备查。

6.做好病原检测,把好场内净化关。有条件的猪场要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和疫病净化档案,每年对种用公猪、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开展1次全面病原检测,如发现有带毒种猪存在,要及时将检测出的带毒猪淘汰。

7.慎重引种。猪场在引种时,应根据目标需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来源地疫情调查以及引进种猪的相关检验检疫,引种后要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做到一步到位,不得盲目引种,建议采用“全进全出”周期性养猪法。

8.合理用药。猪场要结合本场实际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预防用药方案,方案中必须兼顾药物轮换计划。同时,要严格执行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滥用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尚无疫苗或无可靠疫苗用于预防,或在临床上已有发生而不能及时确诊以及需要治疗的疫病可以结合药敏试验,按照说明书,选择高效低残、不超量、不超疗程的药物科学使用。

9.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传统的兽医防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猪病情况,规模化养猪场一定要设立专职兽医技术人员,才能对突发的生猪疫病做出正确判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猪场的经济损失。同时,猪场兽医人员应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学习,及时获取新的猪病诊疗相关技术,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疫病。猪场经营者也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饲养技术,切实提高猪场生产管理水平。在平时饲养过程中,根据不同生产周期采取有的放矢的饲养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浪费,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要根据不同日龄猪只营养需求,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禁止饲喂有过量药物添加剂或霉变饲料,不断增强猪只抗病能力,切实提高猪场疫病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

本场养猪场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得分王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积分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