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畜牧业产值和生产情况

2016-02-18石守定中国畜牧业协会

中国畜牧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产值家禽存栏

文│石守定(中国畜牧业协会)

中国畜牧业产值和生产情况

文│石守定(中国畜牧业协会)

近年来,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畜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增长速度开始变缓。畜产品结构及产能随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逐步调整。

一、产值情况

2014年,中国大陆(下同)畜牧业产值达2.9万亿,比上年增长1.8%。从历史数据看,畜牧业产值在2005—2006年增长较慢,年均增长率在6%左右;2007—2011年增长较快,增长率均值达到17%以上,2011年后畜牧业产值增长率降幅较大,增长率均值下降到4%左右。

2005—2014年畜牧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例维持在28%~35%,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在52%~68%。在2008年以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最高达到73.4%(2008年);之后逐步下降,2014年占比下降至52.9%。

产值占比较大畜种依次为生猪、家禽、牛、羊、奶产品,2014年产值分别为12298亿元、7394亿元、3520亿元、2378亿元、1541亿元,占牧业总产值比例分别为42.5%、25.5%、12.2%、8.2%、5.3%。其中,与上年相比,生猪养殖产值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家禽和牛养殖产值占比上升约1个百分点,羊和奶产品产值基本持平。其他畜牧业产值占比较稳定,2011—2014年维持在6.4%左右。

从增长速度变化看,生猪养殖产值在2007—2011年增长较快,增长率平均值高达16%;2012—2013年增长率下降较快,平均值仅为1.4%; 2014年增长率为-2.1%。家禽养殖基本与生猪养殖产值趋势相同,2007—2011年增长率均值达11.9%,2012—2013年下降至3.3%,不同之处在于2014年增长了5.1%。牛养殖产值在2008、2011—2013年增长较快,增长率均值为19.5%,2014年增长率下降至10.5%。羊养殖产值在2008年、2010—2013年增长较快,增长率均值为18.6%,2014年增长率下降至3.6%。奶产品产值在2007—2008、2010年增长较快,增长率均值为27.4%,2011—2014年增长速度较稳定,在5.2%~8.9%。

总体来看,2007、2008和2011年是畜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畜种产值增长较快,2014年是最不景气的一年。牛羊和奶产品产值增长幅度整体大于生猪和家禽养殖;生猪养殖产值增长幅度最小,2014年比2007年增长了51%;羊养殖产值由于基数小、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原因,增长幅度最大,2014年比2007年增长了165%。

二、生产情况

1.主要畜种存栏量。据统计,近些年来,我国生猪、禽、羊的存栏一直据世界首位。

生猪存栏量2012年以前基本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在2012年见顶,2013年开始下降,2015年末下降到4.51亿头,比上年下降3.2%,比最高峰2012年下降了5.2%,比2005年增长7.5%。存栏增长较快的年份为2007年、2008年,下降幅度较大的年份为2006年、2015年。

家禽存栏量自2000年以来总体也呈增长态势,2000—2006年不断增长,2007年大幅下降,此后又呈现增长趋势,存栏量在2012年见顶,2013年受人感染H7N9影响出现下降。2014年属于恢复性增加,年底存栏57.8亿只,比上年增长1.2%,比2005年增长8.4%。增幅较大年份为2008年、2011—2012年,降幅较大年份为2007年。

牛存栏在2012年以前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由1999年1.27亿头下降到2012年最低点1.03亿头,2014年为1.06亿头,比上年增长1.9%,比2005年下降了3.8%。羊存栏在2005年以前呈缓慢增长趋势,2006年存栏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以后一直保持缓慢增长势头,2014年底增长至3.03亿只,比上年增长4.4%,比2005年增长1.8%。马、驴、骡存栏1998年以来基本呈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年底马、驴和骡数量分别604万、583万和225万,分别比2005年下降18.3%、25.0%、37.7%。骆驼存栏2008年以前是缓慢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存栏缓慢增长,2014年底为33.4万,比2005年增长25.6%。

家兔存栏量在2009年以前呈增长趋势,2010—2011年小幅下降后又开始缓慢增长,2014年年末家兔存栏量为2.23亿只,比上年下降0.3%,比2005年增长2.4%。

2.出栏量。2012年以前,全国主要畜种出栏量基本呈增长趋势,2013年以来,牛、羊和兔出栏量继续增长,家禽出栏量最先出现拐点,2015年生猪出栏开始下降慢。

猪出栏情况。2000—2006年,生猪出栏量缓慢增长,2007年下降幅度较大(出栏下降7.7%),2008—2014年连续7年保持增长。2015年,全国生猪出栏量7.08亿头,比上年下降了3.7%。

禽出栏情况。2012年以前,家禽出栏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增长速度较快的年份为2000年、2003年、2008年、2012年,增长幅度在6%~9%,2012年达到最高点121亿只,2014年全国家禽出栏总量115.4亿只,比上年下降3.1%。原因主要是2014年第一季度行业仍然受到H7N9影响,肉禽效益普遍不佳,蛋鸡效益较好使得养殖户延缓蛋鸡淘汰。

2005年以来,牛羊和兔的出栏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14年,牛出栏4929万头,比2005年增长18.8%;羊出栏2.87亿只,比2005年增长19.3%;兔出栏5.17亿只,比2005年增长36.6%。驴出栏数量增长很缓慢,在2012年达最高点后开始下降,2014年仅比2005年增长4.2%。

总的来看,最近几年,生猪和家禽出栏量出现短期拐点,牛羊兔等草食家畜出栏量保持小幅增长趋势,而驴出栏量连续数年下降。

3.畜产品产量增长趋缓。根据统计,目前,我国肉类总产量世界第一。其中,猪肉产量世界第一,鸡肉屠宰量及产量世界第二(美国鸡肉产量第一,巴西第三),鸭肉、鹅肉的屠宰量及产量世界第一。禽蛋及鸡蛋产量世界第一。

2015年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5487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700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441万吨,增长2.9%;禽肉产量1826万吨,增长4.3%。禽蛋产量2999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0.8%。

2000年以来,我国肉类总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4年达到最高点8707万吨,2015年为8625万吨,比上年下降1%。增长较快的年份为2005年、2008年、2009年、2012年,增幅都在5%以上。禽肉产量2013、2014年连续2年下降,2015年恢复增长。猪肉产量在2014年达高点,2015年开始下降。禽蛋产量一直稳步小幅增长。牛奶产量2006年以前增长很快,2007—2012年较稳定,2013年以来波动较大。

从肉类增长速度看,2005—2012年,产量增长速度较快的是兔肉和禽肉,增长率均值分别为6.4%和4.8%,增长较慢的为猪肉、牛肉和羊肉,增长率均值在2.4%~2.8%。2013—2015年,各畜种产量增长速度均下降,其中,产量增长速度较快为兔肉和羊肉,增长率均值分别为4.3%和3.2%,牛肉次之,增长率均值为1.9%,猪肉和禽肉增长速度最慢,增长率均值分别为0.9%和0.1%。2005—2015年,产量波动最大的是牛奶和猪肉,产量较稳定的是牛羊肉。这说明,生猪和牛奶产业在供需平衡方面需要更精准的把控。

在肉类产量结构方面,最近5年(2011—2015年),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占肉类总产量比例相对比较稳定,平均值分别为64.1%、21.1%、8.1%和4.9%。猪肉占比最高为65.1%(2014年),最低为63.5%(2011年)。2015年,猪肉和禽肉占比分别下降了1.5%和1.0%,牛羊等肉类占比小幅增长。

我国人均占有畜禽肉量也是同步增长的,在2004年突破50千克,在2012年突破60千克(其中人均占有猪肉量39.5千克,占63.7%);2014年达到最高63.7千克(其中人均占有猪肉量41.5千克,占65.1%);2015年为62.7千克(其中人均占有猪肉量39.9千克,占63.6%),远高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食物消费量目标“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肉类消费29千克”。从2014年各省人均占有肉产量(图1)来看,只有北京、上海、山西人均占有肉产量低于29千克,天津、甘肃、陕西、浙江低于36千克。可见,从人均占有肉量来看,我国猪肉及肉类总供给还是比较充足的。

◎图1 2014年人均占有肉产量分布图

猜你喜欢

产值家禽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