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势而为是“草畜+”一体化的关键所在—第一届“草畜+”一体化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2016-02-18张院萍

中国畜牧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草畜畜牧业发展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顺势而为是“草畜+”一体化的关键所在—第一届“草畜+”一体化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草畜+”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草畜+”产业,将草畜和关联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符合“产出高效、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原则,符合国际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那么,草食畜牧业发展,还要走过哪些坎?实现真正的“草畜+”一体化,有哪些关键环节要突破?“草畜+”一体化的前景究竟如何?6月16~18日,在扬州召开的第一届“草畜+”一体化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众多行业领域的专家针对“草畜+”一体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草畜+”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如何顺势而为才是关键所在。

强化创新发展动力

李德发(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科技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草畜+”一体化加快科技创新紧迫性的认识。要把“草畜+”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联系起来,以新的理念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要紧密结合

卢欣石(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

今天研究的“草畜+”一体化问题,非常重要,抓到了草业发展的核心,通过一体化的思想,把环保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思路。当前,草业发展进入有政策、有科技、有实体的新阶段,这跟草业人的努力分不开。草业人是有情怀的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计私利、不计名誉,兢兢业业、服务大局,把小草做成了大产业,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用青春与智慧、辛勤与汗水,推动草业和“草畜+”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

朱满兴(江苏省畜牧总站站长):

“十二五”期间,江苏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围绕特色重点突破,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全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稳中趋优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现代畜牧业的主攻方向,是围绕“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全面提升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重视有机牧草与有机畜产品

夏兆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中心处长):

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机产品证书中畜禽类产品为542张,占全部有机证书比例为4.7%;2014年按照中国有机产品标准生产的有机家畜中,羊、牛、猪是主要养殖家畜;2014年动物产品生产量为79.3万吨,其中有机牛乳为78.4万吨,占比99%。有机牛养殖前五名省区:新疆、四川、青海、内蒙古和北京。

总的来看,有机的畜禽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纯放牧地区(如西藏、内蒙古天然牧场);二是环境优良地区,且种养加一体化(如内蒙古)模式;三是其他地区具有独特地理位置或资源优势区域,小范围内可做到有机生产(如百年栗园等);四是完全通过人工方式创造条件,包括饲养环境、饲料来源等。

共同推进草畜产业化发展

刘公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参加此次会议受益匪浅,因为研讨会不仅专注于研发,还对接产业和市场深入实践,将产业链真正地联系起来。众多知名国内外草畜全产业链各环节厂商参会,进行交流和展览展示,并且还到苏州太仓市东林村草畜一体化基地参观,充分了解基地在种养加结合、发展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科技创新、推广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走出的特色产业化道路。这种形式很好,因为当前草产业链的发展已经步入关键门槛期,需要科研人员、草业企业与投资者一起发力,共同推进草畜产业化发展。

让“草畜+”一体化成为优势产业

张懿笃(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定西在历史上是一个“畜牧为天下饶”的地区,草畜产业是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将草畜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扶贫攻坚的首位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为重点、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的格局,草畜产业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生产规模扩大、产业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坚持人工种草与草原保护齐抓,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二是坚持扩量增收与提质增效并重,畜禽饲养总量快速扩充。三是坚持精深加工与商贸流通联动,草畜产业链条有效延伸。四是坚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五是坚持行政推动与资金投入并举,产业发展保障力度加大。

太仓市东林村是“草畜+”一体化典范

钟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

作为太仓稻麦全程机械化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核心示范区,太仓市东林村基本形成了种养循环生产模式,“秸秆成为饲料、粪便成为肥料”,种养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和粪便污染的环境问题,又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产新模式更有效确保了产品优质安全,通过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标准化生产、畜禽健康养殖等系列措施,有效推进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打造了高效生态的精品农业;有效改善了生态生活环境,农业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实现了农产品品质改善、农田地力培肥、农村生态环境改良的共赢效果,切实保护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

推广林地果园种草模式

孟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林地果园种草技术作为一项较成熟的技术,特别是果园生草技术,首先在发达国家果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规模示范推广。林地果园种草可以改善园区小气候、保水增肥、固碳增汇;增强树木抵御病虫害能力,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增效节支。

目前较为成熟的,一是果园生草观光采摘模式。1998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果园生草纳入绿色食品果业生产技术体系。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将果园生草技术,作为果园安全标准化生产和有机栽培的重要技术之一,改善园区小气候、保水增肥,提高果品质量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增收。

此外,还有林地果园种草养鸡模式和林地果园种草养羊模式。

生物燃气不容忽视

孙永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生物燃气年产量达180亿立方米,规模化燃气工程近10万个,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先进、运行稳定的特大型示范工程。我国生物燃气产业发展迅速,但在推进商业化模式形成过程中,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为:传统户用沼气发展不断萎缩;规模化工程技术和装备相对滞后;商业模式的支持政策条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高值化产品制备技术不完善等。

对于未来的生物燃气工程发展,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以市场为牵引,多部门联合推动;二是增加和补充对新型生物燃气产品的补贴政策;三是推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四是加强生物燃气科技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牧草是最具潜力的鸡饲料替代物

安渊(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

牧草是最具潜力的鸡饲料替代物。如蛋鸡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改善了蛋品质。肉鸡养殖中,基础日粮+5%紫花苜蓿草粉,鸡日增重可以显著增加。

紫花苜蓿是牧草之王,营养价值高,可消化、可吸收的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符合动物需求,而且苜蓿多糖、皂甙、黄酮和类黄酮丰富。

以蛋鸡为例:按每天每只鸡80克饲料标准,用苜蓿草替代10%饲料,相当于每天替代8克饲料,约每只2.8千克/年;长三角地区苜蓿干草产量1600千克/亩(20厘米行距、30厘米株高刈割),17亩苜蓿草地可满足10000只鸡;按饲养10000只鸡计算,每年可节约30吨饲料,相对于1亩地生产1.7吨粮食。

关注苜蓿在单胃动物中的利用

王成章(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苜蓿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猪为例,若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初生仔猪数,添加量为10%~20%均可,每头母猪每胎提高了1~1.5头。若哺乳母猪饲粮中使用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试验组仔猪健康和成活率提高;缩短了母猪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蛋鸡饲料中添加3%~7%苜蓿草粉,能改善产蛋性能、蛋品质,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蛋黄颜色(维生素B2、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商品性。

肉兔日粮中添加40%~50%苜蓿草粉,可以提高其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改善肉品质;处理组血清、肝脏和肌肉中总胆固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所以,苜蓿在母猪、蛋鸡等饲养中,利用的空间巨大,尤其是优质苜蓿在改善猪肉品质方面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全体草业同仁都应该来关注苜蓿在单胃动物中的利用,才能做大、做强苜蓿产业!

粗饲料的营养特性不可小觑

曹志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关于粗饲料的定义,有两方面,狭义的,是指天然水分在60%以下,干物质中CF≥18%,并以风干形式饲喂的饲料,如牧草、农作物秸秆、酒糟等。但实际含义应该包括狭义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等,能提供较多有效纤维,维持瘤胃的正常机能。

常见的粗饲料主要有:青草类、干草类、青贮类、秸秆类、嫩枝叶类、籽实类皮壳等。

粗饲料的营养特性不可小觑,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NDF含量比较高,特别是木质素含量较高,而其他营养物质含量一般比较低,反刍动物及马、兔等盲肠较发达的草食动物能够有效利用,对猪、鸡等单胃动物的饲用价值不高。

二是保证反刍和唾液分泌,有助于奶牛对饲料的咀嚼,维持瘤胃正常酸度,并形成理想的“食物垫”。

观光牧场大有可为

ShimizuNorihiro(日本畜产草地研究所原所长):

日本观光牧场模式规模不一,但依据发展的起源可分为两类:一是在原有农场的生产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通过拓宽生产类型、增加品种、增添各类设施,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生活提供场所。二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综合化为特征,高起点、高投入的观光牧场。

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投资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既造就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大地景观,又培养起国民珍爱环境、贴近自然的共同理念。郁郁葱葱的森林所发挥的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观光牧场的发展,成为蓬勃兴起的各类观光农业的基础和大背景。

低碳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闫天海(北爱尔兰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研究所研究员):

如今低碳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生态化养殖,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努力把畜牧业推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减排的低碳之路。

目前,国际上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主要是依据以火电、炼油、气体处理、合成氨、钢铁、乙烯、环氧己烯、制氢及水泥9个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源的数据。但二氧化碳并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惟一气体。对于肉类和乳制品,还必须考虑到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其他气体。

当前,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在迅速传播,相关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各行业也开始审视自身与低碳经济的关系。那么,如何实现低碳畜牧业,应该是畜牧行业从业者,特别是畜牧生态工作者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研究的首要课题。

猜你喜欢

草畜畜牧业发展
映像畜牧业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推进草畜联动 加快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