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价值理论研究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2016-02-17柯婧琼

中学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国学学业人文

柯婧琼



控制——价值理论研究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柯婧琼

控制——价值理论认为,环境、控制及价值相关的认知评估、学业情绪、学业成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循环系统。语文教育环境的好坏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活动、家长的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控制学习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胜任感和价值判断来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学业成就的好差和学习模式的形成对学生的控制感、主观价值感及学业情绪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绪呢?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究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

一、控制——价值理论的循环系统

心理学家Pekrum等人在2002年首次明确并提出了学业情绪的概念,认为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Pekrun等人的控制——价值理论认为,环境、控制及价值相关的认知评估、学业情绪、学业成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循环系统。控制评估主要是学生对自我主体因素的判定,价值评估则来源于对人为重要性的判定,控制及价值相关的认知评估是环境变量与学业情绪之间的中介变量。控制——价值的前因变量(环境变量)包括教学的认知品质及任务要求、自主学习与控制学习、成就期望与目标结构、成就的反馈及结果等,前因变量(环境变量)通过控制及价值相关的认知评估影响学业情绪。学业情绪通过认知和动机的中介机制影响学业成就,学业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资源及自我监控,从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同样,学业成就的好差和学习模式的形成对学生的控制感、主观价值感及学业情绪产生影响。

二、对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

要了解控制——价值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启示,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业情绪的因素,具体可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学业情绪,还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现状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

1.个体因素

pekrun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对于控制感和价值的评估是影响学业情绪的主要前因变量,而教学、自律支持、期望、目标结构、成就反馈、人际关系等环境因子。Pekrun、Gortz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控制-价值评估模型,Pekrun等人针对此模型指出,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价值评估与主观控制感是学业情绪的主要来源。例如,当学生对语文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感到有兴趣和有价值,并且相信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学生是否有自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和对自身学业情绪良好的觉察力能适当的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学生感知、调整自身的学业情绪与学习态度。

成就目标是由个体对成就行为的信念、归因和情感所构成的认知系统。成就目标对学生的学业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成就目标对具体的学业情绪具有预测作用,同时学业情绪能够预测成绩达成,学业情绪也是成就目标与成绩达成之间的协调因素。也就是说,当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目标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接近目标可以预测高兴、希望、骄傲的积极情绪,掌握回避目标可以预测无聊、厌倦、生气的消极情绪。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成绩目标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上,成绩接近目标有助于学生产生希望、骄傲的积极结果情绪,而成绩回避目标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失望、羞愧等消极结果情绪。

2.环境因素

控制价值理论认为,学生的控制价值评估体系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学习成绩的反馈及结果、亲友对学业的支持程度、学业压力、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失败反馈和学业失败后的惩罚等等。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目标的落实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显著影响,高层次的教学水平能带动课堂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构建活泼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课堂氛围的积极愉悦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喜爱感,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因素的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对科目教师的喜爱与信任程度能直接反映在学习成绩的高低上。

学习成绩的反馈与结果对学业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具有预测性。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高兴、自豪,这类积极高唤醒的学业情绪对语文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焦虑、烦躁、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他们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来学习语文课程。亲友对学业适当的支持度、同伴间的良性的竞争与合作为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提供外部条件,而家长、教师对学生学业失败后的惩罚行为容易引发学生焦虑、愤怒的消极情绪,学生在强权的压制下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控制-价值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质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教师要保证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讲课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其次,教师要从整个教材体系结构的视角来进行备课,使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当教师情绪稳定,表现出愉悦乐观的情绪时,教师通过声音、教态把放松愉悦的情绪传播给学生,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情绪相对愉悦,在小学、初中学习阶段这种状况尤为明显。

2.提高学生的控制感、价值评估能力

控制——价值理论提出主观价值感与主观控制感是对情绪产生主要作用的认知评价因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主观价值感是指学生个体对学习语文的意义与价值的感知与判断。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语文不仅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学生主观控制感的提高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难易适度的学习任务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胜任感,同时学生要通过积极的归因练习来提高学业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练习有利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好成绩的稳定性,也有利于语文成绩差的学生相信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和自身不断的努力也能提高语文成绩的决心。

3.创设开放的语文教育环境

语文教育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学校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教学资源来传播和形成有个性、有体系的校园文化。学校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构建宽松、有趣的语文学习氛围,而且有利于拓宽语文教育环境的空间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青春期学生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语文教师通过介绍学生看一些书籍和提倡他们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想法,让阅读与写作成为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般情况下,父母教会孩子说第一个词、第一句话,在与家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用语句去表达思想,所以,家庭环境是语文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为语文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意义,值得研究者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沐浴国学经典 提升人文素养——甘肃省陇西一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陈浩

国学经典浓缩了古代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建构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一、沐浴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任重道远

当今社会充满了物质诱惑,人心浮动,精神空虚,致使当下的中学心灵脆弱、自私偏狭、狂热浮躁……为了一句玩笑话就离家出走,担心成绩不好被父母责怪而杀父弑母,同学间为一点小事就置人非命……因此,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可以说,从国家的要求到素质教育全面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而国学中的传统经典文化,也是现在的中学生所缺乏的。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重视和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教育目的的需要。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在众多的基础学科中,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教育应首当其冲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

二、沐浴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在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下,我校坚持开展了以“国学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系列教育活动,以期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

1.“国学经典阅读与鉴赏进课堂”。我校每周利用两节语文课时间,重点在高一、高二年级专题开展国学经典的阅读与鉴赏,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从千古传诵的美妙诗文中,去品味荡气回肠的优美华章,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国学经典,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感召,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熏陶,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2.“国学经典天天读”。陇西一中开展经典诵读已有多年的历史,学生每天早晨6:30—6:40,2:20——2:30,晚上7:00——7:10在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诵读经典。

3.“硬笔书法天天练”。每天晚自习7:10到7:30,全校学生打开经典名言字贴,专心致志地练起硬笔书法来。这是我校针对学生书写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情形而开展的一项活动,也是学校经典教育的深入推进。

4.“国乐经典天天听”。我校每天上午早操结束后和下午上课前及课外活动时间,广播室统一播放10分钟的国乐经典,同时作为“天天练”“天天读”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悠扬典雅的音乐中陶冶性情。

5.“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年年办”。我校每年四至五月份按初赛、决赛在全校举行大规模的“走进经典,沐浴书香——古典诗文诵读”活动。

6.“国学经典读书报告年年评”。我校每年九至十月份分年级举行“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报告会并进行评奖活动。

7.“国学经典讲座年年办”。我校经常性地举办国学经典专题讲座。承担讲座的有本校学有造诣的教师和省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专家,讲座深化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8.“校园文化彰显国学主题”。本着“环境也是教育”的思想,我校十分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对学生的陶冶,着力营造书香校园。在校园里、教学楼道和班级教室都以国学为主题,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全方位为学生营造学国学、爱国学的文化氛围。

三、沐浴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1.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和精神积淀

首先,研读经典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厚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淀,也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国学经典教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学生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了精神的熏陶。学生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

2.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国学经典的研读中,我们引导学生汲取国学瑰宝中人文素养之精华,科学的选用吻合时代的传统美德故事启迪学生心灵,融入有益于学生德行养成的经典元素,引导学生宏健忠毅,修身立人,明礼诚信,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改变了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自学校开展一系列国学经典教育活动以来,我校学生在语言运用、审美情趣、性情修养、见识视野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网络肤浅、感官愉悦转向了深厚、有底蕴的国学经典;校园内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用语多了,“语言垃圾”逐渐消亡了……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对学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力。品行正,学风好,有孝心,懂谦让,讲文明的风气正在我校形成。

4.浓郁了校园的文化书香

国学经典教育的开展,使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让学生听懂了圣人的召唤;一块块含笑的宣传牌,让学生时时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一面面温馨的墙壁,仿佛一阵阵清风陶冶着师生的心灵;一篇篇经典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

5.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校园内浓郁的国学氛围,丰富的国学经典诵读、研读、鉴赏、竞赛活动,营造了以国学为精神内涵的文化土壤,校园内充满了琅琅书声和翰墨书香,充分彰显了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了学校品位,给我校赢得了“全国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殊荣,也使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一中”“魅力一中”。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展国学经典研读与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817]

★作者单位:甘肃陇西一中。

猜你喜欢

国学学业人文
艰苦的学业
“垂”改成“掉”,好不好?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人文绍兴
国学课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