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地铁站点的公共空间的评价与优化——以犀浦站为例

2016-02-16张丽平刘静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站厅换乘车站

文/ 张丽平、刘静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城市地铁站点的公共空间的评价与优化——以犀浦站为例

文/ 张丽平、刘静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本文以犀浦站为例,运用文献阅读法、现场调研法和分析归纳法,以交通公共空间为关注点分析地铁站换乘系统、步行系统、无障碍系统和配套设施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一些规划设计问题。并且从地铁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方面上提出适宜的规划引导。

地铁站;公共空间;现状分析;优化引导

1、犀浦站的公共空间概况

犀浦站的交通公共空间类型繁多,主要由换成系统、出入口及通道、站厅及站台等组成。

(1)换乘系统

犀浦站拥有大型公交站和路边港湾式公交站。大型公交站和地铁站采用无缝对接,换乘体系保持紧凑型立体的布局。主要有116路、221路、310路、311路、704路、708路、748路。现阶段犀浦站的的士换乘不发达,出现很多“黑车”和不规范的人力、电力三轮车。

(2)步行体系

步行体系主要包括地铁出入口及通道、站厅及站台。地铁出入口设有长距离的扶手形成分列的通道,区别各个方向的人流,维持出入的秩序。在入口处设有安检设备;站厅空间较大,设有乘客买票和进入付费区域的设备;站台位于二楼。

(3)无障碍体系

犀浦站的无障碍电梯在规格和设备上均有特殊考虑,包括电梯门宽度、关门速度和电梯面积都有一定规范,电梯门口设有“无障碍通用”标志;自动扶梯的性能和规格考虑到拄拐杖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整个地铁站盲道设置通畅合理,但地铁站外盲道设置的不合理将不能促进盲道的系统化。

(4)配套设施

主要包括售票设施、商业设施和卫生间。售票设施和站厅结合,分为人工售票和自动售票两种,利用购买的车票或者公交卡可便捷地通过付费系统。整个站点设置小型超市一个,基本满足乘客的需求。

2、犀浦站的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1)地铁公共空间特色危机的问题

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性化表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识别性、和谐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1]犀浦站的形象没有基于本地特色进行经管处理,其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色显得与别的站点、别的城市没有差异性和特色。

(2)非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备

犀浦站关注公共交通的完备性,却对非公共交通体系没有考虑周全。应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的行为方式,鼓励公共交通并考虑少数非公共交通使用者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士换乘体系。

(3)内外设施的关联不系统

犀浦站的内部设施能满足多样化乘客的需求,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但城市建设问题导致内外设置的关联性较差,如内部的盲道设置很合理,但一出地铁站就中断,不利于盲人出行。

(4)车站外围活动管理不严密

车站外围的“黑车”、人力或电动三轮等都未得到有效管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管理制度来维护周边活动。

3、犀浦站公共空间的设计引导

(1)地铁空间与人的关系——内部环境

①关注不同类型的人群需求

地铁内部空间的人主要分为进站、出站和换乘模式。进站模式的乘客行为单一,目标集中;出站模式的乘客行为较复杂,须在了解车站建筑与地面衔接情况的基础上,判断一个最合适的出口;换乘模式的乘客的行为目标是到达换乘地铁线路的车厢。

②关注地铁空间对乘客的影响

在进站模式中乘客的心理和行为是有变化的。当乘客进入通道,由于通道空间单一,乘客目标明确,就是快速通过;当乘客进入站厅,眼睛摄取的信息量增大,因此乘客在站厅一般心理较为紧张;当乘客进入站台,心情最为放松。乘客在车站空间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决定了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的功能性及风格特征,为公共艺术和广告商业的设置提供了设计依据。

③关注乘客的熟悉度与行为的差异

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在线路设置和人流控制上对其进行预测。

④关注内外设施的系统化

犀浦站内外公共设施未形成系统化,所以在规划中要注重内外统一与协调,例如盲道的设置,需要内外结合统一,方便盲人通行。

(2)地铁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外部环境

①车站风貌和城市风貌的统一

建立车站空间与城市地面之间的联系性,是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车站的建筑、装修、设施、广告、公共艺术等,都能提供地面方位的线索。犀浦站的整体形象要结合犀浦镇的形象,使地铁站和城市风貌统一。

②地铁出入口的风貌设计

地铁站与建筑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即直接暴露在城市地面和与地面建筑相连。在地铁站出入口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连接方式。

③地铁网络与其它交通网络的联系

地铁和自驾车将成为未来中国大型城市的主要出行方式。在市中心与卫星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上,这种交通换乘方式成为主流。因此位于城市远郊的地铁车站,需考虑如何与自驾车之间实现零换乘。

地铁与公共汽车之间的换乘,是实现地铁城市交通价值的重要环节。公共汽车弥补了地铁线路无法延伸到的角落,而轨道交通实现了城市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功能。因此,地铁站与公交站的设置应当整体规划,宏观布局。特别是公共汽车枢纽站,更应当与城市地铁网络紧密结合。

“黑车”无疑是扰乱地铁站周边交通环境的重要因素。禁止“黑车”和三轮车的乱停乱放,规范的士换乘系统,使整个交通系统实现无缝衔接。

小结:

本文以犀浦站为例,对其进行现状调研,发现其形象单调、非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内外设施不连贯、管理不强等问题。在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从地铁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方面上提出适宜的规划引导,为今后地铁公共空间建设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1]邓嵘.城市轻轨公共空间形态的人性化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04).

[2]陈建.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5-36.

[3]陈其晶,陶正文.地铁站导向标识设计与改善措施研究[J].规划设计.2013,(22).

[4]徐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2011.

[5]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5-50.

猜你喜欢

站厅换乘车站
尴尬场面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环境设计
车站一角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旅客对大跨度站厅振动主观感知的调研与分析
某地铁站站厅公共区温升的原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
车站联锁仿真系统的研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