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研究

2016-02-16都昌兵赵迎春

职教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校企融合英语教师

都昌兵,赵迎春



校企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研究

都昌兵,赵迎春

摘要:校企融合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校企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出现了向行业英语、专业英语教师转型的趋势,导致了英语教师对“双师素质”的需求。各个高职院校要在学校层面对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统筹安排、制订资格标准、建立培养机制、制订考核机制等方面做出安排,而英语教师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自我规划,参与内部学习、进行外部调研和培训,以及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师资培养;校企融合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与本科生或研究生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有着特殊的含义,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前提下,更要具备在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并将这一经验融入教学实践,也就是“双师”素质。在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模式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第一线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依赖企业才能实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要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并明确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要求。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延伸与提升了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合作状态,推动校企合作由结合走向深度融合”。[1]随着校企融合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发展,必然会导致对师资队伍建设深度合作的要求[2],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一、英语教师为什么需要“双师素质”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纯语言教学模式,朝着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技能培养的“行业英语”转向,教学主题围绕某个行业,英语教学内容贴近某个行业,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该行业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而行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对英语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做出新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已经取得了广泛共识,但对公共英语的“双师素质”界定还存在很对分歧。[3]“双师素质”一开始只界定在专业课教师,不涉及公共基础课教师,2000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作出的注解中明确指出,“双师素质”专职教师并不包含公共课教师。[4]但是,校企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转型的必然性是通用英语向行业英语转型的一个必备条件。随着各个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各种如火如荼的基于市场需求的办班模式,如“订单办学”“冠名办班”“教产一体”等多元办学模式,必然会要求英语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专业和学生就业方向,进行专业发展,注重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及了解相关行业,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需要具备“双师素质”也是大势所趋。[4]

二、什么是英语教师“双师素质”

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他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结合以上“双师素质”教师的阐述,英语“双师型教师”体现在如下两大方面:第一个“师”即高校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1)熟悉高职理念,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具备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具备探索行业英语课程改革的能力,承担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教材内容制订和教材编写,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能力;(2)从事相关学术科研的能力;(3)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和职称证书;第二个“师”即“师傅”的素质,主要包括:(1)需要具备在某个行业的工作经验积累一年以上,熟悉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规则;(2)定期参加行业知识培训,定期更新行业知识;(3)能对专业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实践进行引导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4)获得各种英语资格证书和相关行业资格证书。

三、如何培养英语教师“双师素质”

(一)学院层面

1.量身定做,统筹规划。学院相关部门要对英语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双师素质”培养做出统筹规划,结合每一位教师自身学业特长和专业特点,统筹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行业英语发展方向,并把他们的人事编制放入到相关院系。

2.制订资格评定标准。为英语教师专门制订分等级的动态“双师素质”资格评定标准,以“鼓励全员、拉大差距、体现差异、动态管理”为原则,制订紧跟行业形式、可上可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对行业证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做出调研,并根据资格证的含金量对“双师素质”分出若干等级,并与薪酬挂钩。

3.建立有效送培机制。遵循“领导定岗,本人申请,择优送选”的原则,建立企业下厂实习的申请和认定机制,对每一年需要下厂实践的岗位进行定编定岗,公示让英语教师进行自主申请、择优送选,改变领导凭感觉和喜好定人的机制,学校主动联系相关企业,为教师定期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供机会,同时,定期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到校为教师上课,为其提供培训机会。

4.建立英语“双师素质”考核机制。对在“双师”期内的教师进行评定和考核,对照考核文件的细则,对在聘用期间的“双师型”,实行“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

(二)教师自身

教师专业的加强,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1.自我规划。教师自身应根据自身的学业特长和熟悉领域,选定学校某一个行业,作为自己的将来发展方向,熟悉该领域内的专业词汇、专业知识和该专业的工艺流程,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

2.内部学习。多与该专业的专业教师沟通,利用学校的可用资源,加强专业学习。

3.外部调研和培训。定期参加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行业的相关知识及业务活动;多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企业对英语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用人单位,对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备发言权,更清楚学生要从事该行业所需掌握的能力和知识。

4.挂职锻炼。申请进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促使教师在实践中直接掌握该行业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能为教师日后的教学提供生动的素材。

参考文献:

[1]朱厚望.解析高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3(35):24-26.

[2]孙静华.高职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14):63-64.

[3]张舸,王亚.高职院校公共课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英语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5):81-83.

[4]易兰华.高职“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研究[J].成人教育,2008(12):22-23.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一般课题“高职飞机维修类课程双语教学ESA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C1402)

作者简介:都昌兵,男,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发动机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62-02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校企融合英语教师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