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肉牛运输应激反应的技术措施

2016-02-16赵文江殷元虎丁得利韩永胜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葛长斌龙江元茂畜牧培育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畜牧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装车肉牛运输

文|赵文江 殷元虎 丁得利 韩永胜(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葛长斌(龙江元茂畜牧培育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肉牛运输应激反应的技术措施

文|赵文江 殷元虎 丁得利 韩永胜(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葛长斌(龙江元茂畜牧培育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肉牛在运输过程,由于机体对运输应激反应和相关应激因子(冷热、恐惧、疲劳、拥挤、失水、饥饿以及灰尘、通风不良等)的压抑作用,造成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系统稳定失调,常引起体温升高、呼吸和心率加快、肌肉震颤、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等。牛只无论是遭到驱赶,还是被运至异地,都会因生活环境条件及行为规律的变化而改变原先正常的生活节奏,从而产生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越大,对牛只的影响也越大,如机体免疫力降低,食欲变差,体重下降,甚至导致发病或死亡。为降低肉牛运输过程所引发的应激反应,一般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供参考。

一、运输前的准备

1.运输时间的选择。肉牛的应激反应通常会随着运输环境的变化以及两地气候的差异而增强,因此春秋两季风和日丽的天气最适宜进行肉牛的长途运输。夏季运牛注意降温通风,冬季运牛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北牛南运宜在秋冬季进行,南牛北运宜在春夏季进行。夏季气温偏高,不适宜进行长途运输,但可选择在夜间或清晨进行短途运输。

2.饲养管理。运输之前的1~2天应该停止投喂轻泻性的饲料,如青贮饲料、麸皮和鲜草等,少喂易发酵的饲料和精饲料。控制牛的饮食量,五成饱即可,不宜饮水过量。

运输之前2小时肉牛需要饮补液盐(NaCl 3.5克、KCl 1.5克、NaCO32.5克、C6H12O620克,溶于纯净水至1升)2~3升。饮用补液盐能及时调节牛只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恢复血液和脑脊髓液渗透压至正常,缓解饥渴应激的危害,防止代谢性酸中毒。

发生运输应激反应时,牛对钾的需要量约提高20%,因为应激反应会导致牛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从而使肾脏中Na+的重吸收和K+随尿的排泄量增加。在运输前,将牛日常饲料中钾含量提高至1.27%~1.41%,让牛只按每100千克体重26~30克/天的量摄取KCl,可明显减少其在运输过程中体重的损失。

3.镇静类药物的使用。镇静类药物在降低肉牛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方面有明显作用,从而减轻肉牛的应激反应。有报道表明,在运输之前给肉牛肌肉注射氯丙嗪1.7毫克/千克体重,可使其在运输过程中心率少增加15.6次/分钟,体温平均少上升1.7℃,呼吸少增加13.6次/分钟,而活重少损失4.4%;肉牛屠宰后,其胴体少损失1.1%,并且提高了肉质品质,肉在贮藏中的损失率也有所降低(实际应用需考虑药物残留情况)。

4.抗菌素的添加。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可以降低肉牛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能预防运输热、运输应激呼吸综合征的发生。运输前几天给牛添饲土霉素,可减少牛只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降低肉牛的死亡率。可以在运输前5~10天每头牛饲喂土霉素5克/天,但屠宰前几天的牛只不宜使用此方法,需严格按照休药期要求进行使用。

5.运输车辆。选用清洁干净,未受化肥、农药等毒害品污染,护栏高度不低于1.4米,车底板牢固、通风良好的木底棚车。运输前用消毒液对运输车辆进行消毒,在车底板铺上已消毒的防滑垫或者垫草,并带好饲料、饲草、饮水器具,以及应急药品、铁锨、手电筒、刀等物品。

6.装车方式。装牛通道和装牛台相结合,温柔驱赶,切忌暴力驱赶或鞭打,导致应激反应加重,使牛只体重减轻或疾病发生。按牛只大小不同进行分车,避免大牛对小牛挤压造成伤亡。装牛方式以间隔正反站立排成横队,密度达到牛贴牛而不十分拥挤为宜,使其运输途中车辆晃动时形成缓冲而避免剧烈碰撞。饲草饲料宜搭架子放在车厢上部。

大型及超长运输车应该进行分区装车,同一区域放置体重相近的牛只。如车未装满,应集中牛只于较小区域,以使牛只站立稳定并保证行车平稳。

7.装车密度。据有关实验报道,牛只以0.93头/平方米和1.13头/平方米的密度进行装车,车辆行走在平、糙、非常糙的三种路面上,对牛只心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当高密度装载时,牛只心率分别是68.6、68.6和71.2次/分钟,当低密度装载时心率分别是71.7、75.7和76次/分钟,因此为减轻车辆震荡和颠簸,应当在运输过程中适当增加装车的密度来降低应激反应。当车体较长,装运较多时,应适当分割成小单元,降低牛只摇晃和相互剧烈碰撞,减轻应激反应。

二、运输中的管理

1.人员。应由经验丰富、了解牛的行为习性、性格温和的畜牧人员、兽医对运牛车辆进行押运。在运输途中对牛只适度合理的操作可减少牛的应激反应。据相关研究报道,犊牛在运输过程中,其心率在粗暴的操作或剧烈的碰撞下平均增加30~48次/分钟,而温和的操作和轻度碰撞中仅增加7~10次/分钟。

2.车辆管理。运输车辆行驶速度应尽量保持中速和匀速,转弯及刹车时,要减速慢行,避免由离心力和急刹惯性导致牛只剧烈碰撞、挤压而伤亡的情况发生。突遇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运牛车厢条件,下雨天安装遮雨装置;风大的天气安装挡风装置;寒冷天可用帆布遮挡车厢,挡风保暖。

3.牛只管理。运输途中应勤检查牛群及车辆状况,可每隔2~3小时巡查一次,押车人员在用餐、给车辆加油及其他停车时间,都应检查牛群状况,及时赶起躺卧的牛,以防造成踩踏、挤压。在运输过程中,夏天应保证牛只每天饮水3~4次,秋冬1~2次,饮水量控制在2~3升/头。

保持车厢清洁卫生,每日清理打扫2次,要随时观察牛只的粪便,注意有无异常,如有情况应及时对病牛进行诊治。如果发生牛只前胃迟缓、滑倒扭伤等常见病,则应立即治疗。运输过程中的诊治可采用较简易的方式——肌肉注射,采取抗炎、解热、镇痛等治疗方法,对症用药以控制病情。运输过程中如牛狂躁不安,可对其使用镇静类药物,肌肉注射氯丙嗪,用量为2毫克/千克体重(如果是屠宰前的牛只,需考虑药物残留情况)。

三、运达后的管理

1.卸车。应使用卸牛台、木板、斜坡等让牛自行缓慢走下。木板坚固、斜坡硬实,与车厢接口应严密无缝,与地面的角度应小于45°,防止牛只跌摔损伤。

2.饲养管理。牛进隔离舍休息1.5~2小时后,宜使每头牛饮补液盐2~3升,或饮电解多维溶液2~3升。休息3~4小时后可自由饮水。饲喂应有一定的过渡期,10~15天为宜,前3~4天以粗饲料为主,之后逐渐添加精料至正常水平。粗饲料宜使用牛源地的优质干草,并逐渐替换为当地优质干草。

隔离舍空间必须足够大,有一定面积的运动场。空气的流通量、尘埃水平、温度、相对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都应控制在较佳范围之内;对牛只排出的粪尿和污水应及时清除,避免在舍内积存。为牛只提供优质日粮及较舒适的环境,可缓解因长途运输而带来的应激反应。

点评:活牛运输是现代化肉牛产业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在引种、育肥、出售、屠宰、放牧等情况下都要进行活牛运输。运输过程中,牛只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应激反应,轻者会食欲下降、体重减轻,重者则会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文章从运输前、中、后等技术环节对如何降低肉牛运输应激反应进行了阐述,为肉牛运输提供参考。

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38);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优质肉牛繁殖技术研究[沪农科攻字(2014)第1-4号]

猜你喜欢

装车肉牛运输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JCB推出新型全电动版525-60E伸缩臂叉装车
肉牛口炎咋防治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3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09GWh,环比增长126.98%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交流发电机试装车中问题的几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