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6-02-15于志炜

中学语文 2016年30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言

于志炜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于志炜

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学生学习乃至自身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语文学科教学最容易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和培养,因此,语文教师更应当积极主动地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情感教育。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

一、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材所选的文本,有的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有的具有丰厚的人文因素,包含了所描述的人物或者作者的丰富的感情。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血有肉、感情真挚的人。《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在二十岁时,遭到了一生中沉重的打击——下肢不幸瘫痪。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几乎精神崩溃。于是他走进了在他看来具有双重境界的地坛。饱含沧桑的断壁残垣让作者体味到苦不堪言的青春岁月的无情,也让他感受到永恒时间的伟大力量和园子里自然景物顽强的生命力,而这使他的痛苦消失,精神得到解脱,从而顽强地生活了下去。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设计了几个问题:人为什么出生?人应当怎样活着?这篇文章给了你怎样的生命感悟?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充分讨论,先在组内积极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各小组推荐优秀同学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分享探讨的成果。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甚至是辩论的活动中,真正理解了作者的心灵与情感,懂得了人面对人生的重大问题时,应该坦然面对,应该像作者那样向生命抗争,让生命张扬出活力。语文课本所选的文本大都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充满着诸如喜怒哀乐等多方面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实际教学中用情感教育和感化学生,让语文课堂变得既轻松活跃,又情感充溢,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语言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讲授《卢沟桥烽火》,教学语言要时而低沉有力,让学生了解日寇急于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和“卢沟桥事变”的起因,为感悟后文所描写的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力守桥的英勇精神做铺垫;时而慷慨激昂,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我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爱憎分明而充满激情的语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而风趣幽默的语言同样能够沟通师生的情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此,对教师来说,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对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高科技”,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影视、录像、幻灯、音乐、美术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经过剪辑的马丁·路德·金当年的演说片段(可以从网上下载),让学生真切体会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平等的权利坚持不懈、视死如归的精神;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红军长征时的电影片段,这些视频资料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那个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直接、现实化的感受,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增强对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即墨市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