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景气周期,员工更需要企业价值观的引领

2016-02-15陆如泉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埃克森景气石油

□ 文/陆如泉

低景气周期,员工更需要企业价值观的引领

□ 文/陆如泉

克宣/图

当下的石油企业,特别是石油央企,仍处于“低油价的过冬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反腐倡廉的敏感期”这样一个“三期叠加”阶段。低景气周期下,当“快速高效”变成了“稳健发展”,当“逆势而上”变成了“顺势而为”,当“高歌猛进”变成了“砥砺前行”,当“收入递增”变成了“工资骤降”,企业老总们拿什么去引领、去安慰、去拯救我们可爱、可怜的员工?似乎只剩下“价值观”这个“救命稻草”了。确实,低景气周期下,什么都可以散,唯独人心不能散。作为企业员工,作为石油企业员工,困难时期更需要价值观的引领。

快速多元的时代,既有的企业运营与管理方式方法、规章制度,甚至战略策略等,都会“走马灯”似的失去效用,成为过眼烟云,而唯独企业文化可以传承下去,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一般由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战略等要素构成。而“价值观”这个东西毫无疑问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属于灵魂中的灵魂。

高油价时代,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企业运营与管理的几乎所有问题均被掩盖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更像是摆设。低景气周期下,特别是对石油企业而言,我们需要一颗坚强和宁静的心,需要明辨是非、去伪求真,需要回归我们的初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行。而价值观是个好东西,她会帮我们安静下来、帮我们回归初心、帮我们明辨是非。

对于价值观,笔者有如下五点认识。

不只是中国企业,西方国家和企业更注重价值观的塑造,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和“精气神”

很多人都说美国和西方很民主、自由、开放,什么都能做,什么价值观都存在,比中国“大一统”的意识形态开放包容多了,我以前也认为是这样。很多人都喜欢看美国大片,如果你把美国的大片拿来研究一下,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美国大片的价值观高度统一。你会清楚地发现,美国是有清晰的国家意志的。

其实西方的企业,无论是GE还是微软,无论是GM还是苹果,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视程度简直到了山穷水尽、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样的企业,一旦某个员工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发生了碰撞,其结果必然是员工“识趣地”离开,否则就可能“被离开”。实际上,企业价值观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就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坚守的,什么是该唾弃的。如果你不认同我的价值观,对不起,请你走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是有“生命力”和“精气神”的。任何一家公司,它但凡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和业界的翘楚,都是因为这个公司有非常清晰、强烈且明确的主张和文化。越是拥有强烈清晰的主张的公司,它越有战斗力,越有生命力。国家是这样,公司和组织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

要敢于承认和接受中西方企业优秀价值观里共性的东西,但不应随波逐流,一定要有自己的气质

东方企业相对内敛,西方企业相对张扬。但只要你是优秀的企业,就一定有一些共性的特质。正如“幸福的婚姻是一样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的道理一样。所以,当我们在低景气周期调整和修正我们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时,一定要吸纳全球优秀企业的一些共性的东西。那么什么是优秀企业均认可和践行的价值观?一些管理咨询公司和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的研究发现,“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是全球优秀企业共有的品质和恪守的行为准则。这几个词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十分不易。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家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那它想不成为一家优秀且卓越的企业也很难。因为,能够做到以上这些的,必然要“以人为本”,必然真真正正把当地员工作为平等的、有思想的、有尊严的人看待。而这一点于东方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而言,实际上是最难做到的。低景气周期下,石油央企要修正和重塑企业价值观,就必须吸纳世界优秀企业价值观中的共性成分。

但话又说回来,优秀的企业一定是有其独特的气质的。独特的气质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就拿石油业界最顶尖的企业埃克森公司来说,100多年来,它一直坚守这样的一个准则:“勤俭节约、低调行事、多做少说”。100多年来,很多当时很炫的石油公司,比如海湾石油、格蒂石油公司等,均已“无可奈何花落去”不复存在,但埃克森公司一直稳健发展着。100多年来,埃克森遭遇过无数次的风险和打击,甚至在1989年因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漏油事件而几乎名誉扫地,为大多数公众所不齿时,它依然选择默不作声、砥砺前行。但是,100多年来,它带给股东的回报一直是最稳定的,而且一直是最高的。这不能不令人将其行为与其长期坚守的价值观相挂钩,不能不令人想起老洛克菲勒先生“低调、坚毅、吝啬、节约”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征。虽然洛克菲勒与埃克森公司看上去没什么关联,但1911年标准石油托拉斯(创立者正是洛克菲勒先生)因垄断被美国政府勒令解散时,正是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的前身)继承了洛克菲勒这位创始人的主要衣钵和价值观念,一直延续至今,生生不息。所以说,埃克森公司是一家能够做自己、且拥有独特气质的石油公司。既不同于BP,也不同于壳牌等其他业界巨头。

价值观应具有时代特征,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应顺势而为进行修正

时代背景对一个企业价值观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对于中国石油工业、石油央企和石油人而言,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使命和价值观似乎都可以归纳到“我为祖国献石油”上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时代背景是中国一直是个缺油少气的国家,再加上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短缺经济”属性,石油似乎从来就没有够用过。自1992年中国实施市场经济政策以来,情况似乎有所好转,但过去20年中国经济以近乎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油气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了。“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成了石油央企的首要使命和价值观的源泉。

莫北/图

然而,当下这个时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和政治均在转型。单就经济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从商品“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让石油人切身感受到了低油价是这一转变最显著的标志。工业产品、制造业产能几乎全面过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了上下的共识。这样一个时代,祖国可能已经不需要石油人千方百计、不计成本地“奉献石油”了。如果再继续强调“我为祖国献石油”,就有点不识抬举、思维定势了。那石油央企的价值观重塑是不是从更高的层次去审视?是不是可以多一点国际化、全球化的成分?是不是可以从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争做全球企业公民的视角来修正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可以从“我为祖国献石油”转变为“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奉献优质能源”?笔者认为是可以的。

一个优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至少经历三个阶段,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引领企业走向卓越

一个好的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反复和挫折的。就跟一个人的成长和境界不断提升一样,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姑且称之为“洗脑”阶段。这一阶段,企业价值观对员工的导入是直接的,直接中带着“生硬”,往往试图通过“宣传”“洗脑”“考试”等方式,再造员工的“心智模式”,使其生硬地接受企业既有的价值观,一遍又一遍的“填鸭式”宣贯,直到员工心甘情愿地接受为止。这一模式对70后及年纪更长的员工还是有用的。也许笔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自从走进石油高校的第一天起,就被要求学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到现在,除了国歌外,最熟悉、最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就是这首歌了,可以说已经融入了笔者的血液。

第二阶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也称“怀疑”阶段。这一阶段,简单的洗脑、宣贯方式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不那么管用。企业突然发现,员工不好管、不服管了。部分70后、大部分80后、绝大部分90后员工已经不相信什么“我为祖国献石油”、什么“爱国、创业、责任、奉献”了。他们开始怀疑这一切,怀疑曾经的美好,开始言必称BAT,言必称创新创业。声称活出自己、活出精彩才是最好。

第三阶段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也称“认同”阶段。在经历一番风雨之后,蓦然回首,突然发现,“我为祖国献石油”“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实际上强调的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和精气神。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罢,生命力就是那样一种艰苦奋斗、立定决心的拼搏精神,就是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过程中,不相信有救世主,只相信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共同发愿来改变我们的共同命运。而这一点,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不管是华为还是思科、不管是中国石油还是埃克森美孚,都是必要的。而当一个企业走向第三阶段时,员工对企业价值观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企业离优秀和卓越已经不远了。

当下,石油央企价值观的重塑要突出坚韧不拔、忠诚担当、专业专注和开放包容

第一要突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低景气周期下的“三期叠加”阶段,当所有的光环都离你而去,当所有的荣誉和业绩都不复存在,当所有的信任与厚爱都变成怀疑和指责,当所有的阳光与雨露都变成阴云和霜冻,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企业该怎么办?道路只有一条:坚持下去,靠我们的意志力坚持、再坚持,坚韧不拔地走下去。此前的文章里我曾提到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核心就是意志力。

第二要突出忠诚担当的品质。于个人而言,失去什么别失去自由。于央企而言,失去什么别失去信任。低景气周期,石油央企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政府和民众深切感受到,石油央企对国家是忠诚的,对民众是担当的。忠诚担当不是不计成本地为国家和民众奉献石油,新时期下,忠诚担当的首要目标是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并让盈利惠及社会和大众;忠诚担当还意味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和实现透明、科学管理。

第三要突出专业专注的精神。石油行业是一个技术、管理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我们以“工匠精神”对待之。追求专业专注,就是以“专业”为本、以“专注”为魂,以专业化的方式干石油,以职业化的行为干事业,聚精会神、扎扎实实、心无旁骛,不浮夸、不浮躁、耐得寂寞。于石油央企而言,当下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员工队伍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要突出开放包容的胸怀。石油工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全球性产业,石油公司一直是全球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未来,石油央企们要打造世界级企业,必须要实现油气、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必须要实现全球化、一体化、多民族、多文化背景下的包容性发展。这就要求石油央企必须拥有开放包容的胸怀,真正把上面提到的“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等优秀企业的共性特征落到实处。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低景气周期,只要我们行大道、行得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部(外事局)

责任编辑:莫北

猜你喜欢

埃克森景气石油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2018年3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7.82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