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携式GC-MS在室内空气VOC监测中的应用

2016-02-15王效国吴宇峰张肇元崔连喜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2期
关键词:离子流室内空气质谱

王效国 吴宇峰 张肇元 崔连喜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300000)

便携式GC-MS在室内空气VOC监测中的应用

王效国 吴宇峰 张肇元 崔连喜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300000)

本文采用苏码罐结合动态稀释仪配置标准气体系列,建立了便携式GC-MS分析室内空气VOC的定量方法,并对便携式GC-MS和传统实验室GC-MS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便携式GC-MS和传统实验室GC-MS这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并无显著差异。用便携式GC-MS对不同类型室内空气中VOC进行现场监测,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室内空气监测的要求。

便携式GC-MS;室内;VOC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和日用化学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这些材料会释放出许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产生毒害,长期接触此类污染物可对人体产生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很多人每天有70%~80%时间在室内过,婴幼儿和老弱病残患者在室内待的时间更长,人们所呼吸的空气绝大部分来自室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1-5]。室内环境中VOC的监测对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对空气中VOC的监测分析多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但实验室传统的GC-MS有运行成本高、分析时间长、难以进行连续监测等缺点[6-9]。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环境监测部门配备了便携式GC-MS。该仪器配置了采样探头和吸附管,可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富集,因而其分析灵敏度较高[10,11]。本文采用苏码罐结合动态稀释仪配置标准气体系列,建立了便携式GC-MS的定量方法,并对便携式GC-MS和传统实验室GC-MS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能够实现对室内空气中VOC的快速定量分析,使便携式GC-MS在室内环境监测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美国INFICON公司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动态稀释仪,苏玛罐,特氟龙气体采样袋。

TO-15标准气体,高纯氮气(99.999%),INFICON内标气及氮气。

1.2 便携式GC-MS运行条件

色谱条件:载气为高纯氮气,程序升温:50℃保持4.5min,然后以6℃/min升温至100℃,再以15℃/min升温至180℃并保持2min。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为40m/z~250m/z。

2 结果与讨论

2.1 工作曲线的绘制

用动态稀释仪将标准气体稀释至苏码罐中,目标浓度依次为1、5、10ppb,然后将不同浓度的标气分别放入气体采样袋中(气体采样袋使用前需用高纯氮气清洗3次以上,且通过空白试验后方可使用)。

选择吸附管模式和1.2中的仪器条件,进样量设置为300ml,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分析配置好的标准气体,每个浓度平行分析3次,计算每个浓度点的目标物/特征离子峰面积(或峰高)比的平均值。根据目标物/内标物浓度比和目标物/特征离子峰面积(或峰高)比的平均值,用最小二乘法绘制工作曲线,各目标物质相关系数大于0.995,TO-15标样TIC图见图1,部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及相关系数见表1。

图1 TO-15标样TIC图

2.2 实际应用

2.2.1 便携式GC-MS现场检测实例一

编辑完整的定量方法后,用该方法检测某一刚装修完的房间内的VOC,总离子流图见图2。

表1 部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及相关系数

在用便携式GC-MS对该房间的VOC进行检测的同时,用实验室台式GC-MS对该房间的VOC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下主要的七种污染物相对偏差在2.11%~13.9%之间,说明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并无明显差异。

图2 某一刚装修完的房间内VOC总离子流图

在用便携式GC-MS对该房间的VOC进行检测的同时,用实验室台式GC-MS对该房间的VOC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下主要的八种污染物相对偏差在0.34%~14.6%之间,说明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并无明显差异。

表2 检测结果比较单位:μg/m3

2.2.2 便携式GC-MS现场检测实例二

编辑完整的定量方法后,用该方法检测某家实验室前处理间的VOC,总离子流图见图3。

图3 某家实验室内空气VOC总离子流图

表3 检测结果比较单位:μg/m3

3 结语

用便携式GC-MS对室内空气中VOC进行监测,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室内空气监测的要求,而且能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是一种有潜力的监测方法。

[1]潘晓英,陆哉堂.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3(01):31-33.

[2]DingW Q,Wang ZQ.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Air Pollution b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Childhood Asthma[J].Journal of Environment&Health,2012,62(2):632-634.

[3]M lhave L,Clausen G,Berglund B,et al.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in Indoor Air Quality Investigations[J].Indoor Air,1997,7(4):225-240.

[4]Anderson E L,Albert R E.Risk assessment and indoor air quality[J].Lewis Publishers,1998,4640-4648.

[5]彭燕,沈照理,曹小安.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6):51-57.

[6]李辰,梁冰,师彦平,等.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及检测方法[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11(1):39-45.

[7]韩文念,徐国宾,高艳艳,等.现场便携质谱技术研究进展[J].质谱学报,2007,28(4):242-252.

[8]张楠.济南城区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012.

[9]樊孝俊,邓嘉辉,刘盈智,等.固定污染源中苯系物的便携式气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3):139-143.

[10]李晓旭,刘立鹏,马乔,等.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研制及应用[J].分析化学,2011,39(10):1476-1481.

[11]刘晔,陈浥尘,王古月.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02(3):14-17.

王效国(1990—),男,天津,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猜你喜欢

离子流室内空气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基于静态累积法的极小气体流量测量研究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空调节能浅析
微电极离子流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基于ARM的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与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成都仪器厂氦质谱检漏仪
雾霾天气下的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中药研究进展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