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6-02-14任宏艳王子妤姚琦张璐瑶黄玉芳赵玉男蒋凤荣程雪琴戴建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病理学院校教学模式

任宏艳 王子 妤姚琦 张璐瑶 黄玉芳 赵玉男 蒋凤荣 程雪琴 戴建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南京210000)

慕课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任宏艳 王子 妤姚琦 张璐瑶 黄玉芳 赵玉男 蒋凤荣 程雪琴 戴建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南京210000)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其迅猛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本文对慕课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慕课给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认为通过慕课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习中的重难点、增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与临床各学科的联系,更好的培养医学综合性人才。但如何更好地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慕课有待进一步研究。

慕课;病理学教学;中医院校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从2008年斯蒂芬·唐斯和乔治·西蒙斯正式提出慕课的概念至今,慕课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慕课带来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无疑是进步的。深入分析慕课给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对中医院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将促进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手段的完善。在中医院校病理教学中如何利用慕课教学的优势,积极推进病理学教学改革,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1 慕课及其发展简史

1.1 慕课是什么“慕课”(MOOC)是一种新型的大型开发在线课程,“M”即Massive,大规模的,指注册人数多。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场地的限制,最多同时几百人上课。而MOOC的一门课程同时可以让几万甚至十几万学生在线学习。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吸引了全世界16万人注册[1];“O”代表Open,开放的。MOOC的课程无任何门槛,只要你想学习,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一台电脑,有互联网,就可以注册学习[2];第二个重复的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的,所有MOOC的课程都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发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讨论互动及参加测试,不受时空的局限[3];最后一个字母“C”即Course,课程,慕课具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过程、作业反馈、讨论评价到最后的考试,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到你想学的所有课程,并最终获得相应的学分或证书[4]。

1.2 慕课的发展简史2008年,慕课的概念最早由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5]。George Siemens与Stephen Downes最初尝试以慕课的形式设计课程《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吸引了2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线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2011年,慕课在美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和Peter Norvig开设的慕课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获得190个国家16万人次的注册。2012年Sebastian Thrun创办Udacity慕课平台,紧接着美国又出现了Coursera、EdX平台,与Udacity并称慕课三大平台。全球上百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加盟三大慕课平台,共享资源课程,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在线课程。《纽约时报》因此把2012年命名为“慕课元年”。

三大慕课平台中Coursera、EdX已进入中国,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盟Edx,复旦大学与Coursera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加入Coursera。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发布的在线课程“好大学在线”,成为首个面向全球提供中文教学的慕课平台。所以2013年也被认为是中国的“慕课元年”。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全国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合作,成立了中国医学教育的“慕课联盟”,宣布共同建设开放性、非营利性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慕课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将为大众打开通向常青藤盟校的大门,高校之间无形的围墙即将被打破。在慕课的狂潮影响之下,我国传统高校教育将如何应对、如何参与其中谋求新的发展,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

2 慕课的优势

慕课的显著优势在于在线互动开放。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不同阶层人群,资源的完全开放,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慕课最突出的特点即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崭新的教育模式,将课堂外学生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翻转为通过开放的网络资源主动的学习新的内容,将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为主翻转为学生与教师热烈的讨论,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慕课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范围,将学习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课后,学生可以在自由的时间自由的选择开放的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大量的应用各种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融合了各种多媒体资料,能让学生更形象、多维立体地掌握知识,从而大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 慕课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的现状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病因、发病机制、机体形态与机能变化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中医药院校开设病理课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以现代医学角度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可利用自身优势联系传统医学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学的诊疗奠定必要的病理学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医院校的病理学教学内容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把西医院校的两个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然而中医院校课程设置是以中医课程为主,病理学课程课时设置相比西医院校要少很多,西医院校仅病理解剖学学时一般为120学时左右,而中医院校病理学课时设置一般比较少,我校病理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最多的课时是90学时(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院校病理学课程课时有限,学生重视度不够,这些对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传统中医院校病理学模式的问题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法为LBL(lecture-based 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LBL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这种“全盘灌输”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形式机械,教学进程完全由教师把握,忽略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6]。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缺乏自学及主动思考的能力。单纯采用LBL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的要求[7]。

3.3 基于“慕课”的病理学教学设计

3.3.1 学生应用“慕课”资源自主学习课前,教师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慕课”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前预习的时间和地点,浏览病理学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熟悉课程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另外,针对某些病理学课程设置课时太少、理论课讲授不能全面兼顾的特点(中药学专业只有36学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病理学相关课程,通过课后“慕课”的自主学习及观看教学视频,有针对性地系统复习相关知识点,这对于课堂学习是必要的补充。

3.3.2 教师基于“慕课”所设计的联合教学模式中医药院校病理学课程课时有限,然而中医学生毕业后也会进入临床,在临床实践中也会遇到病理学课程所涉及的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生代谢改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慕课”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设计,结合课堂传统LBL讲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课前小调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期望后,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和安排,个性化地设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学习的主要内容,向学生提供病理学网络课程的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做好病理课程的学习准备。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对书本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侧重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分析、总结,并进行深入的研讨,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25]。同时可根据具体章节酌情开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团队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等互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学生可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及课前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进一步分析,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及对信息的分析。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等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课程安排,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建立个人的微信公众平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将教学通知、课后作业、考试成绩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微信发到每位学生的手机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或复习,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给教师留言提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

4 小结

“慕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正向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快速渗透,特别在高等教育体系必将引起一次深层次的改革。“慕课”凭借其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共享,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主动的学习模式,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获得、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慕课”的发展和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如何更好的利用“慕课”,促进我国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的发展,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中医院校的病理学教学条件、学生特点、学时分配相比西医院校有其自己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医学综合性人才,我们积极综合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慕课”,必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1]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5-23(3).

[2]Cormier D.Success in aMOOC[EB/OL].Youku,(2013-09-15)[2013-12-15].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3ODMzMD-Q4.html.

[3]SiemensG.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stal 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5(1):3-10.

[4]王左利.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1-15.

[5]Wiki Educator.Edu MOOC OE Ru Planning Group[EB/OL].WikiEducator,(2013-12-06)[2013-12-15].http://wikieducator.org/OER_university/edu MOOC_planning_group/Webliography.

[6]于丹,高原,王莹,等.PBL-LBL双轨模式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791-792.

[7]孙凤丹.病理学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72-974.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OCs in Patholog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

REN Hongyan,WANG Ziyu,YAO Qi,ZHANG Luyao,HUANG Yufang,ZHAO Yunan,JIANG Fengguo,CHENG Xueqin,DAI Jianguo
(Department of Path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00,China)

MOOCs is the abbrevia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which has caused a strong impact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do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OCs in the patholog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It also brings opportunities to the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It can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enha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trengthen contact with various clinical disciplines through the advanced teaching philosophy,the abunda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design of MOOCs.But how to better apply MOOCs to the pathology educational reform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MOOCs;pathology teach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

10.3969/j.issn.1672-2779.2016.05.004

1672-2779(2016)-05-0008-03

:张文娟本文校对:张文娟

2015-1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81201187,81502681);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No:PAPD)

*通讯作者:jianguodai71@163.com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No:(2014) -JKGHB-0016);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2014SJGLX229);河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No:2015JX10)

*通讯作者:1282062707@qq.com

猜你喜欢

病理学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