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文化视角下的冀东皮影戏美学意境

2016-02-1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皮影戏

赵 静

(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审美文化视角下的冀东皮影戏美学意境

赵 静

(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冀东地区的皮影戏是中国民间经典戏曲艺术,它以其灵巧的造型和独具的唱腔得到人们的喜欢,历经风雨的磨练,现今依然活跃在燕赵大地上。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语言之美、生命之强、情感之浓、民俗之深等方面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探究,旨在弘扬民族戏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皮影戏;审美视角;冀东地区

皮影戏是冀东地区戏曲艺术的浓缩精品,是集剪纸、地方戏曲、皮影三位一体之大成者,民间工艺艺术和地方戏曲有机地融合起来。审美文化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它尤其指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精神教化作用的特殊意识形态方式。任何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因其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产生审美情趣的不同,该地区的艺术文化伴着其特有的审美情趣,孕育出有其地方特色戏曲艺术[1]。

一、生命之河

冀东地区的皮影戏艺术有其自然生命之美,它源于放不下戏台进行表演歌舞、戏曲的街头巷尾,出身于市井,虽不能与歌舞大曲的华丽大气相比,但其旺盛的生命力让歌舞大曲为之折服。以自身特有的艺术发展向世人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极具特色的生命之美。在高亢激昂的旋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在这地方韵味十足又土得可爱的念白表达里,人们品味到的是家乡的泥土气息的亲切与温馨,伴随着二胡、唢呐、笛子、三弦、锣鼓等乐器演奏下影窗上灵巧的影人活灵活现表演着,这种对生命、对生活深处的感受最能够体现出民族戏曲的特有的品质和价值。

人们的思绪延续着,皮影戏的生命也在延续着,就像历史的河流,不知疲倦地彰显于世人的眼前。

二、情感之浓

以感性、以生命为本体是我国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人们在进行艺术文化创作时非常注重人的自身,竭尽全力在艺术文化作品中人呈现出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因此往往弱化了对理性的思考以及对时间节奏和空间变换等的注重,也正因为注重情味的戏曲音乐,方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才会使人很快融进一种生命的状态。冯骥才曾说:“懂得了民间的审美就可以感受到民间的情感,心怀着民间的情感就一定能悟解到民间的审美。”[2]

冀东地区皮影戏音乐艺术,以其中和的唱腔、灵巧敏捷的影人动作和夸张的形态表演,直抒胸臆,质朴情感自然地展现和流露出来,无需其他客观因素提供引导、推波助澜,完全是有感而发、有情而动。在百花齐放的戏曲音乐之中,冀东地区皮影以其细腻传神而独具特色。冀东地区皮影戏平缓中和唱腔中带有一种民间特有的“捏嗓子唱法”高亢激昂气势,情感的表达直接、简单,但又不失细腻,这也正是冀东地区普通老百姓憨厚、直爽性格的真实显现。在影戏的表演中,影人的举手投足、翩翩起舞都能体现出人们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生命的尊重。在这里,空间方位和时间节奏都对应着情感的律动,变成荡气回肠的唱腔和优美精彩的身段,展现在观众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人民对影戏的痴迷和对生命的追求。淳朴的感情创造出了淳朴的艺术,淳朴的心灵产生出了淳朴的文化[3]。

三、方言之韵

民间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其地域性,而地方性语言是在生产生活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一定的地方语言符号,地域性对语言的影响更尤为深刻,久而久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冀东地区皮影戏里的语言无论是在唱腔还是在韵白中都是地地道道乐亭的方言土语,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冀东影戏起源于乐亭,也是在乐亭不断发展壮大,达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阶段,并形成了衡量这样传统艺术地道正宗与否的标准。在冀东皮影戏的唱腔对这种民间的方言韵味苛刻要求,既反映出了人们的审美标准,也透视出人们对唐山皮影戏的美的追求[4]。

乐亭方言声调柔媚,娓娓动听,说者有美感,听者是享受,应用在冀东皮影的唱腔中生动明快,富于韵律,灵活多变,在皮影戏的唱腔当中发挥的就更丰富了,唱腔的味道也更足,戏剧效果也更增强了,增强了冀东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四、民俗之深

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与生俱来地带有民间性和民俗性。民间艺术被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以口头性无形性为主的传播方式。因此,在古老的文化长河中形成了这种“口传心授”“心领神会”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更使人容易接受,喜爱,更能使民间艺术广泛流传,更具地方风格,这也正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冀东皮影艺术具有很高的民间性与民俗性。它的传承虽不完全是祖祖辈辈家族流传的方式,但也是代代“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递与承接的。

五、“和谐”之美

民间艺术来自于人们生活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当中,毫无疑问的也带有这样一个“和”字的定义。冀东皮影戏艺术从美学文化的角度来看,在各方面都体现着“和谐美”。皮影唱腔中的高低起伏,虚实变幻;词句当中的高亢粗犷与细腻婉转,唱词当中词句的和谐押韵,都体现出“和”这个经典词汇。艺人手与身体的协调对称、动作与语言唱词的和谐统一,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和”字文化内涵和理念。乐器上鼓、锣、钵的相互补充帮衬形成悦耳和谐的曲调时,使整个皮影艺术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韵律丰满。皮影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也体现着这一特点。皮影的主体颜色是红绿黑色,这三大主体颜色的和谐运用和雕空部分的留白设计布局,各种色彩之间的相互搭配形成的和谐艺术效果以及在组装链接过程中都离不开“和谐”精神的影响[5]。因此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对和谐的崇拜,更是人们对完美生活的肯定与追求。

[参考文献]

[1] 姚文放.“审美文化”概念的分析[J].中国文化研究,2009(2): 120-133.

[2] 冯骥才.紧急呼救民间文化拨打120[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135.

[3] 高小康.从审美文化研究到审美文化生态研究[J].学术研究, 2010(11):127-134.

[4] 彭会资.方言与民间审美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65-68.

[5] 梁一儒.民族审美心理的基本特征[J].新疆艺术与探索, 2000(6):5-11.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语言学研究

The Aesthetic View to See Easter Hebei Shadow Play i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ZHAO J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The shadow play is one of the most traditional and classic folk arts in China. Its unique voices and exquisite style earn its reputation through long history. Nowadays, the Shadow Play is still shinning and flowing in the river of art on the Yanzhao motherland. This paper is from aesthetic view to analyze the beauty of language; the strength of live; the taste of emotion and the history of culture.

Key Words:Shadow Play; aesthetic view; easter hebei

作者简介:赵静(1979-),女,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收稿日期:2015-11-05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ZY03)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6.01.004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1-0009-02

猜你喜欢

皮影戏
我们来演皮影戏
互联网时代皮影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研究
——以宿州市灵璧县皮影戏为例
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浅谈皮影艺术的现状与发展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皮影戏的秘密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