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佩克八年磨一剑

2016-02-12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保价日产量欧佩克

欧佩克八年磨一剑

2016年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在维也纳做出决定,自明年元旦起,将该组织的日产量减少120万桶,并限定总产量为每天3250万桶。这是8年来欧佩克首次就产量封顶达成一致,并且立即提振了油价,布伦特原油价格瞬间暴涨冲破50美元关口。欧佩克限产保价举措的出台,有望结束持续两年的油价低迷状况,并可能在来年将油价再拉高50%,达到75美元水平。

根据这次历史性的限产协议,占欧佩克产量40%的沙特阿拉伯削减约50万桶,将日产量保持在1006万桶;伊拉克削减21万桶,将日产量压缩到435.1万桶;伊朗减产9万桶使总量控制在397.5万桶,科威特和阿联酋分别减产26万桶,加蓬日减9000桶。尼日利亚、利比亚和委内瑞拉因为战乱或经济困难而豁免,印尼的成员国身份被冻结,其份额由其他13个成员瓜分。另外,非欧佩克成员俄罗斯承诺日减30万桶,约占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削减的一半。2016年12月6日,欧佩克将与非欧佩克成员进行磋商,共同维护新达成的限产保价共识。

该协议的出台,意味着两年前沙特发起的低油价大战基本结束,而且是以沙特带头大幅度减产妥协为代价。因此,这场油价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沙特并没有如愿以偿,虽然油价从2014年10月每桶116美元一度跌至20多美元,美国页岩气革命并没有因为市场出现原油漫灌而受挫,反倒是沙特自己无力承受持续割肉而挂起免战牌。沙特发动价格战的初衷在于,以页岩气为代表的美国新能源革命势头强劲,一旦强大必将冲击传统油气供应格局,进而使沙特无法确保大量出口高价原油而获得丰厚收入,既难以维持长期靠石油收入支撑的高支出高福利体系,又可能导致它战略资产贬值而被美国抛弃。为了决胜未来,沙特决定用低价扼杀高成本的新能源革命,以便重掌世界石油市场之牛耳。两年的低油价固然使部分美国页岩气企业难以为继而倒闭,但是,更多能源企业逆境图存求生,经过市场淘汰反而做强做大,不仅页岩气油井开钻数量在增加,部分风能、太阳能、核能企业也在扩大市场份额。相比之下,沙特经济结构过于倚重石油产业,财政平衡过于依赖高油价,两年拼血本式的油价战导致财政赤字加剧,投资规模压缩,甚至被迫发行公债,国际信用评级也罕见地被降级。

去年5月,沙特宣称取得油价战胜利,其实暗示限产保价已具基本条件,但是,产油大户伊朗因过去几年石油出口被压缩到产能的1/3而拒绝配合,沙特和俄罗斯也不愿意单独减产而失去市场份额,当年12月的欧佩克会议限产努力最终破产。

过去几个月,围绕限产提价,沙特和伊朗多次交锋,最终以确保后者近400万桶日产量为条件,才取得8年来的欧佩克集体限产。这表明,沙特在保持相对高的市场份额基础上做出了让步。欧佩克达成限产协议,未来半年执行期能否得到有效遵守还是未知数,分析家预测油价反弹势在必然,但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未来还面临着美国日产原油900万桶的出口压力,因此,油价上涨空间并不大,2017年年内突破75美元的可能性并不大。

猜你喜欢

保价日产量欧佩克
快递保价是否形同虚设
难保的“价”
浅谈完善我国民营快递保价制度的必要措施
简析我国民营快递保价完善措施
天然气欧佩克的漫长道路
西南油气田新井日产量突破1000×104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