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社会文化沃土培育公安文化之花

2016-02-11张海泉

中国法治文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吉林公安吉林省

文/张海泉

根植社会文化沃土培育公安文化之花

文/张海泉

公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是广大公安民警的精神家园。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吉林省公安厅党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公安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原动力,摆上重要战略位置,进一步巩固拓展公安文化阵地,延揽培养公安文化人才,繁荣发展公安文艺创作,扩大提升公安文化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公安特色的吉林公安文化,在提升公安民警综合素质,提高公安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吉林省公安文化在底子薄、基础弱、人才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今天这样一个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除了党委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等因素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坚持面向社会敞开大门,积极探索推进公安文化社会化建设新路,把公安文化深深根植于社会文化的沃土,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汲取社会文化养分,使公安文化在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文化大花园中绚丽开放。

一、公安文化阵地通过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来建设

文化阵地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载体。吉林省公安厅始终把公安文化阵地建设作为繁荣发展公安文化的基础工程,在加大内部投入、巩固自身特色阵地的同时,坚持眼界向外,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专业人才、传播媒介等优质资源,不断拓展文化阵地触角、提升文化阵地质量,打造了颇具影响的公安文化品牌阵地,为公安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林省公安厅、省公安文联创办的内部出版物《公安作家》,从创刊之初就向国内一流文学刊物看齐,坚持纯文学的发展方向,本着“公安写,写公安”的原则,定期向全国、省内知名的文化界名家和公安作家约稿,为热爱文艺创作的民警提供了文化视野和写作技巧的有益学习对象,逐步发展成为民警的精神家园和促进公安工作发展的阵地。著名公安作家、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著名当代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张笑天等,都经常在《公安作家》上发稿。广大民警透过这些大家的作品,获取了公安文学创作前沿的信息,掌握了公安文学创作的规律,学会了公安文学创作的技巧。通过这些专业作家的带动和引领,近些年全省公安文学创作队伍人才辈出,涌现出优秀电视剧《营盘镇警事》编剧、长春市公安局的牛力军,优秀长篇小说《女子中队》的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梅河口市公安局的李春良,经常在《中篇小说选刊》上发表作品的警察作家、四平市公安局的孙学军,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四平市公安局的于国华,每年出版一部长篇小说的警营女作家、洮南市公安局的李晓平等,他们的成名作、处女作,绝大部分是在《公安作家》上首发的。这个刊物的投稿民警已从当初的十几人、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

2009年,组建吉林省警官艺术团之初,演出场地、灯光舞美、服装道具、节目策划等,都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省公安厅积极发动各方力量,请来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歌舞团团长刘春梅担任艺术团的名誉团长,努力与省内文艺演出团体和文艺大家建立联系,争取支持。在刘春梅的协助下,警官艺术团顺利从吉林歌舞剧院借来了一辆移动演出大篷车,有力解决了边远地区缺少演出场地的问题,把舞台直接搬到边远地区基层一线所队,搬到山区乡岭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实现了文化活动的空间拓展、文化阵地的前移。有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很多困难迎刃而解。吉林省曲艺团、武警文工团和其他文艺团体从节目策划、编剧导演、舞美置景、技术保障各个方面对艺术团进行支持,使警官艺术团成为代表吉林公安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开辟拓展新兴文化阵地上,省公安厅坚持联合团结全社会文化资源,扩大与报纸、广播、电视及新兴媒体的接触面,汲取更多文化和技术支持。2012年,省公安厅启动扩建吉林警察陈列馆计划,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图书馆主动提供参观学习机会,热心提出场馆布置和文物展出建议,享誉全国的民间警用品收藏专家专程前来为展馆的设计出谋划策。2013年,省公安厅筹备开办吉林公安网络电视。吉林电视台相关领导和专家主动提供节目制作方面的指导,吉林东亚网、中国吉林网及其他省内网络媒体无偿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正因为有了社会各界力量的鼎力相助,公安文化阵地建设才更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二、公安文化人才通过依托社会文化优势来培养

人才是立业之本,是公安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动力。吉林省公安厅把公安文化人才培养作为实施人才强警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延揽选拔、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公安文化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公安文化人才培养上,紧紧依托文艺高校、文艺名家等社会优质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文艺专业培训,为吉林公安文化繁荣发展积蓄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省公安文联成立之初,我们就自下而上地选拔了一批优秀公安文化人才,建立了人才信息库。目前,全省共有文学创作、戏剧编剧、词曲作者、戏剧表演、美术书法、摄影创作等各类文化人才400多人。公安文联发挥组织功能,为公安文化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省公安厅每年推送一批专业人才参加公安部举办的摄影培训班、书法交流活动,选送有歌舞、表演爱好特长的民警参加吉林省艺术学院的进修班、提高班,2011年、2013年连续选送四人去北京参加为期半年的鲁迅作家培训班,鼓励广大民警参加省内举办的文学写作、书法摄影等各类采风、笔会活动,为创造高品质的公安文艺产品、创建优秀的公安文化品牌提供了有力保证。

2012年,公安部举行“我的警察生涯”故事征文大赛,因为是讲述自己的故事,广大民警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文学创作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撰写,一些民警犯了难,心中有话却无从下笔。为解决这个问题,省公安文联邀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的大弟子、省戏曲学校教授、评书表演艺术家张洁兰,到警察学院给200多名基层民警上了一堂故事写作课,针对民警在初学故事创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边讲边演,手把手、面对面地跟民警交流写作心得。讲座之后,基层民警创作文学故事的兴趣和信心都大大增加,全省征集上来200多个原创故事,在全国公安民警故事大赛中,我省共获得一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在全国处于上游。

2012年开始,省公安厅和吉林省记者协会每年举办一届“吉林金盾新闻奖”评选,为广大民警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创造了一个平台。为了做到“平战结合”,不间断地培养人才,省公安厅聘任了刚刚退休的原《吉林日报》政法部主任、人送绰号“创优大王”的李广武,专门给各基层公安机关民警的新闻作品写点评,定期出刊《吉林公安宣传通讯》,到目前已经出刊18期,点评作品100余件,持续促进全省公安宣传干部新闻写作能力的提升。

近几年来,省公安厅还每年举办一次全省宣传干部培训班,邀请新华社、吉林大学、吉林日报社、吉林电视台的相关专家、学者,为全省宣传干部和文化业务骨干授课,全面提升了全省公安宣传文化干部的业务素质。

三、公安文艺创作通过借助社会文化力量来推动

公安文艺创作是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公安文艺创作实践中,全省各级公安文化组织在鼓励支持广大公安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文化界名家、名角请进警营,深入公安基层一线,紧贴公安战斗生活进行文艺创作,不断推出高质量、高品位的公安文艺精品,形成了全国有位置,省内站排头,极具地方人文特色的“吉林公安文化”品牌。

2008年第六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评选,来自吉林省公安机关的作品《有事请找我》一举夺得金钟奖。这首由吉林省公安厅民警作词,由创作过亚冬会会歌的著名作曲家大平谱曲的作品,填补了我省历史上警察创作作品在全国大奖项目上的空白。梅河口市公安局民警李春良拜当代著名作家张笑天为师,潜心创作,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女子中队》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大众好书榜上榜图书。由国家一级编剧、省民间艺术团编剧马金萍参与创作的小品《换岗》,由已故警营著名相声小品演员王平参与创作导演的小品《特殊礼物》,由编剧张庆东、导演尹兴军和公安民警共同创作的小品《回家》分获全国公安系统相声小品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有了社会专业人士的襄助,公安文化工作的质量有了全面提升。2013年,在抗洪斗争中,我省抚松县公安局露水河派出所所长韩培清壮烈牺牲,公安部授予他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为充分表现韩培清烈士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展现共产党人团结奋斗、舍生忘死的群体形象,吉林省警官艺术团请来七位吉林省内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作曲家,精心策划、创作了一台集话剧、诗朗诵、舞蹈、音乐等各种元素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舞台节目,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现场观众无不动容,掌声经久不息。韩培清妻子说,丈夫的每一场追忆活动她都参加了,但没有哪一次像今天这样,深刻、动情。正因为有了广大社会文艺界大家名角的支持,吉林公安文化工作整体水平得以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公安文化影响通过立足社会文化舞台来扩大

公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沃土的滋养,同时更要立足社会文化的大舞台来检验成果,提升影响力。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在加强公安文化社会化建设的基础上,主动面向社会大众,充分发挥公安文化在加强警民沟通、密切警民关系方面的优势,精心组织策划各类专题公安文化活动,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加强与民互动,强化公安宣传,让人民群众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加深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的理解和支持,为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无论是全省还是各地市举办的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中,省公安文化的艺术队伍从不缺席。2012年、2013年举办的“感动吉林”评选晚会,2013年、2014年“吉林好人”颁奖晚会,2013年吉林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活动,2014年吉林省“让生活充满阳光”社会禁毒大型公益演出等,社会大大小小的舞台都向公安文化队伍发出积极的邀请;2009年长春举办的东北二人转艺术节,2010年吉林省举办的摄影展,2012年长春举办的曲艺大赛,2013年柳河县举办的书画创作展和吉林省新戏大戏剧本评选,都不乏各级公安机关民警活跃的身影和创作的作品。我省公安文化队伍的水平和素养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有的甚至成为当地文化的骨干力量。比如敦化市,随着公安文化队伍的快速发展壮大,他们的节目已经成了每年当地春节联欢会上雷打不动的内容。2009年,省公安厅联合长春电影制片厂,邀请吉林省文联主席、省公安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张笑天编剧,国内一线演员和公安表演人才共同参与拍摄的弘扬公安主旋律电影《警察世家》,当年在全国公映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通过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不断扩大吉林公安文化品牌影响力、展示吉林公安良好形象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的作用,不断促使公安软实力向战斗力转化。

公安文化活动频繁介入各类社会活动中还极大有利于密切联系广大群众,助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近几年来,吉林省警官艺术团行程几万公里,演出50多场,足迹遍布全省,观众数以万计。省警官艺术团每年夏季组织全省文艺骨干,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赴全省基层公安机关和边远地区进行巡回慰问演出,演出过程坚持“不进城,不进屋”,演出地点全部选在驻村派出所、警务室等基层一线,节目内容贴近实战、贴近生活,通过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让百姓面对面接触公安文化,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

此外,各地公安机关还定期举办各类的警营开放日、“110”活动日、民警进校园等活动,有力推进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支持。

(本文作者系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book=38,ebook=40

猜你喜欢

吉林公安吉林省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卷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吉林卷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