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治理视域下官德建设探析

2016-02-10曾石梅

知与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官德德性官员

曾石梅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道德治理视域下官德建设探析

曾石梅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40)

学术界对官德建设的研究历时已久且成果颇多,但在道德治理视域下探讨官德建设的文章还不多见。道德治理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存在的社会不良风气弥漫、道德危机四伏而提出的解决道德问题的新理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道德治理与官德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道德治理角度看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官德建设是道德治理的应有之义,是道德治理的重要着力点,道德治理的实现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有力保障。从道德治理来分析官德建设的途径,要综合考虑政府、社会、公民等多元主体,运用可操作的软硬手段。应从重视官德建设的制度规约、加强官员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提升道德修养以及完善公共监督三个方面来分析道德治理视域下的官德建设途径。

道德治理;官德;道德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1],首次明确将“治理”概念引入道德领域,学者们由此提出“道德治理”概念并开始了道德治理相关的学术研究;2012年5月,中央文明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发表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宣讲提纲》,专门就“道德治理”问题进行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再一次重申“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2]。

一、道德治理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概括起来,学界对“道德治理”概念的界定,包含三层含义:首先,从微观层面看,它是治理道德问题[3],这也是道德治理的客体。它针对当前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出现的突出道德问题,涉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其实质就是通过以点带面、以面辐射,进而在全社会开展道德整治活动。其次,从宏观层面看,它是通过道德来治理的[4]。它不是简单地重述“以德治国”,它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存在的不良社会风气弥漫、道德危机四伏而提出的解决道德问题的新理念。它是政府、社会、公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软硬手段结合的道德整治活动。最后,它是德性的治理[5]。如果不能保证这种治理本身是合乎道德、合乎伦理,那就谈不上是“道德治理”。鉴于官德在形成社会风气、在道德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道德治理视域下的官德建设有什么价值?官德建设有哪些途径?这是本文要探析的问题。

二、 道德治理视域下官德建设的价值认定

道德治理源于党和政府针对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专项治理,其首要的是治理各种道德问题。当前我国政府官员中存在道德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官德建设自然是道德治理的应有之义,并且由于官员道德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官德建设成为道德治理活动的先导和重要着力点。道德治理是多元主体共治,其治理的道德问题更需要依靠政府来保证,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依赖于政府官员的德性,因为毕竟政府官员是公权力的实行者、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实施者。

(一)官德建设是道德治理的应有之义

“道德治理”是党和国家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一些领域存在突出的道德问题而提出的,它的首要含义是治理道德问题,凡是存在突出道德问题的部门、行业、公共场所都要开展治理活动。习近平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6]自古以来我们对官员的道德修养就抱有较高的期待,官员应当成为人民的道德榜样。但是,当前我国有些官员满嘴仁义道德,但实际生活腐化堕落、为官不为、为官乱作为等等一些表现严重地伤害了人民的感情,我国社会道德风气衰退也不能不说与此无关。子曰: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大学章句》)政府官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人们,政府官员如果长期言行不一致,人们对政府就会失去信任,政府的政策法规也不再有效。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因为统治者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不胜数,我们应以此为鉴来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升政府官员的道德形象,重新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避免“塔西佗陷阱”的发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党内进行了一次大整风,扫除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了人民的一致好评,但官德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二)官德建设是道德治理的重要着力点

“道德治理”的第二层含义从治理层面来理解即“依靠道德来达到治理的目的”,与“以德治国”含义基本相同,这里强调的是道德的软约束,但也没有忽略法律制度的硬约束。官德主要是指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它是政府官员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也有学者认为官德也包括了官员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不管定义如何,它是从政之本和为官之魂。因为官员行使职能是基于公权力的,政府官员掌握了关键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较高的德性修养,公权力就会发展成为私权。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以道德来治国理政,就会像北极星一样,所有的星辰都围绕着它。我们的政府官员如果都有较高的德性修养,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手中的公权力,早日实现公平和正义,自然可以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也会在社会上起到示范效应,社会风气自然会变好。中共十八大指出:“公务员的道德水平是全社会的标志性水准,公务员应当也必须做社会道德模范。”[2]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吏为师”的道德心理,政府官员具有强劲的道德影响力,官员道德高人民自然就会跟从效仿。政府官员是社会精英,如果他们腐败猖狂,那么普通百姓就会认为自己更没有理由不谋私了。道德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可以从治理官员道德问题着手不断辐射其他领域道德问题的治理,从而净化社会风气。

(三)官德建设是道德治理的重要保证

从治理方式看,道德治理是德性的治理,以制度的德性、权力的德性和官员的德性为保障,目的在于实现善治[5]。也就是说,要保证这种治理活动是合乎伦理、合乎道德的。专项治理活动是党和政府首先提出的,其治理主体是多元的但始终要依靠党和政府的有力保障,党和政府是第一主体,德性的治理也要依靠党和政府来保证。现代意义上的德性治理包括规则或制度的德性、权力的德性、官员的德性[5]。其中官员的德性是关键。官员的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度、权力的德性,因为官员是制度和权力的执行者和实施者。随着政治民主进程的不断推动,官员德性与权力行使、制度运转有所分离,但制度的运转与权力的行使始终不可能脱离官员,官员的德性对实现德性的治理也就有益而无害了。道德治理依靠政府官员的德性来保证其道德性,也就是要保证公职人员在行使公权力时体现其公正性和权威性,不能滥用职权、不徇私舞弊,杜绝政府官员为官不作为、为官乱作为现象。同时,政府还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规约、权力的监督机制,以规范权力的运行,保证道德治理的德性。

三、道德治理视域下官德建设的途径

道德治理是政府、社会、公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软硬手段相结合的活动。官德建设也强调多元主体共治、主体间的协商合作,强调软硬手段的结合。官德建设既要建立官员道德的制度规约,也要提升官员的道德自律水平;既要政府自身的参与,也要社会、公民的协同参与,实现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最终树立人民满意的官员道德形象,提升官员的官德水平。

(一)重视官德建设的制度规约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官德建设历来重视官员的内在修养,官德制度化建设落后。官德建设的关键是权力约束,权力如果没有道德和制度的约束,再英明的统治者都有可能变成暴君,这就需要依法治权,以制度束权。制度建设旨在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来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现阶段我国建立官德的制度规约,一是公务员道德法规的制定;二是道德考核制度的完善。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立足我国现状来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行政道德法正当其时;建立官员道德考核制度的目的在于把官德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现对干部行为的约束和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务员道德建设,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又一个进步,今后仍有两大工作需要完善:一是制度的执行和效力问题。制度出来若束之高阁则毫无意义,若不能落实到人到事,则不能发挥制度应有的效力。二是要重点强化对领导干部的官德考核,“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若带头贪污腐败,必然导致下层官员无所顾忌,常言道,先禁己身而后人。

(二)加强官员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不断提升道德修养

德为官之本,为官必须修德。我国传统“政德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把官员的道德修养看得尤为重要。“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张衡《应闲》)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一个政府官员能力有大小、职务有高低,但在政德上应该有同一个标准。官员道德比职位政绩重要,不重视官员道德建设,必将失去民心。官德的形成一靠外在的道德教育;二是官员内在的自我教育。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逐利性的不断扩展,我们会发现仅依靠官员的内省是不够的,也是很难做到的,必须构建长期有效的道德教育机制和集体学习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开展有专题、有主题、有计划的道德教育讲座和培训,同时也要善于开发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更多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官德建设要通过道德教育最终达到官员的自我教育。我国自古就很重视官员道德建设中的“内省”“慎独”等修身方法,强调官员的自律。“诚于中,形于外。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官箴》有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我们要发扬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道德自查自纠,相互检讨、督促,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

(三)完善公共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有什么问题,官员的道德水平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官德建设首先要让群众参与进来,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不能“自说自话”。我党一贯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官德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建设怎样的官德,要看人民群众认不认同,官德建设的成效如何要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根据公开报道,有记者整理了十八大以来较受关注的27起实名举报案例,举报人身份是商人、媒体人的过半数[7],群众在反腐中功不可没。官德建设还要重视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运用新闻媒体公开政务,引导社会舆论进行监督,还要监督官员的权力运行。社会组织也是官德建设的重要力量,它在协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整治社会风气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被网友戏称为“世界王牌情报组织”之一的“朝阳群众”,在举报官员嫖娼、腐败中屡获战功。官德建设要构建一个群众、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密不透风的公共监督体系,要让干部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可能随时受到监督,以此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结语

道德治理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官德的先导作用,官德建设为道德治理的实现而提供道德基础。政府官员作风的好坏将影响着人心和道德治理的成效,因为政府官员是各项社会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掌握了一定权力和社会资源,他们的道德行为代表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并且直接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有示范作用和导向功能,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所以,官德建设也是改善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前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官德建设,针对当前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问题,提出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进行了“三严三实”“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打老虎”等多种有效措施,官德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风气也有了较大改善。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3]龙静云,熊富标.论道德治理的基本路径与社会合作[J].江汉论坛,2013,(5):32-36.

[4]钱广荣.道德治理的学理辨析[J].红旗文稿,2013,(13):29-30.

[5]孙欢,廖小平.“道德治理”辨析[J].伦理学研究,2014,(3):130-133.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DB/OL].http://www.qh.xinhuanet.com/2014-03/26/c_119955303.htm.

[7]记者盘点十八大以来实名举报案件 被举报官员最快3天落马[N].法制晚报,2014-04-18.

〔责任编辑:崔家善〕

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Mor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e of Virtue

Zeng Shimei

(SchoolofMarxism,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640,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morality in academic circles has la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a lot of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not many paper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morality in the view of moral governance. Moral governance is a new concept of solving the moral problems raised by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ability of governance, which is put forward by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in the special period of our social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ocial unhealthy atmosphere and moral crisis. Moral governance and offi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are closely link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govern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morality has an important value, and the official moral construction is the moral righteousness and an important focus of moral governance. The realization of moral governance also depends 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s strong protection. Analyzing the way of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morality from the mor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 we must consider the government, society, citizens and other multiple subjects, the use of operational soft and hard means. We should analyze the ways of offi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governanc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system of offi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the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of officials, the promotion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supervision.

moral governance; official morality; moral construction

2016-08-10

曾石梅(1992-),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10

A

1000-8284(2016)10-0025-04

猜你喜欢

官德德性官员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古代官德之清廉俭朴与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