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2016-02-08胡恒星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浅析意见

胡恒星

(鄂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鄂州436000)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胡恒星

(鄂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鄂州436000)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意见是公众环保意识的体现,亦是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和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不同行业实例,分析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提高环评公众参与的关注度,保障公众参与工作的公正可靠。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建议

1 前言

环评过程中,通过公众参与可以了解公众对规划或建设项目所持态度及关心的问题,便于相关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同时公众参与对行政部门起到增加审批透明度、减少决策盲目性,提高环评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作用。为了切实发挥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作用,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明确了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方式与内容、征求意见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但由于公众参与的适用尺度尚未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烈等原因,导致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广度及深度不够,降低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2 列举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某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

某化工企业新建一条生产线,主要原材料有己二酸等,产品为聚氨酯粘合剂。项目位于某工业园区内,周边分布有居民区。该项目在环评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1 调查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化工企业信息涉及到行业机密和商业机密问题,企业愿意提供和公开的信息不多,导致设计的调查问卷缺乏项目特色,公众参与过程中公众真正了解到的信息不全面,公众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1.2 部分调查结果可信度不高

公众参与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被调查群体相对集中,代表性不强,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1.3 公众环保意识欠缺

项目周边居民除担心项目的建设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外,更多关心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如拆迁补偿费用、环境补偿费用、是否提供就业等问题。而可能受项目影响较小或不受项目影响的民众则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参与意识不强。

2.1.4 民众对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缺乏信心

为了保证调查信息的可信度,在调查中要求被访者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部分受访者存在戒备心理,不愿参与调查或者有意见不敢直说。

2.2 某河流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

某河流的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有清淤疏浚工程、岸线整治工程、水生植被修复工程、沿河建筑物改建工程等。治理河流全长46.5km,涉及沿河的四个镇及十个村,工程范围广、地域较为偏僻、公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环评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有以下主要问题:

2.2.1 公告方式不全面

由于该项目所处区域大部分较为封闭,导致在公示项目信息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主要采取的是较为原始的张贴公告的方式。

2.2.2 调查形式单一

该项工作涵盖范围广、内容多,工作量较大,为了使工作快捷简便,仅采取了现场问卷调查,且问卷设置过于简便,难以深层发掘民众的意见。

2.2.3 公众参与力度不足

该河流主要途经农村地区,大部分居民外出工作,留守居民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而儿童不具备法律行为能力,不可以参加环评公众参与,导致调查的力度不足。

2.2.4 沟通存在障碍

由于途经区域的封闭性,居民受到的教育程度有限,只会通过方言进行交流,导致沟通存在偏差,公众意愿没有被完全理解。

2.3 某垃圾填埋场环评公众参与中的问题

某垃圾填埋场拟建于距某市城区13km的山区,区域四面环山,设计年填埋处理生活垃圾为20×104m3,使用年限为15年。其环评公众参与过程中主要反应出以下几个问题:

2.3.1 信息公开不全面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的一项前期工作,由于信息公布方式不全面、公开不及时,公布范围不广泛,导致部分民众在被调查时才得知项目的建设情况,对项目不了解,仅靠猜想来判断,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2.3.2 团体意见缺乏广泛性

在团体调查中,出现个别代表或领导的意见替代了集体的意见,其收集意见缺乏广泛代表性。

2.3.3 产生“邻避心理”

虽然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对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对项目建设的态度是支持和赞成的,但在选址上提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公众参与情况不够理想,不同项目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环保教育与宣传,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知识,让公众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3.2 加大环保社会团体在公众参与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公众参与意见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3.3 强化建设单位信息公开力度,扩展征求意见的方式,使得公众能及时地从多种途径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公众参与意见调查要根据项目和地域的不同特性,向不同群体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参与活动。

3.4 政府部门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强化其公信力。在大层面上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和配套制度,保证公众参与结果的科学性,发挥其效应,为保护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1]张金艳,赵国宁.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楚宪峰,冯强,田建茹,等.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提高的途径[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2):173176.

[3]校峰,陈洁,赵旭东,等.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4):2224.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浅析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车内空气污染防治方法浅析
评“小创”,送好礼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