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岁老红军的长征记忆

2016-02-07蒋国梁朱巨耀胡慧敏

老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红六军团罗家长征

文 蒋国梁 朱巨耀 胡慧敏

百岁老红军的长征记忆

文 蒋国梁 朱巨耀 胡慧敏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8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此之前,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已经秘密开拔,先往南后往西隐蔽入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这就是著名的红六军团,时年19岁的杜宏鉴正是红六军团18师53团的一名班长。

“戎马一生总倥偬,百岁峥嵘始长征。”副省级离休干部、101岁的老红军杜宏鉴历经无数血与火的洗礼,爬雪山,过草地,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沧桑巨变。如今,他在九江市人民路老干部休养所颐养天年。虽已百岁高龄,但杜老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记忆精准。当他讲述80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生死急行军时,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

十四岁闹革命夺枪支当红军

杜宏鉴出生于1915年6月,江西吉水人,1929年9月参加革命时只有14岁。由于年龄太小,当时他主要参与农村苏维埃政府工作,和游击队一起打土豪、分田地,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33年5月,第三次反“围剿”时,作为游击队战士的他终于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步枪,带着这支步枪他光荣地成为红军独立三团的一名战士。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杜宏鉴所在的红军部队转战湘赣苏区,几乎天天打仗。杜宏鉴至今仍有印象的有潞田战斗、金华山战斗、板栗园战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招头寨战斗等。

1933年12月的潞田战斗,担任红18师53团1营3连通信员、班长的杜宏鉴,和战友们一起,将国民党77师461团全部歼灭,俘获了敌团长李春光及官兵400余人,缴获步枪400余支、机枪10挺和大批弹药及军用物资。1934年6月的金华山战斗,面对国民党军第16师的猛烈进攻,已是连副指导员的杜宏鉴和战友们在萧克指挥下,向攻占前沿阵地之敌发起猛烈反击,将敌军打退至东华岭,击毙敌副旅长李国强、团长唐肃及官兵300余人。1935年4月12日至14日的陈家河—桃子溪战役打响,杜宏鉴此时已是连指导员,红军战士勇猛冲锋,最终歼敌近一个师,缴获了两门山炮。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抬着山炮越过雪山草地,其中一门山炮如今收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

招头寨变白骨湾机枪弹致右手残

在无数次炮火纷飞的冲锋陷阵中,杜宏鉴的大腿、右手都负过伤,如今他右手的五个手指已完全变形。

他的右手指受伤于1935年的招头寨战斗,对这次战斗,杜老记忆犹新。

1935年7月,红17师50团在湖南龙山县招头寨与湖南军阀激战,军团领导王震在战斗中负伤,红17师师长苏杰和两位团级指挥员牺牲。当时,敌军占领了狮子堡的四个山峰,控制了全部制高点,架起了德国造的马克沁重机枪疯狂扫射,不少树木被打断、打烂。随后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近距离的肉搏战,双方白刃搏杀,山坡上和水田中到处都是尸体。指导员杜宏鉴在军团领导负伤或牺牲的情况下,右手持枪高举头顶,带领连队冲锋,不幸右手腕中弹。弹头伤及骨头和神经,因部队缺医少药,伤口一直没有痊愈,他带伤坚持行军战斗3年,直到1938年3月,才经手术取出弹头,从此留下了残疾。

招头寨一战,死伤者不计其数。由于当时天气炎热,阵亡将士的尸体腐烂发臭、气味难闻,当地老百姓便将难以分辨身份的尸体全部就地掩埋。后来,当地农民在这一带耕作时,经常会挖出成堆的白骨,老百姓干脆将那里称为“白骨湾”。杜宏鉴告诉我们,当地不少青壮年参加红军后,就再也没有与家里联系过,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与“白骨湾”那些无名红军烈士一样,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革命铺路,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吃野菜过草地裹牛皮爬雪山

敌人的飞机大炮、围追堵截并没有阻挡住红军战士的前进脚步,真正让他们感到艰难的是与恶劣的自然天险的搏斗。

1936年7月,杜宏鉴所在的部队从甘海子出发,历时18天,其中13天全是草地行军,这是红六军团长征途中最艰苦的日子。高原缺氧,瘴气不断,气候多变,大风、大雨、大雪、冰雹不断袭击,寒冷异常。更困难的是没有粮食。部队断粮时少则8天,多则12天,全以野菜、草根、牛羊皮充饥。全体指战员忍受着难以承受的苦难,许多同志口里含着野草长眠在征途上。过这段草地时,红六军团共牺牲750余人。由于在战斗中负伤,杜宏鉴被安排到17师无线电总队任政治指导员。爬雪山时,他把一个战士送的两块牛皮包在头上、裹在身上御寒,凭借一只辣椒翻过了三座雪山。过草地时,他吃的是野菜,嚼的是牛皮,把满嘴的牙都嚼松了。杜宏鉴回忆道:“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如不奋勇前进,停下休息,就有死亡的危险。由于缺衣少食,部队人员体力不断削弱,生病掉队的增多,有些同志有时失脚一倒或坐下,就再也没有起来了。”

胜利会师会宁三军将士齐开颜

1936年10月7日,红军由天水县的杨家湾出发,经罗家堡到达横河镇。罗家堡至盐官镇,是敌人的一道封锁线,有2个团固守。凌晨,前卫第16师进至罗家堡附近时遭受敌军侧击,第16师就地应战,与敌激战5个多小时,敌人在飞机掩护下发动多次冲锋,均被击退。红六军团在冲过罗家堡至盐官镇的封锁线后兼程北进,经过姚家市、固城镇、李家台子、武家里等地,于10月9日在甘谷以西的五十里铺涉渡渭河,进至杨家庄,在杨家庄召开了全军团排以上干部大会。军团政委王震总结了前一段行军作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的战斗任务,动员部队继续向会宁前进。

1936年10月18日,红六军团由四嘴镇、青江驿进至会宁县的老君铺,同远道南下迎接并掩护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2师5团胜利会师。至此,历时两年多,途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云南、西康、青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历经大小战役百余次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以胜利告终。

曾经的波澜壮阔,化为如今的平静祥和,杜宏鉴每每回忆那段征程时,总要高声强调:长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华儿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红六军团罗家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小蜗牛
红六军团的正义枪声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f single-event transient in partially depleted SOI MOSFET∗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记录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高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