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料袋的化学污染危害探究

2016-02-07刘坤朋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购物袋聚丙烯聚乙烯

刘坤朋

(青岛二中山东青岛266003)

塑料袋的化学污染危害探究

刘坤朋

(青岛二中山东青岛266003)

塑料袋,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包装物,已渗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塑料袋和塑料制品了。对于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塑料袋在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尤其是其中的超薄塑料袋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塑料袋;白色污染;化学污染

1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塑料袋的认识,并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2)实地调查法:探访青岛市镇江路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并对周边废弃塑料袋的处理方法进行实地调查。(3)资料研究法: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或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塑料袋的相关知识以及对环境的危害。(4)实验探究法:将可降解塑料袋和非可降解塑料袋进行对比,了解其中的危害,获取最准确的科学依据。

2 研究过程

2.1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对普通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经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被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的普通市民以2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这部分人使用塑料袋的几率较大。职业组成:学生(10%)、上班族(65%)、已退休闲赋人员(15%)、市场摊位经营者(10%)。经常使用塑料袋的频率为90%,每人每天平均使用塑料袋2个。而且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塑料袋的成分,即使知道也是一知半解。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员中,上班族对塑料袋的成分略有了解,退休闲赋人员和市场摊位经营者知道的最少。对于大街上随处可见任意丢弃的塑料袋,大部分人表示无能为力。从调查问卷中得知,大部分人认为可降解回收的塑料袋是环保的,其实最环保的举措是不使用塑料袋,因为即使是可降解的塑料袋在环境中分解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2.2 实地调查,获取资料

2.2.1 探访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在我所居住的小区,我探访了几户邻居,结合我家和邻居家使用塑料袋的情况,汇总情况如下:每户居民家中都离不开塑料袋,用它来盛放食品、衣物、生活垃圾等等,可以说塑料袋能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2.2.2 探访农贸市场摊位经营者

在菜市场,只要你买菜,摊主就热情地用塑料袋把菜装好.我看了几个顾客手中的物品,大包、小包、红黄绿黑,真是五颜六色。一个人手中都有四到五个塑料袋。我问了十几个在市场上买东西的叔叔阿姨:“请问你们回家以后如何处理这些塑料袋呢?”回答基本上都是:“装垃圾用,太脏的话就扔掉。”各个摊位经营者根据所售商品的种类不同,使用的塑料袋也不同。直接食用的商品基本是用白色塑料袋,这些白色塑料袋有的有“可降解可回收”的字样或标志,有的就没有。那些卖水产品的摊位提供的塑料袋几乎都不是可降解塑料袋,颜色有红色的、黑色的。我询问了几位摊主,他们都是从哪里进的货,回答说他们不在意塑料袋的生产厂家,只要价钱合适就买上一批。市场上经常有人挨个摊位推销塑料袋,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一般比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贵一些,他们还是倾向于便宜点的塑料袋,对是否可降解不关心。2008年6月1日国家实行“限塑令”后,对于菜市场几乎没起到限制作用。和超市严格执行“限塑令”相比,菜市场执行情况要差得多。在农贸市场以及水果摊位,“限塑令”似乎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2.3 塑料袋的成分与危害性

2.3.1 塑料袋的成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塑料袋的主要成分,现在让我们来科普一下:塑料袋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

聚乙烯:通俗地说,聚乙烯就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它是略带白色的颗粒或粉末,半透明状,无毒无味,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腐蚀。商业上将聚乙烯分为低、中、高密度。一般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不加增塑剂的低密度(0.92g/cm3~0.93g/cm3),聚乙烯广泛应用于薄膜制品和日用杂品。

聚丙烯:它的主链有一个甲基侧链。聚丙烯根据甲基分布的类型不同有三种分类: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体,无味无毒,密度(0.90g/cm3~0.91g/cm3),机械强度比聚乙烯高,耐热性好。三种聚丙烯中,以等规聚丙烯产量最大。

聚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5×104~12×104,聚氯乙烯通过游离基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聚物,属热塑性树脂。无定型白色粉末,无固定熔点,密度为(1.35g/cm3~1.45g/cm3),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熔于环乙酮,氯苯,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剂等。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用于房屋装修的PVC扣板、PVC管材,还有一些人造革也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在建筑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苯乙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20×104。无色无味透明树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泽,易燃,密度为(1.05g/cm3~1.07g/cm3)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因为聚苯乙烯的这种特性,经常被用来制作可耐高温的一次性容器,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一次性泡沫饭盒也是用聚苯乙烯制成的。

2.3.2 塑料袋的主要危害

塑料袋作为一种很稳定的化学物质,很难被空气氧化掉,它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如果大量集留会形成白色污染,也破坏生态的循环规律。由于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产的,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目前为止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是我们知道这两种办法都不利于环保。废旧塑料袋埋填后能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也得不到恢复。分解的时间更是旷日持久,所以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会改变土地的酸碱度,严重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焚烧塑料袋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也会造成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小饭馆和路边小吃摊都在盛饭的时候都会在碗里套一个塑料袋,这看起来好像很卫生。但是其实呢,这些塑料袋大多是聚氯乙烯制成的,遇热会释放出有毒物质,伴随着饭菜被你一起吃到身体里去了。

2.4 实验操作,探究危害

2.4.1 看外观:在目前使用的塑料袋包装上,有的没有任何标注,有的标注有“可降解”等字样。从外观上看,非可降解塑料袋表面一般比较平滑,有的气味比较刺鼻。可降解塑料袋的表面有的有些小坑,呈透明和半透明状态。可降解塑料袋上的HDPE是什么含义:HDPE是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的代号。

聚乙烯密度为0.94g/cm3~0.97g/cm3的称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中H是英文HIGH的首位字母,高的意思,D是英文density的首位字母,密度的意思,PE就是聚乙烯的代号。

2.4.2 用鼻闻:非降解塑料袋闻起来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可降解塑料袋闻起来基本无味。非降解塑料袋的难闻气味多是因为加工时利用了质量较差、来路不明的废弃回料粒子,甚至其中有一些曾装过化肥、剧毒农药等有害物质,而这些有害物质用简单的洗涤时不可能清楚干净的。用这些塑料袋装过的食物,也带有一股刺激性的味道,而且它们会把有毒因子直接带入食物。所以千万不要用这些难闻的"有毒"塑料袋装食物。

2.4.3 埋入土中观察塑料袋的分解性

将塑料袋埋入土中,在土中掩埋三周时间。三周后,将塑料袋从土中挖出,发现塑料袋表面有些脏外,外观基本无变化。

那么号称“白色污染”的塑料袋其分解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到现在为止没有科学家能确定塑料袋降解要花费多长时间。但是有一个事实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即不可降解塑料袋完全降解的话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

2.5 杜绝使用塑料袋,避免化学污染的危害

2.5.1 国外有些国家的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加拿大有个人口不到550人的小镇规定,消费者购物的时候需要自备购物袋,购物场所不得向顾客提供塑料购物袋,违反规定者将被处以很高的罚款。

位于北欧的瑞典,政府鼓励塑料袋生产商开发更环保的绿色购物袋,国内的大型超市连锁店都向顾客提供纸袋和可重复使用的布袋。

2.5.2 我国在“限塑”方面所做努力

我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偿使用塑料袋的管理办法。办法中规定商品零售场所有不标明塑料购物袋价格,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之一的,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这标志着“限塑令”的正式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也对塑料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 结语

此次探究,我通过走访小区居民、探访青岛市镇江路菜市场的摊位经营者和普通市民,并通过查阅互联网,了解了大量有关塑料袋的知识,真正体会到了塑料袋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它虽然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它的危害却大大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尤其是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对我们中学生来说,要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告诉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家人,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树立环保意识,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永远不再受“白色污染”的侵蚀。

刘坤朋(1999—),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二中,在校高中生。

猜你喜欢

购物袋聚丙烯聚乙烯
2019年我国聚乙烯的进出口概况
等规聚丙烯增强β改性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结晶能力
头大
老人连续使用一塑料购物袋长达34年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巧提购物袋
废弃交联聚乙烯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一种新型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表征
占压下埋地聚乙烯管力学响应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