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2016-02-07许志良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脆弱性环境污染

许志良

(南京源恒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9)

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许志良

(南京源恒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9)

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频发,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综合评价日益重要,本文综述了区域突发环境污染施工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展望及建议,旨在促进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

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综合评价

1 引言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是指由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引发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良后果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从已经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如2010年大连输油管线爆炸事故、2013青岛石油管线爆炸事故中可知,除了企业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操作等内部原因外,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限制,短期内彻底改变因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引起的结构型、布局型环境风险存在较大难度,而且区域环境风险源复杂多样、危险物质污染特征繁多,且风险因子释放后,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呈多途径、敏感脆弱目标多样化特点。因此,今后环境风险研究不仅要强调单一事件、单一项目,更应从区域尺度出发开展区域环境风险分析。区域环境风险分析便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风险比较,有助于决策者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环境风险管理的优先区域、优先环节,合理分配资源,结合区域实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区域环境风险“差异化”的管理,同时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 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从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化学等微观层次上定量地评价和预测致癌化学物质、非致癌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引起的风险较多。Masashi等(2003)对日本12种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进行了排序。Hamdi等(2005)通过概念模型来评价深层土壤的放射性废弃物的环境风险。Tan(2014)对医药产品在环境中的风险进行了评价。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但很多学者对于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必要性、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国内基于“单一”风险事件、单一项目的环境危险性研究较多,如王庆改等(2008)实现了基于MIKE模型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运移扩散过程的模拟;也有学者通过严格的数学公式推导,对特定污染事故危害后果实现定量评价,进而提出预防和应急措施(马越等,2012)。

自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致力于区域环境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并主要集中于区域公众健康和灾难性事故风险的危害两方面。如Dobbies等(2003)以密西西比河下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监测和模拟等技术建立了区域环境风险数据库,开展流域性水环境风险评价;Arunraj等(2009)以印第安东部工业区为例,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后果进行分析,并基此提出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框架;也有学者认识到自然风险因素和工业系统相互作用对区域环境风险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工业区域的风险管理和适当选址的重要性,以实现环境风险的最小化目标(Agostini等,2012)。近期,持久性污染物的区域环境风险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Yu等(2012)研究了美国加利佛尼亚洲农药的使用造成的区域环境风险;Giubilatoa等(2014)提出了一种持久性化学污染物区域环境风险分级分类的方法。

2.2 国内研究进展

1994年,我国学者曹希寿最早提出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概念,接着学者对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内容、程序和方法开始了探索,并在区域环境风险源危险性和风险受体脆弱性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我国环境风险源危险性和受体脆弱性研究主要从不同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侧重于风险源危险性和受体脆弱性分级方法及分级结果的分析。曲常胜等(2010)从突发性环境风险和累积性环境风险两方面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源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谢元博等(2013)从风险源危险性角度利用信息扩散法对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开展评估,并提出了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措施。兰冬东等(2009)从受体暴露和恢复力两方面构建了上海闵行区风险受体脆弱性指标,并根据评价结果,为闵行区环境风险管理和产业结构布局优化提供依据。尹荣尧等(2011)和曾维华等(2013)都提出了现有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大多未能考虑区域内环境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的空间差异性。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GIS技术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和计算结果的可视化表达为区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综合评价提供了重要方法。

3 结语

由以上研究可知,区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已经在国内外有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对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的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导致区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体系差异较大,特别是对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受体的考虑不全面。环境风险受体是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潜在承受体,指环境风险因子在环境转运过程中,可能遭受影响的人群、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是包含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人群组成的复杂系统。然而,现有研究多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双维度出发,构建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评价模型,缺少综合考虑人群、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受体脆弱性的研究。

许志良(1982—),男,汉族,河北临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咨询行业,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清洁生产、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脆弱性环境污染
工控系统脆弱性分析研究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基于DWT域的脆弱性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考虑脆弱性的复杂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路径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探讨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