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的现状与管理对策

2016-02-07施逸泓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2期
关键词:电磁辐射基站环境监测

施逸泓

(上海市长宁区环境监测站上海200052)

浅谈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的现状与管理对策

施逸泓

(上海市长宁区环境监测站上海200052)

本文简述了目前国内对于移动通信基站所产生电磁类辐射的监测现况,剖析现下在本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的辐射监测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电话的普及,为了提高手机接收信号的灵敏度,城市中的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截止2014年底,移动、电信、联通的基站分别已达180万个、30万个、43万个。

而城市中许多的通信基站都建设在房屋的天台上,甚至是居民楼内。在通讯网络质量的提升的同时关于通信基站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此引发的运营商与民众之间的冲突也频繁见诸于各类媒体,民众向环境管理部门频繁投诉的事件时有发生。对运营方面来讲,请民众均高度信任且在专业方面具有权威的组织针对基站所产生的电磁类辐射展开监测已经十分紧迫,而对于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相应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显得非常之必要。

1基站产生电磁类辐射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电磁辐射的本质是电磁能的传播(形式为电磁波),此能量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自然,二是人为。其中后者包括频率较高的感应/介质式加热装置、短波或超短波理疗装置、无线通信、广播以及微波发射等诸多射频类装置)。随着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因此而产生的辐射污染已变成与大气、噪音、水质并列的四大污染。从医学上看,这一磁辐射是损害健康的主要致病源之一,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将电磁辐射列入必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长时间遭受过多电磁类辐射会给人体的神经以及生殖和免疫等多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是诱发肌肤、心血管,以及糖尿病甚至细胞突变致癌的主因之一。

移动通信基站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发射信号的装置,也是当前最主要的电磁辐射来源。

此基站发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有三个源头:发射装置泄露电磁、天线发射信号,以及频率较高的电缆和接头部位。其中发射信号的装置通常置于专用机房之中,大部分电磁场均被限制在机房内;而发射信号的天线通常位于15m~50m处高塔或高楼上,能量水平不高,而且辐射电磁波多为与聚光灯相近,与地面平行的波束;频率较高的电缆和接头部位通常处于屏蔽环境中,辐射很少散发到外面环境中。故此,基站对附近环境的电磁辐射多数由天线发出。

2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现状

国内对环境中辐射的监测工作始于1950年之后刚刚兴建核工业之时,那时开展监测的范围仅限于核设施周围地区,并且主要是由核设施营运者进行自行监测。一直到80年代初我国环保系统才开始了相关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能够对城市环境中的辐射进行自动检测的站点共计136个;能够对关键核建筑及周边环境中辐射进行自动检测并发出预警的站点近30个;能够对河流、重要水源(包括海水、地下水以及饮用水等)进行自动监测的站点近110个;能够对陆地中存在的γ辐射进行监测的站点共计超过320个;土壤,进行生物采样的站点共计175个;电磁辐射监测点84个。虽然上述监测点覆盖我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八大江河、五大湖泊等,但是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事业迅猛发展,移动通信基站已过百万,现有的监测点根本无法实现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由于国内的此类专项研究开始比较晚,不管是订立标准、研发监测装置,还是调查污染并展开研究方面,均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约从1982年起,我国就已经着手订立相关标准,自从1988年至今,已经颁布《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等国家标准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直到2014年才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基础整合修订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3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电磁辐射监测,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尽管环保部颁布了一些辐射环境方面的标准,但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在电磁辐射监测布点尚无标准可依,目前我国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则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形式布点,对于具体的布点形式、代表性基站的选择并不一致。

3.2由于目前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上暂无统一的监测方案,监测的依据仅是参考《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和规范,造成了在测试仪器的选用、测试方法的制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均是参考标准结合各地实际进行的,使得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同时地区之间的数据亦无可比性。

3.3根据我国《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目前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移动通讯基站环境的监管权既没有审批的权力,更没有处罚权,这不但容易导致监管方面的空白,对移动通信基站环境辐射监测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也带来诸多不利之处。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于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的正确决策。

3.4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辐射监测站均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或核设施所在地,据统计,全国近70%的地级市尚未建立辐射环境监测站,而县一级的辐射监测站就更少了。因此,当这部分尚未建立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市县出现紧急状况时,必须从其他区域内抽调专门装备和人员,无法在需要之时立刻对特定环境展开检测并采取防护举措,致使监测严重滞后,不利于应急工作的开展。

3.5由于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迟,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监测技术、监测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上,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在监测机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专业人员,既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无科学的实践工作经验。

4对策及建议

针对国内移动通讯基站对环境造成辐射进行检测所遭遇的问题以及缺陷进行改进处置,需要通过环保管理部门、监测部门及移动通信基站所在单位的共同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4.1需进一步完善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目前特别是关于我国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检测的标准系统还需完善,笔者认为应以下述两点为主要考量内容:(1)增加关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的标准;(2)综合考虑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趋势,使得修订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标准具有普遍性、通用性。

4.2应当完善和落实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管制度,按照《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依据我国相关法规及标准,订立与现下实况相符的地区性管控条例,使得检测工作开展有法有据。同时还应该强化和无线电管理机构乃至城市规划各机关互助、协作、高度配合,共同设法降低辐射污染水平。

4.3要提升监测的能力,一方面增强监测的设备,购置先进的电磁辐射分析仪,同时建议配备移动式电磁辐射监测站,配置射频和工频电磁辐射监测装置;此外还需强化实验室研究人员的训练,特别是监测剖析以及具体操作水平的提升,切实提升监测作业者的能力水准。同时应当严格执行辐射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针对监测现场装置的对比,样本的外检,乃至质控样本考评等加强品质监控;建立合理且科学的品质管控系统,加强内审、评审;强化设施管控、严格检定、期间检测、设备检修维护等制度;加强对于环境中辐射监测的程监控,同时做好品质监控,确保品质,自现场监控至实验研究,乃至自动实时全程监控以及品质管控的完善体系,保证监测精准、精密、完整、可比而且具有代表性。

4.4进一步严格基站建立审批,提高审批标准,同时对已经建成的基站机型“三同时”审查,制定环评体制,在较为敏感的环境范畴内(或目标附近)严禁兴建规模较大的基站;加强对于已经审批基站的完工验收,验收时应该特别检测相关设施近/远场的辐射强度,强化对于污染源的监控、管理,并使得本项工作保持常态化。

4.5根据已有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地的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科学规划,保证诸多不同类型发射辐射的装置被合理布设,防止此类设备之间互为干扰的同时,减少对居民住区的污染。在对辐射相对敏感的地域内应该严格控制发射装置发射出信号的功率,保证其功率水平低于标准值。根据装置特点,采取对应屏蔽举措,加强设施防护。

4.6强化信息对外公开和宣传,使得监测工作集成度更高,同时大量引入信息乃至网络技术,构建检测、数据汇集、实时发布的信息体系,让检测工作和所得数据更加透明公开。并且还应强化教育宣传,让民众了解更多科学知识,为辐射检测和环保工作开展营造更佳氛围。

5结语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基站总量激增,由其造成电磁辐射问题日渐严重,并引起民众关注,对此类基站造成电磁辐射的检测是开展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利于了解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形势,为在规划层面预防和减缓辐射污染行为提供决策依据,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将促进我国通信等相关行业的有序发展。

[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S].

[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S].

[3]罗穆夏,等.电磁辐射与电磁防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9 (5):27.

[4]王月华,等.WCDMA基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J].环境工程,2012,30(1):132-134.

[5]李东伟,等.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危害[J].移动通信,2012(9): 35-36.

[6]林少龙,等.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与电磁辐射影响分析[J].中国无线电,2005(5):38-39.

[7]张建宏.电磁辐射污染与电磁环境监测[J].电力学报,2007,22(1): 39-40.

[8]张邦俊,等.移动基站近距离区域电磁辐射污染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6):565-568.

[9]温锐彪.GSM移动通信基站对周围环境电磁辐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6):1158-1160.

施逸泓(1983—),男,汉,江苏省无锡市,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猜你喜欢

电磁辐射基站环境监测
4.微波炉的电磁辐射大吗?
用频装备带内多频电磁辐射阻塞干扰效应预测方法
5G IAB基站接入网络方案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论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可恶的“伪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