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5年某院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分析

2016-02-06安文婷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频度平喘拮抗剂

安文婷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011~2015年某院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分析

安文婷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目的:了解某院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品种、分类及各亚类使用频度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品信息库数据,对2011~2015年全院平喘类呼吸系统药物的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平喘类药物DDDs值及占呼吸系统药物总DDDs百分比逐年增长。复方制剂DDDs构成比逐年上涨且排序第1;吸入M胆碱受体拮抗剂2012年出现大幅增长,2012~2014年DDDs值及构成比排序均为第2,2015年排第3。2015年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DDDs构成比超过吸入M胆碱受体拮抗剂,排第2。结论:某院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梯度基本合理,复方制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吸入M胆碱受体拮抗剂等均得到临床重视。

平喘类;呼吸系统药物;用药频度;限定日剂量

呼吸系统药物尤其是平喘类药物,在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喘类药物是呼吸系统药物中除中药制剂外,最重要的一类药物[1]。近年来其分类和品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发生较大变化。随着疾病的发展及平喘药物的专家共识的形成,医师对此类药物的选用5年来也出现了很大变化。某院为省级三甲医院,对本类药物的使用有一定代表性,为了解此类药物在某院的使用情况,本文采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将5年来平喘类药物用药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以期了解平喘类药物的分类及频度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采供、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院计算机中心上账药品信息库2011~2015年数据,按照药名、规格、用量、金额等对呼吸系统药物包括平喘类药物进行登记,并利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1.2.1 呼吸系统药物分类 本文将某院呼吸系统用药分为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抗组胺药、鼻用制剂及中药制剂(即来源于中药的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化痰、平喘药及补肾益肺、鼻炎用药)6类[1]。

1.2.2 平喘类药物分类 依据新编药物学[2]及某院用药实际,将平喘类药物分为: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吸入M胆碱受体拮抗剂、黄嘌呤类药、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白三烯类药、复方制剂6大类。

统计中属于平喘药亚类的过敏介质阻释剂如氮斯汀片、塞曲司特片、酮替芬片等,同时也属于抗变态反应药,归于抗组胺药统计,未归入本类药物。

通用名相同、剂型相同的不同规格药品按同一种药品统计。而通用名相同或中药相同药物成份、剂型不同但给药途径相同的药品合并统计。一种药物既有成人又有儿童用药情况,一律按成人用量计算;专属儿童用药,本文不列入收录。

1.2.3 DDD值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ATC编码系统、药品说明书、某院临床实践确定。 用药频度(DDDs)=药品消耗总量(g)/DDD值。

2 结果

2.1 2011~2015年某院平喘类药物品种(见表1)

表1 2011~2015年某院平喘类药物品种

2.2 平喘类药物品种数、金额、DDDs及构成比

5年中平喘类药物品种数由20下降为16;金额在呼吸系统用药中占比基本不变,2011年为28.38%,2015年为31.31%,与潘浩等[3]统计结果(26.82%~24.60%)类似。5年来本类药物用药频度逐年上涨,在呼吸系统用药总DDDs中的占比也逐年增加,为2011年17.06%,2015年25.01%。可见平喘类药物在呼吸系统用药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见表2。

表2 2011~2015年平喘类药物品种、金额、用药频度及构成比

2.3 各亚类品种、金额、DDDs及比例

平喘药6个品类中,复方制剂占据最重要位置,复方制剂DDDs值及其占比逐年上涨、金额及其占比也在逐年上涨,且每年均排在第1。这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4]中COPD起始药物管理及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5]中药物使用多采用联合用药有关;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由2011年的4种减少为2012~2015年的2种,这是因为2011年及以前所用的两个品种:丙卡特罗片及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已退出市场。丙卡特罗片及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两者在2011年均已经较少使用,而2012和2013年更是停止了该两种药物的采购。这是因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不能单独应用,只能与吸入激素(ICS)联合应用[6]。在某院吸入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用药比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其DDDs值2013年已跃居第一。吸入M胆碱受体拮抗剂金额、DDDs及其构成比2012年出现大幅增长, DDDs值及构成比排序均跃居第二,成为仅次于复方制剂的一大亚类,说明M胆碱受体拮抗剂重要性上升。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类DDDs构成比2015年超过了M胆碱受体拮抗剂,排第2,仅次于复方制剂。因此,复方制剂、吸入M胆碱受体拮抗剂、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3类药物构成平喘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抗白三烯类药5年来金额、DDDs值及其构成比均逐年增长,但涨幅较小。黄嘌呤类药作为一类传统的单方用药,金额、DDDs值及其构成比逐年下降。综上所述,某院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5年来正经历了品种的优选劣汰,并且在现有品种的使用频度上也有大幅调整。见表3。

表3-1 2011~2015年平喘类药物各亚类品种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其所占比例

表3-2 2011~2015年平喘类药物各亚类品种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其所占比例

3 讨论

本文将某院呼吸系统用药分为6大类,在此数据背景基础上对平喘类药物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平喘类药物在呼吸系统用药中的地位,可以较真实地反映某院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现状。平喘类药物作为呼吸系统用药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个类别,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必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平喘药有两类药名前冠以“吸入”:依据新编药物学,平喘药可分为6大类,本文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M胆碱受体拮抗剂在某院呼吸系统用药中只有吸入剂型,而且吸入剂也是起效最快,同时也是被WHO和多国政府推荐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的最有效的剂型[7]。因此,本文直接在分类中将肾上腺皮质激素和M胆碱受体拮抗剂前冠以“吸入”,这样既能更准确地概括它们的功能,又能体现吸入剂型在呼吸系统治疗中的地位。

药品讨论范围的甄别:关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未列入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范围,这与“关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未列入呼吸系统用药”[1]原因一致:由于其只在危重病例时才会以口服或注射方式用药,而本类药并不是以呼吸系统为主要适应证,故在做统计时并未计入。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呼吸系统用药尤其对于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由于疗效和经济利益方面的驱动,科研及临床上新型吸入用剂型的研制、使用将更加广泛,可以预测吸入用剂型药物将会有较好的发展。

总之,本文认为平喘类呼吸系统用药在某院的发展趋势为:复方药品制剂比单方更易于被医生选择,传统口服类药物将进一步萎缩,但抗白三烯类口服药物将保持上涨趋势。这些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由省级三甲医院的性质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将为医院采供药品提供依据。

[1] 阎爱荣,安文婷,司兆华,等.2011~2014年某院呼吸系统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180-183.

[2]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 潘 浩,郑秀玉,文晓丽. 2006~2008年门诊呼吸系统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8):1615-1617.

[4]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updated 2013)[EB/OL].http://www.goldcopd.org/guidelines-global-strategy-for-diagnosis-management.html.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 (5):440-443.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6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2):908-909.

[7] 王兆东,邓家华,周建平,等.呼吸道药物递送—雾化吸入剂的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5):316.

本文编辑:王知平

安文婷,女,副主任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

R952

B

1671-0126(2016)06-0019-04

猜你喜欢

频度平喘拮抗剂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孟鲁司特联合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