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池县小杂粮产业发展战略

2016-02-06谯显明周永升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华池县产业发展战略

谯显明,周永升

(甘肃省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庆阳 745600)



华池县小杂粮产业发展战略

谯显明,周永升

(甘肃省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庆阳 745600)

摘要:客观分析华池小杂粮产业现状、优势、瓶颈等状况,提出加大投入,商品化、机械化、标准化小杂粮产业特色品牌发展策略,对干旱山区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华池县 小杂粮 产业 发展战略

1 产业现状与发展优势

1.1 具有得天独厚的小杂粮生产条件

华池县海拔1 100~1 780 m,年降水320~510 mm,年平均气温8.7℃,无霜期145~150 d,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宽广,70%的耕地属山旱地,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繁。小杂粮具有抗旱、耐瘠、生产周期短,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等特性,决定了它在作物布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以荞麦、糜子、红小豆为代表的小杂粮既是华池县传统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抗灾减灾作物。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筛选形成的黄二汉糜子、红花小荞麦、大梁谷等许多优质的特色小杂粮品种。华池农业面源污染少,绿色、有机小杂粮是华池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有荞麦、大豆、红小豆3种小杂粮被国家绿色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产品。

1.2 符合地方政府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华池县委、县政府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把小杂粮列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4年,小杂粮种植1.4万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多,产量为1 816.5 kg/hm2,人均产粮242.09 kg,收入971.5元。

1.3 新技术已经开始大面积应用

近年来,农技部门在继承选种留种、适期播种等传统经验基础上,创新集成配方施肥、宽幅精播、山地水平垄沟种植、全膜覆土穴播等技术,在怀安、紫坊、老爷岭建立千亩示范点3处,引进推广优良品种10多个,开展品比、密度、钩翅蛾防治等试验研究20多项,创造了谷子4 740 kg/hm2、荞麦3 360 kg/hm2等高产典型。

1.4 产业化已经起步

采取政府投资、启动民资等办法,在对双菱淀粉、粮油总公司等龙头企业改建扩能的同时,新建北地雪、华池酒业和南梁丰等小杂粮加工企业,开发生产的荞麦香醋、南梁荞面、乔川黄酒、华池五谷面等一系列小杂粮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小杂粮加工增值能力;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南梁荞麦产业园等经济体外联市场,内联基地,为华池小杂粮走出庆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窗口。

2 存在的问题

2.1 加工规模小,层次低

优质谷子一般3元/kg左右,小米7~8元/kg,精米20元/kg左右,加工成点心、小米酥等食品,价格将成倍增长。华池小杂粮基本以原料食用或销售,加工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合作经济体软弱,抵御国内外市场波动能力有限,龙头带动作用差。

2.2 投入水平低,产能不足

一是生产技术落后。小杂粮是弱势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少,生产水平低;二是机械化程度低。小杂粮生产主要在山区,人畜力是主要作业方式,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三是物化投入不足。华池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立地条件差,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单一使用10~15 kg磷肥或氮磷混合肥,良种、地膜覆盖率明显低于其它作物,广种薄收是基本的生产特征。

2.3 新技术储备不足,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华池是老少边穷地区,温饱是历朝政府和人民的基本战略,重视大宗粮食作物,忽视小杂粮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试验研究,客观形成了小杂粮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3 发展对策

3.1 兴办龙头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识增强,小杂粮身价日渐见涨,生产加工小杂粮产品、方便食品,以高产品附加值改观单位面积的低产能,提高小杂粮产业比较效益,是促进小杂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华池既要鼓励上高科技、大规模的加工项目,也要鼓励创办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加工企业;既要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开发新产品,提升产能;也要鼓励扶持兴建一批以小杂粮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注重品牌战略、绿色战略,充分利用、保护、挖掘华池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优势,搭借甘肃·广州商会“南梁荞麦产业园”之船和“陕甘边南梁苏维埃政府”红色旅游东风,创造宽松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服务,启动、吸引境内外客商到华池县投资,提升、打造华池绿色、有机小杂粮产品品牌,促进小杂粮产业产业化发展。

3.2 提升机械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是机械化。小杂粮产区多集中在干旱、贫瘠的山区,推广应用小型或微型实用机械,提高小杂粮机械化作业水平,是充分发挥山区土地资源优势,适应农村城镇化,改变小杂粮粗放经营格局,提升小杂粮生产能力,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

3.3 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

按照绿色、有机的标准,加快小杂粮产地认证和绿色、有机标准起草,扩大贯标面积,推广应用陇糜10号、晋谷29号、西农9976、冀红5号等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全膜覆土穴播、测土配方施肥、山地水平垄沟、宽幅精播等先进技术。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策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西北部7乡镇为主体,柔刘南和柔高坪公路为轴线,打造万亩优质小杂粮良种繁育与高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引导带动全县绿色、有机小杂粮基地县建设。

3.4 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要借鉴大宗粮油作物扶持经验,探索小杂粮良种、关键技术推广、特色基地建设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大对小杂粮产业和优势产区的投资力度;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特色小杂粮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组织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小杂粮产业化水平;科技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小杂粮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小杂粮产业进步;技术推广部门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高产、高效、有机小杂粮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开展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提高小杂粮科技普及率,提升小杂粮产业标准化程度。

猜你喜欢

华池县产业发展战略
华池县10 a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
华池县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