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2016-02-05李晓芳

山西水利 2016年10期
关键词:需氧量汾河干流

李晓芳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李晓芳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结合国内人工湿地建设经验,针对汾河干流水质现状,分析人工湿地建设对汾河水质的净化作用,根据汾河干流人工湿地现状,提出汾河干流堤内、堤外人工湿地建设规划。

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汾河流域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小于6m的水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有缓洪滞洪,防止土壤沙化,补充地下水,减少温室效应,滞留和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作用。

1 汾河干流水质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资料,汾河干流自上而下共有排污口47处,年排废水量2.7亿t,排污污染源主要为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

根据汾河干流各断面水质现状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可知,汾河干流符合各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总河长的百分比分别为Ⅱ类9%,Ⅲ类15%,Ⅳ类13%,劣Ⅴ类63%。由此可见,汾河干流水质污染严重。

通过分析可知,河流超标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以及部分断面砷、汞、铅和挥发酚。其中,氨氮在汾河全河段全部超标,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除汾河源头段和入黄河段达标外,其余河段全部超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在太原以下的中游段全部超标。砷、汞、铅和挥发酚只在中下游段的部分河段超标。

2 人工湿地对水质净化作用分析

根据现有研究发现,不同的湿地植物对河水中不同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尽相同,因此,针对河流水质不同的污染物,通过合理设置人工湿地的位置、湿地类型以及不同的植物,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河流水质净化效果。

根据汾河干流各河段水质分析结果可知,目前汾河接纳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针对汾河干流的污染性质,可参考北京龙道河,设置香蒲、芦苇人工湿地,对河流主要污染物,尤其是氨氮的去除效果稳定。

3 汾河干流人工湿地现状

汾河干流从北至南纵贯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5市,沿河两岸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利用河道地形,目前已建成了21.8km2的人工湿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其中堤外已建湿地4处,总面积1.8km2;堤内已建湿地蓄水区29处,总面积20km2,见表1。

表1 汾河干流现状水域湿地指标表

现有人工湿地对汾河干流的水质有明显改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河道内垃圾随意堆放,面源污染严重,河流水质不断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在土体、水体中将不断累加,河流生态修复的成本和代价将会加大。

4 人工湿地工程规划

4.1 堤外湿地

规划目标:通过对汾河干、支流重点城市河段蓄水以及汾河干流大堤外侧低洼滩涂、鱼塘、沙坑等进行整修,修建一批能调蓄径流的“珍珠串”状水域,蓄滞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使洪水资源化,达到恢复河流水系、抬升地下水位、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增加渔业养殖以及丰富水生植物等目的。

在每个湿地蓄水区上游河道修建分洪闸,在下游修建退水闸,利用分洪闸,将洪水引入湿地蓄水区,蓄滞洪水,利用下游退水闸再退入河道。湿地蓄水区建设不仅可滞蓄洪水,而且可增补地下水,净化水质。

目前汾河中下游河道两岸原滩区约93km2的面积多为沙坑、灌木林、低产滩涂地,其地形高程与河道滩地基本持平或略低,只需将其局部修整,建设围堤即可形成一批能调蓄径流的“珍珠串”状水域,蓄滞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使洪水资源化,达到恢复河流水系、抬升地下水位、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增加渔业养殖及丰富水生植物等目的。在每个湿地蓄水区上游河道修建分洪闸,在下游修建退水闸,利用分洪闸,将洪水引入湿地蓄水区,蓄滞洪水,利用下游退水闸再退入河道。湿地蓄水区建设不仅可滞蓄洪水,而且可增补地下水,净化水质。

按行政区划及流域地形特征,规划堤外湿地沿汾河干流分为太原、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大片区106处,湿地蓄水总面积93km2,总滞洪量7810万m3。其中,太原段9处,面积9km2;吕梁段6处,面积7.2km2;晋中段16处,面积15.3km2;临汾段61处,面积37.9km2;运城段14处,面积23.6km2。

汾河干流堤外湿地区规划指标见表2。

表2 汾河干流段堤外湿地区指标表

4.2 堤内生态蓄水湿地

规划原则:在汾河干流的城区和乡镇人口密集段,进行部分河道蓄水,形成宜弯则弯、宜水则水、宜自然则自然的生态型河道,改善生态环境;干流蓄水闸采用液压坝,运行灵活,不降低河道防洪标准,满足两岸的防洪安全。

汾河流域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太原位于汾河干流中游地区,为改善沿河居民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水平,结合各地城市规划发展,在汾河干流规划堤内生态蓄水湿地工程12处,闸坝数量30座,面积25.1km2,蓄水量2874万m3。其中,太原段3处,面积6.53km2;吕梁段1处,面积0.93km2;晋中段3处,面积7.72km2;临汾段2处,面积1.71km2;运城段3处,面积8.21km2。

汾河干流堤内生态蓄水湿地规划见表3。

表3 汾河干流堤内生态蓄水湿地规划表

5 展望

规划实施后,汾河河谷地带“珍珠串”状人工湿地工程的建设,将使沿线河流水质大大改善,再辅以其他水污染防治工程,汾河水质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河流、湖库水质满足各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届时,太原以下河段将消除劣Ⅴ类水质,恢复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太原以上河段不低于地表Ⅲ类水的水平。在汾河流域自上而下将呈现远山绿黛、河水清清的美丽景象,流域生态环境较现状有极大的改善。

TV211.1+1 [

]C [

]1004-7042(2016)10-0012-02

李晓芳(1982-),女,200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水土保持与环境科学专业,工程师。

2016-08-07;

2016-09-12

猜你喜欢

需氧量汾河干流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黄河口附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烃分布及其关键控制环境因子分析
汾河水韵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新旧标准区别探讨
江西省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甘肃黑河干流中游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
浅谈汾河管理工作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