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艾滋病流行性分析及防治研究

2016-02-05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性传播采供血传播方式

杨 凯

农村艾滋病流行性分析及防治研究

杨凯

目的 研究农村艾滋病流行性特点,并总结防治措施。方法 将农村艾滋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流行性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如何防治艾滋病总结措施。结果 215例在传播方式上,性传播占比例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掌握优良率为76.28%,高危行为发生率50.70%。结论 农村艾滋病以性传播途径居多,知识掌握欠佳,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需引得重视,加强有效防治。

农村;艾滋病;流行性;防治

当前,艾滋病(AIDS)流行地域逐渐扩大,HIV感染人数增加。在我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比例较大,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人群缺乏AIDS相关知识,对AIDS患者有严重歧视,因此,农村地区为现阶段AIDS防治重点及薄弱环节,有待加强[1]。此文将农村215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流行性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如何防治艾滋病总结措施,以下是具体的回顾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农村215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性有98例,年龄30~51岁,平均(42.56±4.41)岁;男性有117例,年龄30 ~50岁,平均(42.67±4.22)岁,;已婚195例,未婚20例;文化程度:62例小学,88例初中,35例高中,30例高中以上。215名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从传播方式、知识掌握和高危行为三方面对艾滋病流行性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如何防治艾滋病总结措施。传播方式有母婴传播、有偿采供血、医源性传播、性传播和共用注射器吸毒等[2];高危行为有吸毒、商业性行为和卖血等。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传染病院一病区,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1.3 效果标准

知识掌握调查项目有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AIDS危害、AIDS治疗和AIDS预防等。差:仅掌握1~2项;良:掌握3~4项;优:掌握5项。优+良=优良率[3]。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传播方式

215例中,34例为母婴传播,占得比例15.81%;29例为有偿采供血,占得比例13.49%;33例为医源性传播,占得比例15.35%;102例为性传播,占得比例47.44%;17例为共用注射器吸毒,占得比例7.91%。性传播占比例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知识掌握

215例知识掌握优良率为76.28%(164/215),优98例,占得比例45.58%;良66例,占得比例30.70%;差51例,占得比例23.72%。

2.3高危行为

215例中,109例有高危行为,发生率50.70%(109/215),其中24例吸毒,占得比例11.16%;74例商业性行为,占得比例34.42%;11例卖血,占得比例5.12%。

3 讨论

近些年,为了有效防止AIDS流行和蔓延,消除歧视,各地农村已经加强对AIDS流行性特点分析,并针对地区特点展开防治,推行AIDS知识普及,提高农村居民防治意识,将AIDS发生率控制到最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4]。此文调查215例农村艾滋病发病特点,在传播方式方面,途径有母婴传播、有偿采供血、医源性传播、性传播和共用注射器吸毒,其中以性传播占比最大,占47.44%,母婴传播占15.81%,有偿采供血占13.49%,医源性传播占15.35%,共用注射器吸毒占7.91%,说明性传播仍是当前农村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215例知识掌握优良率76.28%,高危行为发生率50.70%,知识掌握情况较差,高危行为的发生率相对比较高,提示在农村AIDS防治工作中应主要加强对人口的知识普及高危行为预防。防治对策:

(1)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宣传资料等方式,在农村地区展开AIDS知识普及,增强农村居民对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意识到防治AIDS重要性[5]。针对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偏低这一情况,深入展开知识宣传,与其面对面的交流,以友好、诚恳态度介绍AIDS知识,保证居民知识掌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6]。

(2)反复讲解高危行为对于AIDS的危害,介绍卖血、吸毒及商业性行为等与AIDS发病之间的关系,引导农村居民远离吸毒,并引导安全性行为。重点做好对在校或辍学青少年、外出打工人员等教育[7]。针对吸毒人员日益低龄化特点,以提高生活技能和反毒品滥用为基础,加强青少年教育。流动人口对AIDS防治有较大需求,相关部门应在农民工流入地、流出地、打工过程等提供AIDS防治服务[8]。

综上分析,性传播为现阶段农村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需加强AIDS知识宣教及防治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居民防治意识,控制AIDS发生。

[1] 赵锐,冯占春,邹雄,等. 河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患者家庭疾病经济负担探讨[J]. 医学与社会,2012,25(1):9-10,16.

[2] 徐鹏,时允,徐芸中,等. 农村户籍艾滋病病人的患病、就诊和住院情况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2,31(3):48-50.

[3] 万英,苏敏,张燕,等. 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6):76-78.

[4] 许前磊,许菲斐,徐立然,等. 从流行病学调查谈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防控体系的构建[J]. 中医学报,2013,28(3):309-310.

[5] 徐鹏,何慧婧,曾刚,等. 农村艾滋病病人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2):56-59.

[6] 王珍,张菊英,万绍平,等. 中国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回顾[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2):158-160.

[7] 钟柳青,曾刚. 我国农村艾滋病的流行概况[J]. 职业与健康,2014,30(23):3475-3478.

[8] 徐莉,游莉. 农村艾滋病群体社会歧视的维度分析[J]. 学习与实践,2013,30(12):107-114.

Research on AIDS Ep idem ic in Ru ral Area and Its Precau tion

YANG KaiThe First W ard in Jiamusi M unicipal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2,China

【Abstract】Ob jective Research on features of AIDS epidemic in rural area and summarize its precaution measures. Methods Chose 215 AIDS patients in rural area as case objects and then research on features of AIDS epidemic and summarize its precaution measures. Resu lts Sexual transmission accounts for a larger proportion of AIDS epidemic 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 Patients' excellence rate of know ledge mastery is 76.28% and incidence of high risk behavior is 50.50%. Conclusion Sexual transm ission accounts for a larger proportion of AIDS epidemic in rural area,patients' know ledge mastery is not good and incidence of high risk behavior is rather high,thus,it s suggest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IDS epidem ic and enhance its effective precaution.

Rural area,AIDS,Epidem ic,Precaution

R 18

A

1674-9316(2016)12-000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2.005

猜你喜欢

性传播采供血传播方式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带刺的苍耳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
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
采供血专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