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

2016-02-05李晶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气管气道通气

李晶晶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

李晶晶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和综合气道护理方法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间歇气道灌注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两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使用机械通气法治疗的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

气道湿化方法;综合气道护理;机械通气;疗效影响

在对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手段治疗的患者而言,安全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极为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常规的气道通气方法效果并不佳[1]。本次研究中分析了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数量为80例。其中男患者54例,女患者26例,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49.52±12.36)岁。其中呼吸衰竭患者52例、重症肺炎患者22例,其他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需实施进口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接呼吸机治疗。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患者13例,年龄22~75岁,平均(48.56±11.47)岁,其中呼吸衰竭患者26例、重症肺炎患者11例,其他患者3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患者13例,年龄23~76岁,平均(49.89±12.76)岁,其中呼吸衰竭患者26例、重症肺炎患者11例,其他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上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作者单位:徐州市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徐州221000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间歇气道灌注法进行气道湿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氨溴索15 mg和生理盐水15 m l配置成为稀释液对患者进行间断性的气道内灌注,并使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沿着气管插管向下到一定深度,将药液注入到患者器官中,随即对其实施吸痰处理[2]。在吸痰前后均需要使用纯氧治疗2 m in每隔2 h进行1次的治疗,每日使用湿化液总量为200~300 m l。观察组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处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将15 mg的氨溴索和低渗盐水50 m l配置成为稀释液,微量泵接5~7号头皮针持续性对患者实施气管内滴注,滴注速度为10 m l/h,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程度决定湿化量和滴注速度[3]。

1.3疗效标准

在治疗效果上,需比较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次数、平均吸痰次数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同时需要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带管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1.59±1.23)次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刺激性咳嗽(8.25±2.87)次。观察组患者平均吸痰次数(72.98±22.45)次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吸痰次数(156.63±43.69)次,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5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52±7.26)d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3.75±9.63)d,观察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9.85±2.63)d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15.63±5.26)d,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综合气道护理主要是需要针对患者在气道通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首先需要对患者实施气道湿化护理,而在气道湿化的过程中[4],可对患者实施吸痰护理、口腔护理和基础护理[5]。通过这种手段,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全身状况[6],增强患者抵抗力,降低感染机会[7]。因此在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治疗的过程中[8-9],对患者实施综合气道护理的手段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孙玉姣,高敏,张银.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84-786.

[2] 廖慧中,贺兼斌,谢赤敏.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8-10.

[3] 刘晓颖,明亚燃,宁昱琛,等. 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两种气道湿化联合供氧方法的效果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1004-1006.

[4] 何文慧,罗小珍. 两种气道湿化液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 全科护理,2013,11(19):1780-1781.

[5] 魏月清,郭仙斌. 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8):39-40.

[6] 秦媳秀,张林琼,李亚,等. 0.45%盐水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27-28.

[7] 何金,吴晓琴,张旭. 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 护理研究,2014,28(9A):3151-3152.

[8] 张林琼,秦媳秀,李灵活,等. 气管切开不同湿化液经输液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及氧气雾化的效果观察[J].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5):106-108.

[9]刘春霞. 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护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93-194.

Effect o f Two Kinds o f Airway Hum idification Methods and Com 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 on the Mechanical Ven tilation

LI JingjingICU,Tumor Hospital of Xuzhou,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

【Abstract】

Ob 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irway hum idification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 methods on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adm itted to our hospital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erm ittent airway perfusion method for airway hum idific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implement trace pump continuous airway hum idification,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Resu 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treatment effect,with tub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differences by comparing display significantly,P<0.05,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For the us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m icro theory volume pump continuous airway hum idification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has a high value of promotion.

Airway hum idification method,Com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Mechanical ventilation,Curative effect

R 473

A

1674-9316(2016)12-016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2.117

猜你喜欢

气管气道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