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西周乐悬制度问题研究综述

2016-02-05郭楚红

北方音乐 2016年8期
关键词:发展

郭楚红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5)



近十年西周乐悬制度问题研究综述

郭楚红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5)

【摘要】周代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文化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以钟磬为代表的乐悬制度,被当时统治者赋予了严格等级化及政治内涵,并对其后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以及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近十年以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着重对“西周乐悬制度”的三个主要分类方面予以论述,并对在乐悬制度等问题的研究方法局限于史料上的现状展开新的探讨。

【关键词】西周乐悬制度;礼乐制度;发展

“乐悬”亦称“乐县”。本意指悬挂钟磬之类乐器的架子。《旧唐书•音乐志》:“乐县,横曰簨,竖曰虡。”“簨”就是悬挂钟磬等架子上的横梁,“虡”指悬挂钟磬等乐器两旁的柱子。乐悬也指钟磬之乐。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和微之》:“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也指音乐等级制度。《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明史•乐志》:“特钟、特磬宜造乐悬,在庙庭中,周旋未便,不得更改。”

一、西周乐悬制度分类

(一)乐悬的用器制度

在整个西周时期,乐悬制度在乐器使用上随着朝代的发展呈现出种类逐渐增多趋势,并且,不同的等级在钟磬乐悬种类的配置方面规格待遇也不同。据以往研究成果来看,分为几个主要观点:

1.郑玄为主的观点。

《周礼•春官•小胥》有关于天子和卿大夫的乐悬配置记载:“钟磬者,编悬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簴谓之堵......诸侯之卿大夫,半天子之卿大夫,西悬钟,东悬磬。”郑玄认为天子的乐悬配置有钟有磬,诸侯之卿大夫亦有钟有磬。据《周礼•春官•小胥》郑玄注:“士亦半天子之士,悬磬而己。”可认为,士的乐悬配置有钟有磬,而诸侯之士则只有磬一堵。历代以来的大部分学者多从郑说。

2.王国维的观点。

天子和卿大夫的乐悬配置,据《仪礼•乡射礼》郑玄注“陔夏者,天子诸侯以钟鼓,大夫士鼓而己。”及《仪礼•乡饮酒礼》郑玄注:“钟鼓者,天子诸侯备用之,大夫士鼓而己。”认为只有天子诸侯可以享用编钟,大夫有鼓无钟。

3.曾永羲的观点。

分别从《仪礼•大射》《仪礼•乡射礼》中所记载,认为天子、卿大夫和士的乐悬配置均为钟、磬、镈俱全,区别其规模大小从而判断等级地位高低,以及诸侯之士的乐悬钟磬也应俱全等观点。

4.贾公彦观点。

贾氏认为天子、诸侯的乐悬配置为编钟、编磬、镈俱全。并且,周天子所用的磬并非一般的石磬,乃是玉磬。

(二)乐悬的摆列制度

体内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催化下,生成3,4-二羟基苯丙氨酸即多巴,进而结构重排形成多巴醌。一部分多巴醌与半胱氨酸形成半胱胺多巴,再通过脱羧形成褐黑素[13],另一部分多巴醌在酪氨酸酶催化下,经多聚化反应与氧化反应生成多巴色素,进一步在多巴色素互变酶的作用下形成二羟基吲哚(DHI)、二羟基吲哚乙酸(DHICA),再通过DHI氧化酶、DHICA氧化酶形成DHI-黑素、DHICA-黑素,即真黑素,形成途径见图2。

依据不同的等级地位,周代乐悬的摆列分为四种方式:周天子为宫悬,摆列于四面;诸侯为轩悬,摆列于东、西、北三面,空南面;卿大夫判悬,摆列于东、西两面,空南、北两面;士特悬,摆列于东面或阶间。并且,不同等级地位,在每面摆列的规格也不一样。与用器制度同样也存在几种不确切的观点:

1.郑玄据《周礼•春官•小胥》中记载,诸侯之卿大夫的乐悬摆列规格为东面一架编磬、西面一架编钟;士只有一架编磬;而其他等级的乐悬摆列规格就不甚明了。

2.贾公彦据《仪礼•燕礼》记载,认为天子、诸侯之乐悬摆列规格每面都各一架编钟、编磬、编镈组成;卿大夫和士的乐悬摆列规格每面由各一架编钟、编磬组成,没有镈。

3.曾永羲根据《仪礼•乡饮酒礼》中的记载,他不认同郑玄观点中的士特悬、有磬无钟之说,而认为是钟磬俱全的判悬之制。

在乐悬摆列制度中,堵与肆的问题则是一个至今没有统一观点的重要问题。

(三)乐悬的音列制度

1.从政治角度来分析。贾公彦认为周乐五声俱全,仅因为“商坚刚”而不适合用于祭祀音乐,并非没有商音。陈旸认为商与周是相克的关系,所以不用商音。王子初则认为这应是西周初周公“制礼作乐”时订立的规矩。

2.黄翔鹏先生认为周乐用商音而不用商调。

3.今人孔义龙对此又有新的看法。他认同政治观点,但强调这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在作弦上等份取音时不方便获取‘商音’。

二、《西周乐悬制度的考古学研究》--以考古学结合文献学的研究方法

《西周乐悬制度的考古学研究》这篇文章,以考古学结合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跳出对以往我们所认为的周公“制礼作乐”是在“因于殷礼”的基础上,追溯到史前时期对西周礼乐制度进行探讨研究。并把西周乐悬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引用大量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对历来西周乐悬制度以及礼乐制度在仅限于文献史料之上的研究进行了证实或更正。笔者认同该文作者在对“西周乐悬制度”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方法,认为这一方法并非仅仅适用于“乐悬制度”这一个问题研究,可以以此作为学习研究其他问题的方式。这种综合文献史料和考古学的研究,丰富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使其更加完善,又可以提高研究问题结果的真实性。

三、结语

“西周乐悬制度”作为礼乐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十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研究的文章繁多,且一直都是音乐学家们研究的焦点。笔者在这里对这些文章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予以自己的观点;通过三个主要方面的论述,使得我们对“西周乐悬制度”近十年来在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有了阶段性认识。虽然从目前音乐研究发现来看,尽管西周时期的乐悬资料十分丰富,但许多问题仍有待于更多的考证。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