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和历史启示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佟 琳

辽宁省铁岭市中共铁岭市委党校,辽宁 铁岭 112000



建国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和历史启示

佟琳*

辽宁省铁岭市中共铁岭市委党校,辽宁铁岭112000

摘要:建国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逐步深入、系统成熟的过程。这体现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认识和总体把握。回顾党建国以来对非公经济的认识过程,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认识过程;历史启示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对非公经济的现实地位作了明确表述。在经济新常态下,对非公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提出新期待新要求,积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体现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认识和总体把握,是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现实路径。然而,这个科学认识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一、建国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建国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逐步深入、系统成熟的过程。

(一)反复探索:从“保护、利用”到“改造、消灭”

建国后,社会上主要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提出了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首次对民营经济做出了相关原则规定。进入过渡时期,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教条当中,对非公经济采取消灭态度,从1952年末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城乡非公经济成分所剩无几,直到改革开放。

(二)逐步深入:从“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

改革开放后,非公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相继出现,展现出巨大活力与积极作用,促进了党对非公经济的政策破冰。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之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做出了相应政策跟进,党的十五大对非公经济认识有了历史性突破,赋予了非公经济“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份”“重要作用”的地位。

(三)系统成熟:“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

党的十六大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报告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并把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高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两个平等”的思想,进一步提升非公经济的地位和待遇;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公平”,促进非公经济向更广阔领域发展。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对非公经济的现实地位作了明确表述。

二、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过程的启示

回顾党建国以来对非公经济的认识过程,对这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深入思考,回顾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结合今天的经济社会情况,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一)不断完善党的政策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引导,日益完善的各项政策是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非公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内到外是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实现的,非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党与非公经济一同面对解决。随着党关于非公经济的各项政策的日益完善,非公经济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份,再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层面,最终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因素。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非公经济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科学、完善、可执行、含金量高的政策必然有效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二)发扬优良作风坚持实事求是

回顾党对非公经济的认识过程,就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实事求、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我党经过曲折探索,最终实现对非公经济的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党从允许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到“有益补充论”的确立,到形成“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论,提出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极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这些都是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果。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如何进一步发展非公经济,需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政策、激发活力、促进发展。

(三)加强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自信

加强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从党对非公经济的认识历程以及党用创新理论指导非公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得到的启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原有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唯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理论,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用经实践验证过的理论来指导经济社会,实现发展。实践证明,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创新认识,激发了非公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新形势下获得新发展,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作者简介:佟琳(1982-),女,铁岭人,中共铁岭市委党校,讲师。

中图分类号:K27;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1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