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悲鸣 女性的挽歌
——分析萧红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视野

2016-02-04邱若兰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萧红

邱若兰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时代的悲鸣女性的挽歌
——分析萧红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视野

邱若兰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摘要:谈到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中的女性作家,就不能不说萧红。萧红的作品深受鲁迅,茅盾等作家的推崇和赞美。本文从萧红的代表作品和其生平事迹出发,分析萧红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以及萧红对于时代走向和女性悲剧命运原因的思考。嗟叹和体验萧红的命运之余,对我们也是一种洗礼和启发。

关键词:萧红;女性作家;写作视野

一、引言

鲁迅在《生死场》的序言中,曾有过一段对作家萧红的叙述:“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作为左联旗帜人物的鲁迅,对萧红的作品做出如此的高的评价,并突出了萧红女性作家的身份,可见其具有与其他左翼作家不同的女性的独特视野。

二、从代表作品中管中窥豹

萧红的作品极具特色,结构宏观,语言大气,极具大师风范,丝毫不娇柔做作。虽然是写革命,但对革命者的正面描写却少之又少,多数是对平民百姓的细致描写。平实质朴,却又入木三分。

分析萧红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可以发现,全文前十章描写的是一个普通山村的日常生活,其中少有的几处着重描写是二里半、王婆、金枝三户人家的生活以及月英等村里其他几位女人的悲惨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全文虽然没有一个着墨最多的主角,可萧红却是通过几个女人的生、老、病、死将故事的发展串联了起来。从王婆丧子到金枝怀孕,从月英惨死到王婆服毒再到小金枝的死,萧红在笔下一个个人物的生老病死里诉说着女性的悲惨命运与绝望前景。萧红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女性立场,虽然没有刻意强调哪一个形象,但读完之后,女性人物的命运却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左翼作家的笔下从不乏命运悲惨的女性,如《子夜》中笑中带泪的交际花;柔石笔下“为奴隶的母亲”;冯坚小说中“贩卖婴儿的妇人”……在这些故事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多是由社会,由封建制度造成的,而在萧红的笔下,落后、贫穷和愚昧才是女性不幸命运的始作俑者!

在小说《呼兰河传》中,萧红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一个年仅十二岁,活泼天真的小姑娘,只是因为“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而被婆婆认为是生了病,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来“治病”,与其说是治病,不如说是“折磨”更直接一点。最终小团圆媳妇死了,死于与她同样身为女性的婆婆善良的愚昧中,而凶手却丝毫不背负道德与良心的谴责。V萧红笔下的童养媳死于愚昧,作为对比,男性作家沈从文笔下的童养媳萧萧却因为生下男孩而逃过一劫,后来居然又为自己的儿子找了个童养媳。这似乎变成了一个轮回。可以看出沈从文着重批判的是一个千百年来的封建制度,使萧萧走上一条被无数次走过的路,而萧红看到的却是落后与愚昧造就的一个个以善良本意杀人的凶手。我想这就是女性作家视野的独到之处吧。萧红的小说似乎印证了尼采“所有爱与怜悯都是恶”的说法,以爱之名的恶是最能刺透人心的利剑。

三、从生平经历中略见一斑

生平经历对于萧红独到视野的影响也是无可厚非的。萧红是一名革命的女性,她应该可以比受欺压的传统女性更早的看到社会变革的曙光,然而家人的逼迫、爱人的抛弃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更真切地看到了那个年代女性的命运——无论作为一名女作家或是普通女性都是不幸的。她无法像冰心一样在充满温暖的环境里写一支支爱与希望的赞歌,而只能为女性写下满怀同情与不忍的挽歌。

萧红出生于地主家庭,为了逃婚而出走。在那样一个婚姻包办的年代,萧红此举不可谓不叛逆。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萧红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后来状告未婚夫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私自解除婚约,身怀六甲之际却遭丈夫抛弃,生活困窘投稿报社,偶然结识萧军,辗转离合最终在怀孕之际分手,后与端木蕻良结婚,却又遭遇孩子夭折,最终因庸医误诊,病情加重,病逝于香港。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中,萧红始终以柔弱之躯阐释着何谓坚强意志。虽然始终蹒跚于时代和命运的玩笑之中,却始终不曾屈从低头。然而她毕竟是一个女性,也许在某个安静的时刻回想浮生,也不免会有一些多愁善感和无可奈何,也许这也是她的作品中女性大多命运悲惨的原因之一吧。也曾热血期待,也曾激烈反抗,可是时代的大潮流轰然而过,不留给人一点生机和希望。这种痛苦才让人痛定思痛。落后,贫穷,愚昧,三道枷锁,再加上战火纷飞,封建体制,传统思想,都让女性在那个年代里成为无数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悲剧的主角。

四、萧红所带给我们的思考

萧红逝世时年仅31岁,她的一生可谓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然而她却始终未曾屈服,未曾顺从。这和几千年来的封建体制倡导的女性定位是截然相反的。反抗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可能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反抗底线就大不相同。联想到社会新闻中每每报道都是围观者众却反抗者寡。封建文化的污渍残留如何根除,民族性格中软弱怕事的一面如何修正,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女人的天空是低的,负担是重的,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造成那样的。我虽然想高高飞翔,但我总觉得要掉下来一样。最后,我想用她的遗言作为结尾,这也是她生命最后的挽歌:我将与蓝天碧海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红世人看。生平受尽白眼冷遇,身死,不甘!不甘!

[参考文献]

[1]李梅艳.《行进中的自我寻找—论萧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45.

[2]李向辉.《批评的批评:萧红研究回顾》.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3]黄长华.《论萧红的女权主义思想》.福州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159-01

猜你喜欢

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弘扬龙江文化 传承萧红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亮 作品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与萧红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