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落实促成效多措并举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访四川省乐山市水务局局长郑志平

2016-02-04车小磊安天杭通讯员张方正

中国水利 2016年13期
关键词:乐山市水利水资源

本刊记者 车小磊 安天杭 通讯员 李 强 张方正

抓落实促成效多措并举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访四川省乐山市水务局局长郑志平

本刊记者车小磊安天杭通讯员李强张方正

乐山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环绕,水优势得天独厚,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2014年成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乐山市把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转型升级、美丽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取得明显成效。如何因地制宜进行顶层设计、如何采取措施全方位推进工作?日前,本刊记者对乐山市水务局局长郑志平进行了专访。

中国水利:2014年跻身为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后,乐山如何通过顶层设计、结合自身基础来规划水生态文明建设蓝图?有哪些具体目标?

郑志平:2014年,按照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要求,紧密结合乐山实际,综合乐山市已有相关规划,全面、系统、科学、现实可行地制定了《乐山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乐山市试点期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顶层设计。2015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乐山市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乐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为: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节约体系不断完善,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重点流域污染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河网干流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防洪保安能力、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河流生境系统得到保护与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保护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水利农业遗产,形成乐山特色的水文化品牌。

中国水利:按照规划目标,乐山市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来全方位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郑志平:乐山市具体采取了六项保障措施来全方位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政策激励、公众参与”的高效管理体制,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落实有效。成立乐山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任务和目标,分解落实到成员单位,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目标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市水务局相应成立了市水务局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余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处室任成员的工作办事机构。

二是加强监督,有序推动工作。围绕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实行目标指标与任务措施“双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进展跟踪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每两月通报一次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完成情况良好的进行通报表扬,进度明显滞后的责任单位要说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试点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例会,总结部署试点的各项工作。建立年终考核制度,每年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各部门的试点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政策保障。《乐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已经水利部审查同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成为乐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文件。在贯彻执行现有地方行政法规、规章的基础上,加快制定与水生态文明建设配套的各项措施,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建立鼓励政策,对清洁生态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优先发展的项目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政策倾斜。

四是完善制度建设。严格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规范建设项目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严格实施入河排污口审批制度,实现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加快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展各类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依法打击非法取水、违章建设、乱挖滥排等可能引发生态功能退化、破坏水生态的行为。坚持联合执法,加强监督执法巡查制度建设,水务、环保、林业、公安等部门加大监督管理执法力度,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联合执法行动,集中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是强化科技保障。建设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取用水户在线监控系统、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控系统、水库信息动态监控体系等,努力构建水利信息平台,逐步提升水生态文明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体系建设,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提高乐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能力。

六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坚持水生态文明建设专业队伍与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水生态文明理念和试点建设工作,强化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营造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中国水利:试点建设两年来,乐山市在水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郑志平: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细筹划,在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后,立足市情、水情,积极着手开展试点建设相关工作。市水务系统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紧扣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年”工作主题,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水务“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生态”意识,强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全面推动依法治水管水,不断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科学保护水资源作为重要内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第一,建立了水资源管理体系。一是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成立了乐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乐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乐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并按有关办法和方案推进具体工作。二是严格绩效考核。确立了“三条红线”重要控制指标并进行严格考核。制定了各县(市、区)2015、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2015年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2015、2020、203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从2015年起,对各县(市、区)水资源管理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有效落实。三是开展水资源监测监控设施建设。全市31个国控取水户共47个监测点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市级建成4座电站的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确保了电站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完成5个中心城区地下水在线监测点建设,水资源监测监控体系逐步完善,提高了科学管水能力。四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围绕“还三江清水、建生态乐山”目标,严把水资源论证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关,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

第二,水安全体系建设有力开展。一是在农村安全饮水上努力作为。近年,乐山市采用集中和分散供水方式,解决了103.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11个。二是在防洪工程建设上加快进度。加快建设“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堤防工程,新建堤防10.17 km,加固堤防14.38 km;以中小河流防洪治理规划为重点,对全市14条河流进行了整治,涉及11个区县共计41个项目,新建堤防护岸125.96 km,加固堤防护岸7.3 km;完成3座中型病险水库、11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三是在水安全信息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全市新建10处水文(位)站、12个水位站、137处雨量站;完成市防汛指挥中心改造升级,实现与省水利厅以及11个区县的联网;全面完成11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了监测系统、预警系统、预警平台和群测群防体系,提高了洪水预报和指挥调度水平;完成了全市11个县(市、区)的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购买抗旱应急送水车16辆,提水设备1 840台套,发电机203台套,输水管道49.8 km;完成全市9个区县120座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建设。

第三,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大造林工作力度,狠抓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强化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造林276.31万亩(1亩=1/15 hm2,下同)(其中,人工造林98.38万亩、封山育林53.53万亩),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8 km2。实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移民;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提高了全市林草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第四,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编制完成了《乐山市主要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乐山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峨眉河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一系列涉及水资源的规划和方案。强化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水源区保护,有效控制排污总量。明确了全市水污染防治的施工图和项目库,分领域合理推进工作。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设计污水处理规模21.7万m3/d,乡镇污水处理厂29座。截至2015年年底,岷江出境断面水质为Ⅲ类,考核断面水质达到省级目标要求,大渡河、青衣江水质为Ⅱ类。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茫溪河、凌云河等小流域治理正加快推进,峨眉山市峨眉河“引青济峨”工程、长滩河综合整治已初见成效,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整合环保、农业、水务等部门加强小流域沿线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同时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程,从根本上治理生活污水污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得到了修复。

第五,节水工作全面推进。制定完成了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城镇节约用水规划和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三年规划。加大节水教育力度,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周”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形成了良好节水共识。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授予了市政府办等35家单位“节水型单位”称号,接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的考核并取得良好成绩。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完成2个区县水源地保护建设,完成五通桥区福华集团福华福禧双氧水中水回用系统建设。扎实开展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中型灌区新建渠道24.06 km,整治渠道474.13 km,续建174.07 km;小型灌区渠道整治573.27 km,渠道续建1 646.89 km。

第六,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格局。以水系连通工程为重点,通过有关水利项目资金,修建了金王寺水库、大佛水库左右分干渠等工程,开展了引青济峨、引青济岷、高中水库—山珍水库连通工程等10余个水系连通工程项目,总投资达近10亿元,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能力不断提升。

第七,以水利风景区建设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紧扣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结合水利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进一步夯实“乐山乐水”中的“水”基础。编制了《乐山市水利休闲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并通过市政府审批,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2个;投入10亿余元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将防洪、生态、灌溉、供水等功能有机结合,打造生态与效益兼顾的水景观;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确保水库枢纽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水库景观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和银行融资力度,为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挖掘水文化和水历史,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展现乐山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利风景资源。

目前,乐山市共建成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个,省级生态县(市)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79个;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各1处。全市森林覆盖率54.57%,境内岷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稳定。

中国水利:请谈谈乐山水利“十三五”的重点与目标。

郑志平:一是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美丽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四个定位”(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四川综合交通次枢纽、大小凉山脱贫攻坚示范区,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以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等民生水利为基础,全面提升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防洪安保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以江河湖库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深化水利改革为突破口,强化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构建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实现水利建设高效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科学布局,项目支撑。结合乐山市地形地貌以及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条件,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乐山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将全市区域按平坝区、丘陵区、山地区划分并统一进行工程布局,包含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农村水利工程、防洪减灾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连通工程)、水利风景区建设、水利发展能力建设等七大类,共计577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9个,拟建项目428个,储备项目140个,规划总投资330.97亿元。

“十三五”期间,乐山市将强化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洪涝灾害防御体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等八项水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到2017年年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全面建立;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4.9亿m3以内,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6以上(大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51.7m3,水生态与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多源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防洪保安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局部地区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控制;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力争提前达到70%,岷江干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域标准;小流域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镇(乡)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4%;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水文化和水景观带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和古堰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水生态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攻坚,提供支撑。“十三五”期间,乐山将全面打响“三百”水利工程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将全面完成百亿水利项目建设,加强水利基础支撑;开展百公里江河堤防建设,为沿江整体打造和山水城市发展创造条件;开展百个水生态项目建设,助推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猜你喜欢

乐山市水利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