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文化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与影响——以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为例

2016-02-0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黄永玉湖湘艺术创作

陈 剑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湖湘文化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与影响——以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为例

陈 剑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独特的湖湘地域造就了独特的湖湘文化,独特的湖湘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湖湘艺术。本文从湖湘文化的渊源与内涵谈起,具体以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湖湘文化在其艺术创作中体现与影响,从而为当代湖湘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湖湘地域;湖湘文化;黄永玉;艺术创作

一、湖湘文化的渊源与内涵

中华文化源绵千年,博大精深,湖湘文化作为其中一支浪漫而神秘的地域性文化,在湖湘大地影响深远。湖湘文化源于炎黄文化和神农文化,它的地域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以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故称“湖南”,虽然在五代时期地域延伸到了“桂”“粤”地区,但是主要还是在“湘”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湖湘文化孕育和培养了大批的湖湘文人志士,例如,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宋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和理学奠基人代表程颢、程颐兄弟,到创立了湖湘学派的胡安国和他的三位儿子胡寅、胡宁、胡宏,以及之后的张拭、王夫之、魏源、谭嗣同、曾国藩等近代湖湘文化传承与丰富的代表者,这些代表人物极大地发展了湖湘文化的内涵,对湖湘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艺术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独特的湖湘地域造就了独特的湖湘文化,独特的湖湘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湖湘艺术。汉唐以来湘江流域遍植芙蓉,唐代诗人唐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中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薛荔村”,毛泽东也曾在《七律答友人》中有“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名句,后来人们也常常用“芙蓉国”指代湖南,通过诗词中描述,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芙蓉国”是多么美,之所以有这么美的“芙蓉国”出现,是因为湖湘人们的内心一直以来有对美和艺术的追求。据湖南重要考古发掘中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500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其中出土的西汉帛画震惊了世界,被称之为中国画的源头之一,而发现的西汉彩绘漆画也被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油画。

有人说: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其中,“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这些湖湘文化的精髓深深影响着湖湘大地的方方面面,同样,也渗透到到了湖湘的艺术。笔者以绘画大师黄永玉丰富多彩的创作作品为列,分析湖湘文化在其艺术创作中的影响。

二、 别出心裁的作画方式。

“别出心裁”出自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于回中。”它的含义指着是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闲暇之余,读读中外美术史,我们可以了解,无论是西方精神的油画,还是东方精神的中国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体现着当时的社会特征和作画形式,其中,每一位艺术家的个性特色也异彩纷呈。黄永玉作为当代的中国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他是一位极其富有想象力和敢于创新的艺术家,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斑斓的色彩、豪迈的笔触、充满了生机的画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作?是因为他天真的好奇心、孩子般的赤诚,带着冒险的乐趣去做无尽的尝试和大胆的探索。他的这种对艺术世界探索的精神符合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的精髓。而且黄永玉先生也曾经说过,搞创作,搞绘画,不是国画,不是油画,画便是画,本来便不必拘泥于东方和西方,也不必拘泥于什么花种画派,甚至工具,从他的画作《女人与猫》《日出东海上,月照洞庭波》可以看出,他一方面使用蜡染的方式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也使用大幅的宣纸和毛笔进行创作,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使用大大小小的排刷创作了众多的佳作。例如,《荷塘》《梅花图》中荷花的花瓣与梅花的枝干的笔触,如此形象生动,就是采用了大胆排刷的作画方式,他不拘一格,拓宽了绘画创作的作画方式。

三、 博采众长的艺术大师。

“博采众长”出自汉·刘向《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母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借用“博采众长”指的是艺术家黄永玉先生能够广泛收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笔者认为湖湘文化中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间民俗艺术深深影响着黄永玉先生的绘画创作。第一点,黄永玉先生是湖南湘西凤凰县人,从小成长在古城韵味十足的凤凰城,他直到十二岁那年才离开自己的家乡,但是,无论他以后生活工作在任何一座城市,他都始终认为自己的故乡是最美的,他常常会对朋友们说,“我们家乡实在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也称赞凤凰古城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现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黄永玉先生,依然会每年回到自己故乡一次,因为他有着对故乡浓浓的情。在这一段美好的童年里,故乡的美景一直沉浸在他的脑海里:凤凰的北城门依然屹立不倒,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倒影在蜿蜒的沱江上,河水清冽,桨声舟影,山歌互答,岸上风情浓郁的民族庆典让人着迷。同时,故乡的美景也反映在他的画作中,凤凰古城的一切美景都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从绘画作品《梦回沱江》到《凤凰三月》,从《凤凰北门外》到《故乡水巷》的作品,从《湘西桑植一带私家茅房》到《沅水之夜》的画作,家乡的一切都成了他画中的景象。第二点,多姿多彩的湘西民间民俗艺术的大宝库给黄永玉先生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从小生长在凤凰古城的黄永玉,童年的时候,常常喜欢在古城里的小巷里闲逛。他最喜欢去的是边街,那里是民间艺人的集聚地。大傀儡戏,搭台,一个人演;边街上做木雕的,做扎纸的到处都有,还有苗寨赶墟和土家舞龙。这些汉族、土家族、苗族三个民族的不同文化特点所构成的多样性民俗民间艺术熏陶着一位年少的艺术家。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家乡河边写生,画的是桥,是水,还是记忆。”这种美好的记忆是无法复制,也是一位艺术家不可多得的宝库,它让黄永玉先生从小就开始形成对美的初步认识和探索,并一直以好奇而独特的视角观察大千世界,发现包罗万象的美。艺术最高的境界是随心所欲。能随心所欲的基本功就是仔细地观察生活,储存起来。20世纪80-90年代,当时美术界的木刻作品几乎都是表现政治和社会题材,然而,黄永玉先生的木刻作品更侧重于奇丽多姿的民间民俗的、形象,有湘西纯朴的农民,也有着湘西翠翠坐在船上听爷爷讲故事的那种悠然的境界。这些无不都体现了湖湘文化在他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体现。第三点,黄永玉先生的绘画作品让人耐人寻味,作品中画面和文字时时相映成趣,时时妙不可言,让人佩服。他读书多且杂,从达尔文的日记到《庄子》,从《浮生六记》到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薄 丘《十日谈》,古今中外,像个馋汉,海味山珍、咸鱼青菜进入了他的胃,一经消化,便成为他的艺术营养。这些无不都是体现了他骨子里存在着湖湘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髓,才能成长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家。

四、神秘浪漫的色彩。

黄永玉先生的作品大气磅礴,色彩神秘而浪漫。“神秘”出自南朝宋颜延之《白鹦鹉赋》序:“余具职崇贤,预观神秘,有白鹦鹉焉,被素履玄,性温言达,九译绝区,作玩天府。”用“神秘浪漫”一词表示他画面色彩难以捉摸,高深莫测,而富有诗意。从他的画作中我们能够得到这样深切的感受——神秘而浪漫。一是因为湘西神秘的地域特征长期影响黄永玉的艺术创作。我们读《火里凤凰》可知,人们对于湘西的一个印象:“这是一个充满奇怪故事的地方,有‘辰州符’,有‘走尸’,还有水上生活的行侠传奇好汉,河的尽头,深山丛林里住的是苗人,据说还长着尾巴,生人进去必得事先联络,否则就会被生吞活剥吃掉。”类似这些神秘的故事一直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在他的代表作《山鬼》系列中有十足的体现。画面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神鬼形象,人物神秘而生动,完美呈现了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作品《九歌·山鬼》中的湖湘精髓。二是因为黄永玉艺术创作传承了湖湘文化浪漫的基因。我们知道,湖湘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独有的浪漫基因。这独具一格的湖湘基因,一方面表现在先秦时期的楚辞歌赋中,另一方面表现在古墓发掘出来的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及不同时期的寺庙建筑中。这些古老浪漫的湖湘基因在黄永玉画作中处处流露。作品《春江花月夜》采用全景式构图,描述了春江花月夜宴乐盛景,让人你联想到他的故乡—凤凰沱江之夜,作品色彩浓烈,极具想象力和表现力,体现了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浪漫诗境。

五、结语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湖湘精神影响深远。湖湘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鬼才”黄永玉的艺术创作。从别出心裁的作画方式,到神秘浪漫的色彩,最终成为博采众长的艺术大师。各个方面都是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我们学习这种精髓为当代湖湘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和启示。

I206

A

陈剑,男(1989-),汉族,湖南怀化,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猜你喜欢

黄永玉湖湘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
黄永玉的“荷花八千”
绘画赏析·黄永玉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猴票之父”黄永玉:生活中的幽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