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色彩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2016-02-04余招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广西壮族壮锦广告设计

余招文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壮族色彩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余招文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每天人们要被众多的广告冲击眼球,广告需要做出特色才能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其中色彩是广告中最为醒目的一个元素,同时也是广告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让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突出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广西壮族色彩的类型,以特色性和地域性为切入点,探讨壮族色彩与平面广告的内在关联和应用方法,得以让壮族特色文化得到继承,同时又符合广告受众的审美情趣和色彩观,真正做到民族与现代的结合。

壮族色彩;平面广告;审美

在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人们能瞬间捕捉广告的信息,色彩作为广告设计中传达重要内容的因素之一,它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有先声夺人的视觉效果,同时,色彩在广告中还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因此,色彩是广告设计和传播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因素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丰富的多民族地区,其中以壮族居多,它的民族色彩与其它的语言符号融合成了文化体系,同时,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壮民们由于生存环境、文化知识结构不一样,因此对色彩的理解及认知心理的差异也不同,色彩的特色化象征意义适当地运用在平面广告中,使广告也适应当地环境,才能使广告作品发挥更有效的信息传播效果。

一、广西壮族色彩概述

我们知道,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据1997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1600多万人口),同时也是中国第二大民族。在全球2000多个民族中,其人数大约排在60位左右。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壮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性,壮民们对色彩也有其自己的用色规律和社会文化内涵。具体以壮族民间艺术品壮锦和服饰色彩为例,反映着广西壮族色彩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

(一) 壮族色彩的传承性——以青、黑色为主基调

当你深入壮族民间,你会深深地感受到壮民们身着青黑色服饰,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民族长时间使用黑色作为他们的喜爱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一直以来,壮族是一个封闭与保守落后的民族,过去为了躲避战争与纷争,逃生在森林里,黑色作为保护色,一直延续到今天。2.壮族自古以来把蛙作为他们崇拜的图腾,甚至每年都举行“蛙婆节”,祭拜青蛙的仪式,因“稻作文化”而起,对农业的一种寄望,然而,蛙为青黑色,作为壮族的民族图腾色彩,被赋予了图腾中驱邪祈佑的作用, 因此得到了壮民们的喜爱。

(二)壮族色彩的独特性——红绿相配,黄紫相间

色彩鲜明对比是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符号的一大特征,耐人寻味,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色相对比强、浓淡对比大、明暗对比强、冷暖对比大,在壮族色彩对比的大的同时又不失和谐、统一。如壮锦色彩配色为“深底人人爱,浅底也不坏”,也就是逐渐形成织锦配色方案理念——暗底亮花的色彩搭配。暗底亮花是壮锦色彩配色运用较多的方法之一。红和绿相配也不俗,和谐有致。虽然他们出自农村,没有经过艺术色彩的训练,但在色彩表现上却具有构成中的理念,让视觉效果具有构成感,在色彩效果中有整体感和协调感。

(三)壮族色彩的渗透性——以红、黄、青为主基调,搭配青红、青黄、红青

壮族的色彩喜欢把大自然的色彩融合在一起,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如绣球,绣球的色彩取之自然,以红、青、黄为主要色调,各自搭配成青红、青黄、红青等撞色组合,色彩异常浓烈鲜艳,绣球色彩的搭配不仅是为了鲜艳耀眼,更多的是绣球制作人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一份理想与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色彩的绚丽,充满热烈、开朗的性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们选择的颜色主要是红、黄、青三色,而这三色在五行学说中加上黑与白便是成为民间美术的基本色彩观念,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晦也,如晦暝之色也”。也是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壮族色彩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关系

(一)色彩对比大,广告冲击力强

壮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生活色彩有独特的喜爱,从侧面揭示了他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和理解。其中色彩对比大、吸引力强是最大的特点。如壮民们喜红色,红色是他们的吉祥色,从小开始,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红色代表着生命、血液、太阳和火等、。壮族的红色也与民俗习惯有关,如逢年过年给娃崽送红鸡蛋,小孩常常把鸡蛋挂在脖子上不舍得取下俩、,也是对红色的喜爱。红色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也比较多,能刺激受众的眼球,同时能增加产品的热情度,当然在设计中,不能画面统一都用红色,需要有互补色相协调,才能让画面更加丰富,视觉效果也能更协调。

通过大量的广告作品可知,广告作品的色彩使用都有其规律,如圣诞红、橙色、浅驼色、卡其色、靛蓝、土耳其蓝、淡绿等色彩实施了大量的搭配与选用,这类广告设计在其中间杂各种对比色,才能可以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又能使广告设计的色彩配色突破常规,变得丰富多彩,视觉效果强。这也正是壮民们喜欢用混合色的特点,如壮族姑娘在制作绣球的时候用红黄蓝做主色,另配一些互补色,使绣球更加绚丽多彩。当然在设计时 “红配绿,看不俗”的互补色,可以采用中纯度的色彩来调配对比色彩过渡,尽管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可能比较大,但因为都是中纯度色彩,又加入一些间色调和平衡,便显得和谐统一、广告画面冲击力更强。

(二) 色彩富有节奏与韵律,使广告耐人寻味

广西壮锦色彩配色为“深底人人爱,浅底也不坏”,也就是逐渐形成织锦配色方案理念——暗底亮花的色彩搭配。暗底亮花是壮锦色彩配色运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假如在现代广告设计色彩构成中用类似的色彩表现规律,不但使作品独特,也能让作品更为统一和谐,我们知道,节奏与韵律是现代设计中构成画面和谐的重要表现形式,节奏与韵律也需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其中有一定的原则可循,如变化与统一、抽象与夸张、省略与重复等。各种原则综合在一个整体中,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图像。其中,在现代广告设计配色中可以用渐变节奏、反复节奏、复合节奏的形式进行运用。三种节奏是互相联系的,也可单独使用。在现代广告的设计上,节奏与韵律的控制体现了设计师的修养与文化,也直接反映现代服饰设计师水平的高低。现代服饰设计无法成就高水平艺术作品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设计师缺少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如果在广告设计上参考壮锦暗底亮花的配色方案,可谓体现了二重交响乐的美感,为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们带来快乐、愉悦与休闲的情趣,弥补设计师各方面文化修养之不足。一幅具有美感的广告设计作品,只有当形与色的性质完美地结合时,才能给人们带来愉悦与快乐。从对广西壮锦色彩的分析看,广告设计的构成可以因为融入壮锦的简单配色方案而变得生动,耐人寻味,而看似杂乱无章的配色,也可以因为暗底亮花排列出的节奏与韵律而变得更加和谐有序。

(三)色彩主次分明,提升广告魅力

壮民们在色彩选择上以青、黑为主基调,如他们的服饰大部分是以这两色为主,配上少量的五彩色,主次分明,是壮族人民的用色和配色方式。这种配色方式如果运用在广告设计中,能使广告设计别有一番滋味,同时能使广告内容主次分明。如壮民们手织的壮锦色彩斑斓,很是耀眼,尽管他们的用色多以青、黑、蓝色,但是在颜色的对比运用上,也许是他们基于审美的需要,也许是有些纹饰从某些图腾物上的一些模仿,但并不影响他们用色整体效果。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壮族人民用色大胆、色彩对比强烈、华丽中求调和、素雅中见多彩、色彩多而不乱、统一和谐的用色特点。在广告设计时,色彩选择依据产品特点,通过色彩之间的对比调和,提炼出适用包装的色彩属性,用壮族的配色原理进行尝试,或许可以提高商品的民族品味,让商品的民族感与个性魅力得到好的体现。在一幅广告作品中虽然文字和图片能够直接传达广告的内容,但若仅靠这些手段是很难取得理想宣传效果的,因为色彩能更加快速吸引受众并能够使广告内容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因为色彩能够生动表现出广告的形象、内容和质感,促使受众对其所宣传的内容产生信任感和好感。比如,广西南宁市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歌娃娃”把壮族色彩融入到娃娃中,使整个设计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树立了独特的壮族形象。

三、 平面广告中壮族色彩的应用价值

广西壮族民间的艺术源远流长,深入壮族民间,感受到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个性鲜明的色彩审美特征,壮民们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审美,靠自己在大自然中感悟、提炼出来,有着丰富的象征性,反映着广西壮族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色彩在平面广告中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将壮族色彩中能体现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及配色规律运用到设计中去,能体现商品的民族品质及精髓,在企业形象设计中,往往都需要反应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属性和情感,因此色彩需要着重考虑,为体现企业的地域文化特色,应采用壮族的基本色作为基调。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必须有特色,有特色才能发展,带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色彩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当今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挖掘壮族民间的色彩美学内涵,创作出更具有民族性和民族文化韵味的广告作品。

[1]张声震.壮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2]陈启林.平面广告设计色彩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覃乃昌,潘其旭.壮学论集[M].南京: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6).

[4]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5]漆明文,孟瑞娟,蒋建民.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

J524

A

“2015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广西壮族壮锦广告设计
基于视觉传达艺术的地铁站广告设计
帛锦时韵*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互联网发展对广告设计教学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广西壮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舌象与证素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