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标准汉语的地理变迁

2016-02-04崔良语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官话汉语标准

崔良语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 西安 710048)

浅谈中国古代标准汉语的地理变迁

崔良语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 西安 710048)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标准汉语也跟随政治经济中心的迁徙经历了从雅音、关中话、洛语、金陵音、长安音、中州音、下江官话直到国音的变迁,并在国音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标准汉语;雅音;关中话;洛语;金陵音;长安音;中州音;下江官话;国音普通话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受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只流传在一定的地域内。这就造成汉语作为一种多口语的亲属语言而存在。因为没有统一的发音标准,汉语口语在中国各地发音的变化非常大,这就给商贸、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于教学、著书、外交等官方需求,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官话”,即标准汉语。语言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具有自我调整能力,跟随时代的脚步,语言一直处于不断变换中。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经历了从镐京、咸阳、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到北京的历史迁徙,而各朝代的官话——标准汉语也经历了从雅音、关中话、洛语、金陵音、长安音、中州音、下江官话直到国音的变迁,并在国音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符号,统一的现代标准汉语增强了全球范围内华人的认同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一、上古时期标准汉语的变迁历程

在周朝前期及中期是上古汉语兴盛的时期,历史上记录古汉语存在于公元前11到7世纪,可以考证的是同时期青铜器上的刻铭、历史性的书经及部分《易经》。

周朝建立时期就开始实行文字的统一,秦朝建立后,进一步规范了文字,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而在众多的方言中,有种主导语言叫做“雅言”。先秦两汉时期,诸侯各国平民阶层言语不通,但贵族却拥有统一的语言——雅音。雅言主要应用于教学和著书立说以及朝廷官厅政务、外交和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孔子平日说的是山东鲁国话,而在讲学授徒或重大场合下便使用的是雅言。标准的雅音是人们通过读书才习得的,朝廷和诸侯国的政治文化活动所使用的雅音,也是通过读书习得的。

西汉时期首都在关中一带,所以西汉标准汉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汉杨雄著有《方言》,这是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方言专著,其中明确提出“通语”的概念,而刘安作《淮南子》,司马迁作《史记》,班固作《汉书》使用的都是标准语。汉武帝的连年征战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速了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广了汉民族共同语。东汉迁都洛阳也一定程度上推动“洛语”官话。

二、中古时期标准汉语的变迁历程

南北朝、隋朝、唐朝及宋朝前期普遍使用中古汉语。魏晋时代,标准语言继承东汉“洛语”。西晋末年,匈奴趁着晋朝王室内乱大举攻陷洛阳,此时汉人南渡逃亡,一度越过淮河甚至长江。

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音”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

南渡的侨民在现在的江苏、浙江及安徽等地带扎根落户,晋国都城也迁址南京,侨民也将“洛音”带到了江淮地带,实现了与当地土著语言的融合,因此吴语更多地带有“洛音”特征。该时期的中国北方正经历种族屠杀的灾难,并最终形成了汉胡混血的独特政权。历史上的中国两级对立,也就是历史上长达300年的南北朝对峙。而文化受历史因素的影响逐渐走向语言的创新融合,形成了“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文化现象。南京为都城的晋朝名义上是汉人的正统王朝,其保留了中原优秀文化的精髓,在一段时间内繁盛,使得六朝文化鼎盛。而在“南染吴越”的影响下,金陵音也成为中国的正统官话之一。后隋朝一统天下,但重蹈秦朝覆辙,不到两代便被新兴的唐朝取代,隋唐时代到来。其首都为西安,华夏文化回归北方。金陵音与长安音在历史舞台上分庭抗礼,在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繁盛的影响下长安音成为正统。早在六朝时期日本人输入的是南京的“吴音”,唐朝则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让长安“汉音”占据上风,故现代日语中经常会沿用的一些“汉音”的发音,如日语的疑问词的“dei si ga”,与陕西关中方言中表达疑问的“的是吗”(的确是吗)非常相似。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王室岌岌可危,自然灾害与战争苦难让多数中原居民迁居南方,到宋代统一天下,局势稳定。宋都为开封,这也就使得开封音成为正音。

三、近现代标准汉语的发展变迁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融合演化的语言形式。语言文化往往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更改,宋朝灭掉金朝,迁都杭州,历史上史称南宋,带动中原人迁都南京、杭州的热潮。杭州为吴语故地,中原音在不知不觉中消亡。南京与扬州作为吴语的北部边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中原音,后来形成的“江淮语”成为官话。

南宋王朝因为王室的昏庸,政治混乱最终被蒙古族灭亡,元朝开启了新的王朝史篇。蒙古族实施惨绝人寰的中原种族屠杀策略,导致秦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无人存在,因此中原音也完全覆灭。南宋的灭亡是历史上最彻底的亡国,因为这是汉人第一次在国土上彻底失去政权。汉族同胞被大量屠杀,文明传承中断,同时期上古建立起来的文明也逐渐消亡殆尽。

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是长盛不衰的,国力鼎盛的元朝也不例外,其最终被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取代。在建国之后,朱元璋听取文臣建议,提出了文化统一的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带来希望。蒙古国时期对汉族中原同胞的大肆屠杀造成人口分布的极不平衡,这也是明朝建国后需要着手处理的第一要务。于是朱元璋命令因地处山区而得以存活绵延下来的山西人大量迁往人口较少的河南、河北及山东等省,让江南人向江淮地带迁移,并通过政策吸引等举措让湖广人向四川迁移。在强制性的人口迁移下,北方地区虽然人口开始均衡但语言胡化的趋势依然明显。该时期保留纯正中原语音血脉的只剩下南京、扬州及镇江一带。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原文化的恢复,朱元璋拟定了“再造华夏”的宏伟构想,其中最突出的努力就是朱元璋修订《洪武正韵》,规定宋朝雅音为正音,在南京一带方言基础上发展了明朝的官话。在官话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下江官话,这也就是历史上的江淮官话。朱元璋之后,朱棣篡位,明朝迁都至北京。但即使迁都北京后,明朝官话依然以南京下江官话为基础,因此整个明王朝的官话并非北京话。

明朝末期,中国严重内乱,此时满人大举进攻中原,最终激烈的战争争夺后满人夺取政权,建立清王朝,汉人被迫易服剃发,而这种强制性的习俗推广在江苏一带受到民众抵制,当地以文化名人为代表展开了强烈的抵抗。为了更好地推行自身文化,清朝对抵抗群体展开大规模屠杀,这也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事件。随着满人在长江下游大肆制造屠杀案,当地的文化语言也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而长江下游作为中国千年文化的发源地,又是经济发展重点,人才辈出,在屠杀案的刺激下,当地精英人士大规模被屠杀,据史料记载,在满人入关后,长江下游地带的总人口仅仅为明朝末年的一半,这也造成了文明传承的中断。

到清朝,在满人文化习俗的强制推广下,北京胡化趋势加剧。居住在北京城内的满人贵族从最初的不会说汉语到鹦鹉学舌地学习汉语,汉语也体现出胡语的特征。例如其完全丧失了入声,并且有了翘舌与儿化音。这些变化都是满人阿尔泰语系的特征表现。带有胡化特征的汉语逐渐蔓延到北京,到清朝的中后期,胡化特征的方言最终在与明朝官话下江官话的分庭抗礼中占据上风,最终成为清朝的官话,这也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的前身。

中国古代标准汉语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迁,民国初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逐渐形成了是以北京话为标准语音、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现代标准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在东亚、东南亚国家,现代标准汉语被广泛使用。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现代标准汉语起到了促进世界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作用。

[1]王力.中国语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徐时仪.汉语白话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海东.汉语史话[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

[4]高小方.古代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张树铮.语言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6]穆丽芳.浅谈古汉语的发展[J].大观,2014(6).

H102

A

崔良语(1998-),陕西户县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官话汉语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