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6-02-0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声部声乐形式

齐 颖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齐 颖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合唱是一种特殊的歌唱形式,合唱本身的特点使得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具备了独特魅力。合唱不仅在具体歌曲的表现上能够呈现出别样韵味,其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合唱这一声乐教学形式的实际应用频率逐渐提升,声乐教学的效果更是不断凸显。本文将对于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从而使得高校声乐教师及高校声乐学生能够在声乐教学及声乐教学知识学习进程中更为效率地进行。

合唱;声乐;教学

引言

高校声乐教学对于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极为巨大,国内音乐专业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使得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极为明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及学者都对于声乐教学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合唱形式教学当前不仅仅广泛地应用到了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更是成为了教育理论学者争相研究的重点。国内音乐产业在当前的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特点与新变化,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实际上也需要进行针对性转变及调整。而提升合唱形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也需要相关教师及学生能够对于合唱的具体应用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一、合唱与合唱形式教学

(一)合唱及其主要类型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的具体类型包括童声合唱、男生合唱、女生合唱及呼和合唱。国内高校的合唱则涵盖了除童声合唱外的其它三种合唱类型。合唱与独唱相比具有着诸多特性,特定声乐作品在合唱形式下往往能够迸发出更大的艺术感染力,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的合唱也颇受听众喜爱,合唱较高的表现力更是催生出了诸多优秀的合唱团体。

(二)合唱形式教学及其发展

合唱形式教学是将合唱这一具体的声乐作品演唱形式作为教学开展的一种新方式及新方法来进行声乐教学的具体活动。合唱形式教学这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产生时间上要晚于合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建国前就已经存在,现代意义音乐教学体系在国内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由于教育教学侧重不同,合唱这一教学形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应用到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之中。然而这一客观存在的“时间差”却使得合唱教学方式在具体声乐教学应用上具备了诸多实践经验可供参考。例如,部分音乐教育者对于红歌合唱中的精髓进行提炼及总结使得合唱形式教学在国内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始应用开来。伴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成熟,合唱形式教学取得了显著教育成果。合唱形式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声乐教学常规方法之一。

二、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一)提升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合唱形式这一教学方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多重作用,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声乐教学明显地提升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整体质量。从教学效率分析上来看,合唱式教学能够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教授数量也得到了保障。当前部分学者对合唱形式下的声乐教学质量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将不同教育形式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细化、分析及对比,最终结果也表明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备提升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意义。从人才培养上成果上看,合唱形式声乐教学所培养出的音乐专业人才要较之以往传统形式声乐教学所培养出的人才在总体音乐素养及专业能力上有明显提升。新课改强调通过多元化、科学化教育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当前对于合唱形式声乐教学所进行的系列探索与实践也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

国内教学资源整体上呈现着相对紧张的局面,音乐相关高校在实际教学资源上的紧张状况十分明显。由于音乐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选择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在近几年出现了明显增长,相关教育基础设施及资源总量提升并未与这种教育需求进行同步。在这样的状况下,将教育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依托合唱形式教学将学生进行高度集中从而进行集体性明显的声乐教学活动可以较大程度缓解声乐教学教师数量较少、相对紧缺的状况。由于教育目标的变化及教学质量提升的压力不断增加,当前高校声乐教师的实际教学压力较大,单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也容易出现精力不足的状况,声乐教学与一般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学有极大不同,其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更是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体力”消耗,单一形式的声乐教学更是极容易对于声乐教师的声带造成极大负担。

(三)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得教学整体效果得以提升,其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合唱形式教学要求学生在进行合唱时在音色、音调及和声上进行配合及协调,避免个人过分突出或不足从而导致合唱效果的丧失。当前国内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均为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性较大,当前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团结协作意识低下、能力低下的双重问题。部分学生对于集体活动和团结协作更是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新时期对于音乐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目标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更是要求其能够在综合素质上有所提升,从而在走出校园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团结协作精神是新时期优秀人才所必备的一种精神,而合唱形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升其集体荣誉感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发声训练上的应用

合唱不仅对于整体效果的要求较高,其对于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部分”也有极大的发声要求。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的训练与教学是极为主要的内容之一。不同学生在发声上所具备的天赋不同,实际发声训练结果也自然会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在合唱训练中,通过对于合唱整体效果的分析及期间发生问题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发声训练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由于教师在方式方法选择上不当所造成的。在发声训练上,通过整体合唱及分组合唱能够使得学生对于音箱的存在有所适应,通过集体教学、交叉对比则可以对于教育教学方式调整、发声训练方式调整提供帮助,从而明确自身的定位,寻找到学生在发声训练上需要改进的具体内容。

(二)声部训练上的应用

合唱声部一般分为四个声部,即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不同声部之间在合唱中的具体角色及作用体现均不相同,合唱的具体艺术表现效果也取决于各个声部之间能否进行具体配合。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对于声部训练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具体的应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音色、音域特点进行声部划分,对于声音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也应当通过声部调换的形式来增强其综合音乐素质。合唱形式教学应用到声部训练中极容易出现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声部训练效果降低、整体教学效果下降的状况,通过合唱进行声部训练容易出现“滥竽充数”及“应付了事”的状况。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在依托合唱形式教学进行声部训练时,可以考虑进行分组训练及针对性评估。

(三)乐感培养上的应用

合唱形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乐感培养上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校声乐教学中对于乐感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覆盖,乐感提升对于实际教学质量提升、个体学生整体音乐素养提升均有帮助。具体而言,合唱形式教学虽然无法像独唱那样可以进行舞蹈动作搭配或较大幅度的肢体语言表达,但合唱形式教学中学生依然可以根据韵律变化而对于自身形体状态进行一定调整,根据合唱曲目的意境不同,进行协调性较高的舞蹈元素添加也能够使得合唱整体效果提升。国内学者对于合唱形式教学在乐感培养上的具体应用并未进行过多研究,相关高校也并未大面积开展此类应用教学实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合唱形式教学在这一状况下不具备应用的可能与前景。

四、结语

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具体开展上,一线教育工作者及理论学者均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合唱形式教学自出现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其在声乐教学,特别是高校阶段声乐教学中所具备的地位、发挥的作用都需要得到尊重与认可。鉴于合唱形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上意义的深远性及应用的灵活性,国内音乐高校在日后的声乐教学活动中也需要将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传承与发扬,使得合唱形式教学能够为新时期音乐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多贡献。

[1]杨虹偲.合唱组合形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6(1):14-16.

[2]辛兆义.高校声乐教学中合唱组合形式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0):29-31.

[3]邢晓萌,徐敦广.中国合唱文化的发展与嬗变[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4-76.

J616.4

A

猜你喜欢

声部声乐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