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016-02-04王维维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公民环境保护

王维维*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121013



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王维维*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本文以如何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环境保护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介绍,包括环境保护的定义,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然互对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做了论述,具体包括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贸易转型,有利于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然后提出了公民提高环保意识应该坚持的原则,具体是国家坚持发挥主导性,坚持增加公民的参与度和实践度,坚持结合生活实际;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具体举措,第一是学校应该加强环保教育;第二是环境保护的活动应该落实到社区,第三是国家应该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希望本文能够以相对系统的论述和相对可信的理论来源为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这一个课题提供些许理论支持。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公民

我国已经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了工业化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完善阶段。而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我国实际上仍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建设成果,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难以长期维持的发展模式,不仅损害大自然的环境,更是严重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我国的环境保护工程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历经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环境急剧恶化的现实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但是在短时间内我国政府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对于我国环境社会的保护和经济的绿色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在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学者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出发,希望可以对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提供一些理论指导意见。

一、环境保护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介绍

(一)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二)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环保即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等,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

二、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我国已经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了工业化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完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个乡镇与城市一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乡级企业正在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在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渐渐失去了自然环境这一宝贵财富,而我们的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渐渐丧失。调查显示,上世纪末,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已经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五十到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近年来我国能源体系的成功转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工业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煤炭也造成了巨大的工业环境污染。再加上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生活垃圾、生活污染等,生态平衡已经受到了破坏,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然而,环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统一体,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环境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人民迫不及待关心的话题,如何对全体公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

(一)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进行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的发展,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也能够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是一种掠夺式的,毁灭式的发展模式,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西方国家已经证明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在取得成功后会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我国的很多地方也暴露出了这样的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因此,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公民身体力行的保护环境,这是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长远大计。

(二)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贸易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但是受困于技术和理念的限制,我国外贸企业在进行贸易活动时,出口的商品经常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影响,以我国的产品耗能高,污染大作为阻碍贸易正常进行的理由,阻碍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培养环保意识有利于在生产产品时考虑到产品的能耗高低和环保效应,从而走低能耗,利于环保的产品研发生产路线,这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贸易加快理念升级和产品革新,尤其是对于对外贸易企业。

(三)有利于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

地球的环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要继续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与其说地球是我们从祖先手中拿来的,不如说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因此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一个造福于我们子孙后代的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当下的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身体力行的实行环境保护的国家基本方针,我国才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公民提高环保意识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国家坚持发挥主导性

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前些年,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领导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开展环保的意识还相对比较模糊和淡薄,基本不存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构建良好环境样的意识。我国环保意识和环保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国家领导人正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和必要性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看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发展经济而遭受大自然惩罚的例子而痛定思痛,决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开展是国家上层意志的全面普及化的结果,是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于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必要行为。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仍然要坚持以国家作为主导,制定相关的国策,人民是落实者,是参与者,只有坚定不移的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这一切,都应该依靠国家发挥主导型。

(二)坚持增加公民的参与度和实践度

在国家发挥主导性的同时,人民也应该注重通过自身行为践行环保理念的落实。环保理念和提高和环保行为的践行这是两个相得益彰的活动,人民只有环保意识提高之后,才能乐于参加环保活动,将环保意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另一方面,在进行环保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的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全体公民的参与度和实践度有利于拉近人民和国家的距离,人民能够第一时间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成果中来,国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聆听到人民的意愿和内心发出的声音。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其实也是一种政策落实的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在政治活动中考虑到人民的意愿,也能够提高人民的参与度。但是我国受困于国情的政治体制的限制,不能让全体公民都广泛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然而对于环保等民生问题,我国政府一定要带动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提高公民的积极性和存在感,这是一个双向有利的行为,一定要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进行坚持。

(三)坚持结合生活实际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当前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已经呈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环保意识淡薄是素质较低的重要问题。而环保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首先,要加强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要媒介的环境教育宣传,清晰系统地向公民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森林等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利害关系阐明清楚,并将当前的环境现状分析开来,唤起公民提高环保意识的决心,让公民切实感受到环保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远在千里的。其次,要想在短时期内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要结合日常生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展开环保教育,促进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在居委会(村委会)搞讲座宣传、印发册子宣传、播放视频电影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并在这些宣传之中融入生活环境问题,如垃圾的处理等等,让公民了解随意处理垃圾等造成的巨大危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促进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大家庭中来。

四、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具体举措

(一)学校应该加强环保教育

在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教育是伴随幼儿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而贯穿公民教育生涯终身的,而且环保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的建立和意识的熏陶,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的一个成果。因此,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全面化的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存在着很多客观上的难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群而言,他们的环保意识相对淡薄,而且积习难改,也不注重提升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求其根本,是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没能接受到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的熏陶。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我们一定要将环保教育作为青少年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相对理性相对非功利化的氛围内长期对青少年进行环保教育。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教育直接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一生中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的高低,这是国家应该加大力度落实的一项国策,也是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引进全新方法的一个必要奇偶奥宇内容,只有国家的支持,学校的教育,家长的配合,多方一体的共同协作,才能对青少年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环保教育。对于学校可以在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开展以小队、班级、全校等为单位的捡垃圾、环境宣传等活动等;在高中阶段,可以让学生开展调查走访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现状,并让家人、朋友、同学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让大学生参与主题会、情景剧、研究性课题等出发,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认真策划和组织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以身作则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二)环境保护的活动应该落实到社区

在当下,我国很多的环保活动都是由民间的志愿组织进行举办进行的,以公益性和互益性为主要特点的社区环保组织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公共区域开展环保事宜的便利性。环保组织落实到社区一方面需要公益组织和志愿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吸纳更多的社会成员,开展更多环保公益活动,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和政府对公益组织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公益组织只有和国家的力量合二为一,拧成了一股力量,才能更大的发挥环境保护的社会力量。

(三)国家应该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当前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已经呈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环保意识淡薄是素质较低的重要问题。而环保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媒体宣传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通过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宣传,通过电视节目和公益电视广告进行宣传,通过城市海报进行宣传,通过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更有利于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这都是全民化提高环保意识的关键。

五、结束语

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不仅是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建设,直接关系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因此全面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工程,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高效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更是有助于我国经济绿色经济的全面建设,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青之.抓住重点把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推向前进[J].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3).

[2]刘淑安,鞠树林.对建立现代企业环境记录与加强档案管理关系的点滴认识[J].河南档案,2013(01).

*作者简介:王维维(1991-),女,满族,辽宁本溪人,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004-02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公民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