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的意义

2016-02-04李冰心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民本思想孟子以人为本

李冰心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论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的意义

李冰心*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孟子以推行王道平治天下为己任,因此,他十分关注政治问题,“仁政”是孟子设想的实现王道蓝图的政治纲领。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孟子把民本思想发展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孟子发展了孔丘的“礼治”和“德政”的理论,提出了仁政学说,这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孟子民本位的思想进行全面深入解读,并分析潜藏在它背后的历史因素,探索出其内涵并结合它合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以人为本

一、民在孟子王道中的地位

这里着重分析“民”在孟子王道中的地位。理解这一点,就明白了孟子王道主义的思想核心,同时也明白了孟子思想有时不为封建政统所推崇,甚至有反感的原因。《离娄上》中有一段孟子著名的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段话,确实道出了古今中外莫能忘的一条治国安邦的根本规律,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以说孟子的民本位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育民、教民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好的政治措施不如好的教育更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因此,孟子主张要在“富民”的基础上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在孟子看来,每个人社会生活实践水平各不相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教育百姓的方法归纳为五种:“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教也。”(《孟子尽心上》)就是说道德教育中,有像及时的雨水一样滋润万物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惑的,还有以自己的善行来正己正人的,这五种便是君子教育的方法。通过道德教育,孟子试图将道德规范根治于人民的内心之中。这样民心就会归服,人民就会认同并且自觉服从统治者的统治。

2.经济上惠民、富民

孟子认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劳作和团结,当人们没有固定收入时,他们就会衣食不保,接下来就会做作奸犯科,破坏社会秩序的不道德的行为,人们的社会生活秩序就会遭到迫害,偷窃、违法的事件就会层出不穷。所以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一位实行仁政的英明的国家统治者想要国家富强,首先就要使自己的子民有劳作的固定收入,以此来进一步教化人民、爱护人民,这样百姓就有了“恒心”,有了“恒心”之后,百姓才能进行社会活动和社会生产,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3.政治上宽民、爱民

由于强调人伦教化的作用,孟子十分重视对孝悌之义的理解。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孝悌之道乃是平治天下最简易直接的道路。孟子一直主张“推恩”教化。孟子的推恩教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理论,将孔子的内圣外王之学加以发展后有推陈出新的结果,也可以说孟子的推恩教化爱民、亲民的德治主张也是由他的性善论来支撑和推演而来,是孟子的道德人本主义学说在政治观上的表现而已。这一思路后是儒家谓之以内生圣启外王。孟子提出的用以衡量统治者的“乐”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这个原则便是“与民同乐”,这也体现了孟子热爱人民体恤百姓的思想政治理论。

二、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古今民本思想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在政治环境的变革背景下重民,统治者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阶级矛盾并且减轻人民的生活负重。民本思想中的“民”是针对统治者(君王)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许多思想的提出也是为了封建阶级的利益所用。而当前,我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是切切实实考虑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所需,在政治环境不断完善的今天,民本位的思想也大大的得到发展和实行,这是在继承了前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思想得出的经验成果。孟子提出的德治仁政的民本思想,至今为止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并将这种优秀的德治思想传承发扬下去。

(二)民本思想在当代的发展

民本思想千古绵延,治国之道一以贯之。中国如今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综合经济体,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带动人们思想的日益多元,然而对于执政者来说,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民本思想自古传承,从未过时。新时期,出于对社稷福祉的深刻考量、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群众路线依然是法宝,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人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人民居于首要地位,是决定国家政治活动乃至其他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发展的目的和落脚点。这一理念正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本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总结

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内容丰富而精深,传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后世民本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孟子以人为本的历史主体意识在儒家道统中深深埋下了民本主义思想的火种,为儒家思想在捍卫封建政统的同时又限制封建政统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孟子以道德人本主义为内在根据的王道主义社会政治思想,尽管带有某些空想性,尽管过分夸大了道德力量在社会历史活动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但理想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超越的。孟子的以民为本的君臣相对论,在历史上无疑具有进步性。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著.《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萨孟武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2008.

[3]慕平译注.《尚书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2009.

[4]荀子著.《荀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5]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0.

*作者简介:李冰心(1991-),女,河南洛阳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113-01

猜你喜欢

民本思想孟子以人为本
磨刀不误砍柴工
《孟子》折射出的契约精神
浅析彭德怀庐山上书事件体现出的民本思想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儒家民本思想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