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传播“爆款”——以王宝强离婚事件扩散为例

2016-02-04陈杏兰

传媒 2016年19期
关键词:爆款王宝强媒介

文/陈杏兰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传播“爆款”——以王宝强离婚事件扩散为例

文/陈杏兰

2015年8月14日凌晨,娱乐明星王宝强宣布离婚事件引发传播狂潮,各类媒体、自媒体纷纷上传深挖转发,“王宝强离婚”话题盖过奥运会风头,上了热搜榜头条,且新浪微博话题讨论参与人数过百亿人次,玉宝强粉丝剧增至2000余万。该传播“爆款”的始发动力在哪里?本文试图通过受众使用和满足理论,对其进行探讨,并根据受众主动性特点,对传播实践行为提出相应建议。

使用和满足理论王宝强离婚受众需求

8月14日凌晨0时21分,一则来自新浪微博的个人声明震惊了娱乐圈,这则“离婚声明”由娱乐明星王宝强发出,以极快速度引爆中国各类媒体和社交网络。仅仅几个小时,“王宝强离婚”事件便登上热搜榜的头条,而与之相关的“马蓉”“宋喆”“王宝强儿子”等名词也在热搜排前列。王宝强微博粉丝成千万人次增长,微博话题关注人数过亿,其风头一时盖过正在里约举办的奥运会。不仅如此,此后一周,“王宝强离婚”相关消息热度不减,有数据统计,“8月14日,共有8715个头条号参与了这场热点追逐战。共发表文章10629篇,产生832篇10万+阅读量的文章,其中106篇文章阅读量超过百万。一天之内今日头条有关王宝强的文章总阅读量超过6.9亿次,总阅读时长达到49561872650秒,相当于1572年的光阴。当天,新浪微博发起的话题#王宝强离婚#单日超过10亿次阅读。到8月19日00∶21,#王宝强#及#王宝强离婚#两个话题阅读量综合超过110亿次。”8月15日晚,王马离婚声明发布第二天,王宝强的斗鱼直播间内拥进了300多万人,300多万网友竟然盯着黑屏发起了弹幕,送起了礼物。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王宝强微博“粉丝”增加到2729万人。网友们纷纷惊呼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传播“爆款”,将其称之为年度新闻热度之最。

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何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传播范围如此之广,热度如此之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爆款”传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明星名人的自带流量性质,也有传播内容的娱乐消费属性,还有Web3.0背景下传播平台的便捷和多样化优势。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这个传播“爆款”之所以“大红”,还与受众的主动接收、热情参与、积极反馈分不开,受众基于自身使用和满足需求,从多个方面推波助澜,积极推动了该新闻的传播、深化和造势。下面,本文试从使用和需求理论出发,并结合该传播事件本身特点,分析受众在传播中所起的互动效应,以利于借鉴应用到传播实践之中。

一、使用和满足理论

使用和满足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凯茨在1959年提出,针对以往新闻传播效果的“枪弹论”和“有限效果论”,这是第三种分析模式。使用和满足理论不是从传者出发或传播内容出发,而是从受众出发来考量传播的过程和效果。该理论认为,受众是为了达到和满足某种需要来使用传播的。其具体包含如下几层含义:受众并非单纯的靶子,而是信息的主动接受者;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大众传播可以广泛地满足受众的多种需求。

与“枪弹论”相比较,受众使用和满足论不再把受众看成被动、呆板、麻木的“靶子”,而是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会选择、会操作、会反馈的鲜活个体。“西方学者认为个人的特性、对媒介的期望与感觉以及接近媒介的程度,将导致个人作出是否要使用大众媒介内容的决定。并明确指出这种研究方法不是把媒介信息作为起点,而是把媒介消费作为起点。我国学者认为该理论是研究受传者如何对待和利用媒介信息,看受传者个人接触媒介信息的动机和目的是否得到满足,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随着网络媒体、各类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受众主动论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面对不可胜数的媒体渠道、海量网络信息,今天的受众手上握有更大的主动权。受众可以根据自己多方面需要,自主选择媒体,并选择关注内容,而且参与的便捷性达到了零距离。

二、受众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使用和满足心理

1.消遣娱乐,求乐心理。媒介信息传递有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提供娱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都随之增加,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人们需要一些娱乐八卦来放松心情,作为各类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明星人物因其自身特有的光环效应,其一举一动格外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其秘闻逸事、生活隐私、婚恋绯闻更容易成为焦点,引人谈论。而明星王宝强8月14日发出的离婚声明中,包含明星、婚变、出轨、财产等多种好奇元素,高度吻合人们围观、八卦、猜测、议论、窥私探欲的多重娱乐心理,从传播内容上,牢牢抓住了受众眼球,从而让受众有了一窥到底的冲动。

2.获知信息,求知心理。在信息媒介大行其道的社会,人们生活在丰富的信息海洋之中。一方面,人们需要不断掌握新的信息,才能使自己在这个时代不落伍。另一方面,人们也在不停地制造和产出新的信息,以体现信息社会中个体的价值。在手持终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一刻也不能停止信息的搜索和掌握,这既是出于人们求知求新的本能,同时也为了避免自己不被信息的高速列车所抛下。在王宝强离婚新闻事件中,每天不断刷新的搜索数据,以及各网站每天不断更新的相关信息,都印证了人们在求索新鲜信息的路上永无止境。

3.社交互动,求同心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虚拟的社交平台,同时这个虚拟平台又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受众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表达观点,交换意见、引导舆论、虚拟的网络成为人们精神交往的平台。而随着手机终端的广泛持有,APP、微信、直播平台等纷纷涌现,人们的网络交际变得更加便捷和深入了。“正如在《什么是社会媒体》电子书中提出的,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五个特征是社交媒体的基本特征。”在王宝强离婚事件传播流程中,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人们通过对事件的关注、转发和评论,完成了他们的网络社交互动历程,从而融入社会大群体之中,获得社会的整体认同感和群体一致性。

4.伦理诉求,求安心理。截至8月26日,新浪微博#王宝强离婚#话题总阅读量达103.4亿次,讨论313.8万次,“粉丝”人数为52.2万人。而@王宝强8月14日00∶21发出的这条微博下,点赞次数为553万;评论315.6万次;转发70.1万人次。在这条微博下的评论,其中以谴责女方和经纪人失德为多。网上还不时可见围观、曝光女方和经纪人的网民行动此类消息。此外,当王宝强前往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财产的消息出炉后,同样引发如潮评论,网友纷纷留言,希望法院判决女方净身出户,希望“老实人”不要吃亏。为什么这组消息能够引起网友如此强烈的参与欲望?除了上述所言的娱乐性、求知心理外,与媒介使用者的“伦理诉求”心理分不开。王宝强作为“草根”出身的明星,他的经历和遭遇更容易引发网友共鸣,许多人表示要关注此案判决,不然“担心社会风气走向”。这也充分表明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于情感、对于自身稳定感,以及期望法律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权益的需求。正因为这种“贴近性”和“拟同感”,所以让此消息的热度迟迟不减,几天连续高居热搜榜首。

三、使用和满足理论带来的传播启示

1.针对受众需求,适当推出传播内容。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会主动选择信息。尤其在当今信息内容“爆棚”的情况下,搜索引擎更是牢牢地掌握在受众手上。他们从自身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地域、兴趣爱好等出发,从海量信息中淘选其喜欢看的、或者对其有用的信息。在这种海量的淘选中,受众会相对固定地形成浏览某类新闻的习惯,比如,学生会关注教育类、职业人员会关注职场类、女性会关注服饰、男性关注体育运动、年老人会关注保健养生等。因此,如何瞄准受众心理,牢牢抓住受众需求,让受众停留在网页或者自媒体上,这是传播者需要背后观察和思考的问题。这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结合各媒体自身定位,进行信息的针对性制造和推送。

2.针对受众使用习惯,开发和利用好新兴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从传统向新兴一路奔进。受众选择传播媒介,从过去简单原始的报纸、广播、电视、期刊杂志,发展到网站、手持终端和自媒体。在上述传播案例中,有两个传播媒介特别亮眼,一是王宝强首发离婚声明的新浪微博,“在美国上市的新浪微博股票,8月15日9点30分开盘后10分钟内,由42.74美元直线拉升到44.26美元,当日收盘于45.66美元。”二是斗鱼直播,8月15日晚,王宝强直播间黑着屏就有300多万网友送起了礼物,而在今年5月4日,王宝强首开直播当天人数为75.9万人,斗鱼直播可以说极大提升了知名度。目前,各类传统媒体纷纷转型,积极打造“融媒体”“全媒体”概念,希望能将一个信源,通过纸质、网络、互动平台等多种方式展现,将信源的价值最大化吸引受众,根据上述传播案例,针对不同的类型信息,分别开发和使用不同类型媒介是非常有必要的。

3.根据受众的使用和满足需求,深度开发互动程序。受众的接受、参与和反馈,是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一环。一则信息,若不能被受众选择、记住和接受,则其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话题策划需要受众的良好反馈,而对于企业宣传和广告传播来说,则更加渴求深刻的传播印象。在“眼球经济”时代,谁吸引了受众注意力,谁就拥有持续发力、深度开发的资本。媒体和受众的良好互动,既能长久留住受众,还能加持信息热度、推动信息深化发展,从而为传播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如何与受众产生良性的、深入的互动?是制造话题讨论机制还是线下进行活动延伸,或者网上直接变现?反观受众的使用和满足需求,这里当有无穷发掘的空间。

作者系《楚天时报》副总编辑

[1]栗泽宇.谁是王宝强事件的赢家?[N].华夏时报,2016-08-20.

[2]田莉莉.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娱乐节目走红原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3).

[3]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

猜你喜欢

爆款王宝强媒介
刘德华教王宝强洗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5月男女童鞋爆版一览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中国最难懂的温州话居然这么好听——点击量超百万的爆款产品带来的启示及其他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爆款名字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