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指导下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教育——以做面食与欣赏《喜洋洋》为例

2016-02-04闫爱红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小学河北秦皇岛066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喜洋洋音乐欣赏课创新教育

闫爱红(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新课标指导下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教育——以做面食与欣赏《喜洋洋》为例

闫爱红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突出强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知识的传授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应该是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质疑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达到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事例,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欣赏课;创新教育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欣赏包括了除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欣赏教学中,我注重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注重创设师生平等、互动的活跃教学气氛,运用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想象音乐,并创新的运用音乐。

例如:第七册第四课的欣赏《喜洋洋》是一首山西风格的民乐合奏曲,ABA的乐曲结构,描绘了群众愉快的劳动和幸福的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喜气洋洋的精神风貌,教学中,我用三个问题分层次的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一、感知与想象

(一)在生活中感知音乐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出发,在循环播放的《喜洋洋》背景下,提出第一个问题:“谁能说一说你吃过那些面食?”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不同种类的面食:饺子、包子、手擀面、抻面、烧饼、汉堡、比萨饼、意大利通心面……,听着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我不由的笑起来。心想“好吗!中西全来了。”

《喜洋洋》是一首山西风格民乐曲,山西又是我国的面食之乡。备课时,我想从学生熟悉的面食入手介入欣赏,会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今天的教学更生动、形象。果然不出我所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使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竟能说出比萨饼、汉堡、意大利面……,说实话,备课时,我只想到了山西特色的刀削面、拨鱼儿、担但面……及我们地区土生土长的手擀面、饺子、馒头……。我以为自己能想到异地的面食、了解到地域知识已经不错了,没想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学习、相互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倡的新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的运用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理距离,在体现师生角色互换的同时,将师生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推向了新的起点。同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在音乐中体验生活

伴着循环播放的音乐,我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见过你父母或其他人是怎样做面食的?”对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回答的仔细,有的同学回答的粗略,其中,有一个女生是这样说的:“我帮妈妈包过饺子,我们先从面袋里拿出面——用水和面——在面板上揉面——揪剂子——擀皮——和馅——包饺子。”我见这位学生回答的具体而全面,便顺势引导:“一会儿,我们随音乐做一种自己熟悉的面食。从和面开始——或蒸或煮或烤——品偿食品。”

学生动手时,我把一直作为背景音乐的《喜洋洋》放大音量,学生自然的随音乐节奏欢快的忙碌起来,他们嬉笑着,有的做抻面、有的擀皮、有的烙饼…..,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我看着学生形象的动作,仿佛置身于“面食一条街”随着学生和面——做面食——蒸、煮,音乐也向前进行着,随音乐变的舒畅柔和,学生们也开始悠闲的品偿自己的劳动果实。有的孩子还顽皮的吧嗒着嘴说:“真香呀!”在舒缓的旋律中,感受着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在做面食与吃面食心情变化的过程中,感受AB乐段欢快热情与舒畅柔和的旋律变化。

二、音乐与相关文化

学生感受着生活和音乐交融时带来的轻松与快乐。这时,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做了什么面食?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的举手,让老师、同学与他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我见学生的兴趣又一次活跃起来。便顺势提问:“谁知道我国那些地区的人民喜欢吃面食?这时学生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东北、山东、华北……。这时我以简洁的语言概括:“由于地理、水土、气候的影响,在我国大致形成南米北面的饮食特点,南方雨水充沛盛产水稻,那里的人们以米为主,而北方的气候、水土等影响,使得北方面食相对多一些,我国山西就是有名的面食之乡,那里有许多面食特色小吃:拨鱼儿、刀削面、担但面….,不同地区的饮食各具特色,他们的音乐、文化也各有风格。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就是一首山西风格的民乐合奏曲《喜洋洋》。”

音乐和相关文化的融合与运用,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能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文化的感知,能使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魅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音乐创造的背景,实现对音乐全方位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实现对学生文化的培养,实现了对学生文化的渗透。

三、想象与创新

为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运用能力,在前面学生感知音乐的前提下,我提出了本节课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安静的听一遍《喜洋洋》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设想一下这首乐曲在什么场合播放,会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

这一遍欣赏时,没有了刚才的嬉笑与热闹,安静的可以听到呼吸声。欣赏后,学生的回答是各有新异的:“适合颁奖大会上、适合节日庆典、春节晚会上…..”有一名男生站起来高兴的说:“适合给杨立伟开的庆功会上!”

就这样,一节音乐欣赏课接近尾声了。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没有ABA的段落分析与板书。但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生活,并能根据音乐的情绪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能在了解乐曲情绪的基础上,为音乐选择合适的场景播放。说明他们对乐曲有了一定了解。我想,如果几年或十几年后,他们谁能有机会为某个颁奖典礼或盛大会议策划或设计音乐背景。相信,这首在他小学时代欣赏过的《喜洋洋》能使他的策划锦上添花。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在音乐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01).

[2]金胜敏.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学[J].音乐时空,2015(05).

[3]郑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5(03).

猜你喜欢

喜洋洋音乐欣赏课创新教育
新年喜洋洋
新春喜洋洋?众星拜大年
新年喜洋洋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喜喜洋洋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