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16-02-03汪丽梅关国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就业能力实验教学

汪丽梅 关国英

摘要:高分子材料专业旨在培养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针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以期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就业。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就业能力,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25-0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现日益复杂的趋势。社会对人才的技能、经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2]。高分子材料以其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新型产业。众多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行业发展迅猛,社会对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无疑为毕业生提供了极好的就业前景[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摆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

高分子材料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实验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提高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因此,高校高分子材料专业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文立足于我校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基于就业能力提升这一核心,提出了几点关于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二、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實验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4]。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居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般,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由三大块构成即材料合成实验、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三块实验内容各自独立展开,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缺乏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及各部分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由于经费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种种原因,大部分本科生仅限于实验课和做毕业论文时进行实验研究,缺少实验训练的机会,对广泛提升本科生的就业能力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立合理的面对本科生的开放机制,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实验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及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1.构建系统化实验教学体系。为了改善实验教学效果,需要加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以及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等多门课程有机组合起来,利用不同课程间实验项目的关联性,形成多条跨越不同课程的实验项目链,构建出环环相扣、高度系统化的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例如,聚苯乙烯塑料的制备实验,它可以涵盖三个紧密相连的实验项目。利用高分子化学知识,从苯乙烯单体的悬浮聚合实验开始,获得聚苯乙烯粉体;再利用高分子物理知识,经由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所合成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以确定聚苯乙烯的基本性能;再利用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将聚苯乙烯粉体制成高分子塑料样条,对其拉伸、冲击等性能进行测试。将以上三个实验安排在同一个学期,按顺序依次开展实验,能够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促进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积极推行实验课程改革,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开设综合性实验,增设设计性实验,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展现出良好技能。

单一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为了将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灵活运用,需要开设一定比例的综合性实验。例如,开设“聚苯胺的制备和导电性测试”这一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能理解聚合物的结构,还能掌握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及性能测试方法。通过这一实验,能够把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两大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即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操作,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给学生发挥潜能提供更大的空间,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海藻酸钠溶液的流变性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任务,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协作,切实得到科学研究的一般逻辑过程训练。设计性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依托科研项目拓展实验教学。我校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除了实验课和做毕业论文之外,很少从事科研实验。只有极少数同学因为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或学科竞赛而进行实验研究。从普遍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角度来看还远远不够,需要学校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科研实验的机会。

另外,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设立导师专项基金,由导师的课题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于本科生实验。导师重点选拔一些兴趣高、素质好的学生,在大二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这个措施对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很有效,有些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发表了科研论文,有些本科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导师实验室做硕士论文。不过,对于本专业兴趣不高的学生起不到太大作用。

4.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大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实验的积极性,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于创新型实验完成优秀者、完成自主创新项目者、发表科研论文或专利者等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给以增加学分的奖励,同时在保研、评奖学金等方面作为重要参考。这一举措可以大大增加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机会,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5.完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受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学生单人操作的条件不具备,一般采取分组实验的形式,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验操作训练,需要完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透过实验报告可以反应出学生对实验项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单单依据实验报告评定成绩并不合理。通过课前提问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观察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并做好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通过完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可以被迫式加强大学生参与实验的力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小结

面对就业市场对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从实验教学体系系统化、开展多层次实验、依托科研项目拓展实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完成成绩评定办法五个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有效提升本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管天球.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69.

[2]田仲富,王也,刘晓义.如何提高理科大学生就业能力[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21.

[3]刘宇艳,于海洋,龙军,刘丽,孟令辉,刘立洵.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高分子通报,2011,(11):102.

[4]孙铁民,赵冬梅,罗向红,等.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药学教育研究,2004,(5):3-34.

猜你喜欢

高分子材料就业能力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浅析对高分子材料的认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高分子材料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研究
以培养具备工程类英语口语能力的人才为核心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