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体验式的外国文学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研究

2016-02-03王红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王红莉

摘要:通过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从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价三个方面,梳理教与学中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教师淡出课堂,学生主体价值得到彰显的目的。

关键词:参与体验式;外国文学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54-02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的内在要求与理论基础,现代教学是双向互动过程,一方面教师试图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接受、反思、抽象吸收知识并融会贯通。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适当自觉淡出而让位于学生,凸显学生的参与体验式学习的主体价值。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在外国文学的长期教学过程中,从语文教育专业的专科学生的课堂到汉语言文学的本科学生的课堂,多年来始终坚持从教学方案与教学设计入手,通过中西文化的多重比较,创设更多的感性体验与情感共鸣的情境,促进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学习外国文学的直观性和自觉性;而针对在校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文本的现状,从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价三个方面有目的性地解除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

一、课程设计

(一)了解课程结构,厘清发展脉络

教师要想游刃有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首先做到自己对本学科或本课程结构和发展进程有清晰的了解和深度的把握,教学中才能运筹帷幄、进退自如,在作家、作品和文学史之间随意沉潜。

(二)熟悉教材目录,明确教学重点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自己要懂得目录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掌握由目录入手顺藤摸瓜的本领,能具备将书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的能力。同时在梳理文学史的过程中,尽可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的预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分析作家作品,制定教学策略

根据作家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能够制定出具体作家作品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了解某作家在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地位,又能对其具体创作有相应的个体定位。

(四)联系相关学科,拓展课程体系

外国文学的前置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化史,后续课程是比较文学、西方文论等,另外历史、哲学、宗教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也都极为密切,所以教师自己不仅应加强专业素养的积淀,也要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

1998年教育部在中文系专门设置了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全球一体化进程下,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必然给原来的外国文学教学带来的新的冲击。虽然有些院校仍沿袭旧称“外國文学”,但是教学方法上如不改进,必将陷入学科发展的困境。所以教师讲授外国文学必须自己先建立“比较视域”,以中外文化异同为轴心,带动中外文学的比较意识。从学生熟悉的已知领域入手逐渐拓展未知领地,尽可能减少他们对外国文学的陌生感和生疏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或趣味。

二、教学设计

(一)淡化教师主要角色,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的教师并非拥有最多知识的人,而是使最多其他人拥有知识的人。”

然而,今天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已经给各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以追求知识为终极目标,更重要的是形成与培养思考的习惯和方法。许多教师仍然限于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传授最大量的知识为己任,而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和阅读特点的研究。教师仅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学生们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成为思考者和真理的发现者。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学院加大对多媒体教师的建设力度,给学生播放一定的西方文化资料片、图片、歌剧、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学生与作品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反思,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切实达到实施参与体验式学习的目的。

(二)弱化教材导读功能,强化文本细读体验

大多数学生很容易陷入到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课堂介绍情节去感知外国文学的怪圈,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经典作品,形成原初的阅读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以往的改革经验发现,虽然学生们也进行讨论,甚至有时候还很热烈,可是说到实质性问题,却常常发生讨论小组没有一个人读过原作的现象。这样的讨论课的价值不得不令人质疑。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充分利用作品选读的片段激发学生现场的阅读兴趣,产生故事悬念,也可以利用课堂学习小组或宿舍的分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前布置应熟悉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养成主动利用学院图书资源、查阅学习资料的习惯,合理安排有关阅读作品的具体分工与合作,让学生既能意识到阅读的强制性,也能有一定的人员组合的灵活性。

(三)降低期末考试比值,增加日常讨论权重

现在的考试制度基本是以教学大纲为主,教师讲授大纲要求的作家作品,并以此作为考试的依据,学生们也主要以课堂笔记、教材为核心复习考试,整个学习过程陷入到程式化、公式化的陷阱,若要有所变动,教师自己就不适应,更遑论学生。只有大胆革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中心转移到阅读上,读自己喜欢的书,建立起自己的阅读篇目,自发产生讨论的渴求和意识,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才不会形成缘木求鱼的怪现状。首先学院教务处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可以由70%降至50%,扩大平时学习的成绩份额,真正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方向上,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性阅读,形成由于共同兴趣而建立的学习小组,强化学生的相互认同和共鸣,自觉产生讨论的欲望和需求。

(四)简化知识传授过程,关注心灵成长经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师既要善于从学生的已知知识体系中调遣相应的内容与新的学科知识衔接,同时也要驾驭学生已有的人生体验,想象并丰富自己阅历的不足带来的对作品理解的匮乏。阅读就如同交友,精神气质相通时尽可以享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满足感;情趣差异有时也可以形成互补的乐趣和快感。

三、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评价即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和教师教学评课标准完成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实施。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具体方案:

(一)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是一个综合性评价方案,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前阅读、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和期末考查或考试成绩,可以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如检查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阅读质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现在学院教务处规定的学生出勤率占10%,平时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的比值中,期末權重过大,过于重视知识评价而对能力评价的肯定不足。

通过多年来的改良与提高,学生们的期末成绩的组合更加科学合理,有些平时学习主动认真的学生,考试又不愿意特别死记硬背和作弊,那么他完全可以凭借平时成绩获得自己心满意足的结果。如果平时旷课迟到睡觉玩乐者,即使考试临时应对也会因平时成绩太差被筛查出来。这无形当中就在学生们中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只有这种成绩组合才既可以鼓励学生课堂之外学习的主动性,考查其日常学习的真实状况,又可以兼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态度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努力重心转移到阅读作品与分析能力的开掘。

(二)教师教学评价方案

主要考查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个人教学风格的成熟情况,引导教师不仅要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学科知识熟稔,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水平和困难,争取尽可能熟悉自己教授的所有学生的特点,能够因人而异,了解各班的学习风气,因班施教,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并提高自身教学风格和教学技巧。具体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案10%;课堂教学组织与沟通20%;课堂教学记录与反思10%;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力50%。

参与体验式外国文学教学的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教师教学为主转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其评价标准制订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养成与学习效果的显明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水准与教学效果的差异。在这一模式中还应特别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不能用一种机械的、标准的、教条的评课模式来约束教师,要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性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

当然参与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理解力和分析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效果就很明显;可是对那些本来就只提着耳朵来听课,学习被动、拖沓、懒惰的学生,可能有些方法就没有理想的实施空间,可能也时常需要跟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互为补充,方能发挥它的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与神对话[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7:14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09.

[3][英]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籍[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78.

[4]黎]纪伯伦.先知·沙与沫[M].冰心,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