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例资源库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践课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评价

2016-02-03王家学杨珺周茜吴怡春吕火烊张小贤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王家学 杨珺 周茜 吴怡春 吕火烊 张小贤

摘要:根据构建的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病例资源库,探讨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采用对照班级和研究实施班级相平行的教学过程,通过系列调查问卷来了解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的效果。根据构建的病例资源库,采用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可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可使所学内容与临床实际接轨,以及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病例资源库;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92-02

醫学微生物学检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其他软指标的考察[1]。本课程的教学需要与临床充分接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临床相关知识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是其重要载体[2]。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该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严谨性[3]。根据上述,我们拟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资源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项研究将为采用基于病例的实践教学模式打下良好基础,将对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翻转式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对本校2013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初步实践教学研究,证实所构建病例资源库适用于本课程的教学。

一、对象与方法

2013级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共5个班,每个小班30人。将对象进行了随机分组,班级间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学习兴趣均无显著差异。随机选择了2个班作为平行对照班级,3个班作为研究实施班级。对照班级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授课老师先回顾理论课教学内容,然随后导入实践课教学,向学生讲讲授操作方法,最后让学生操作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构建的病例资源库,实施班级采取基于病例的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形式开展教学。课前从病例库调出病例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相关材料预先温习,上课再进行小组讨论,在老师指导下确定检验方案,随后让学生开展操作,最后出具检验报告。

二、授课过程

以沙门菌感染检验为例,课前从所建的病例资源库中调出“沙门菌感染检验”相关病例,将班级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4~5人,将病例信息按照小组分发给学生。病例后面附有思考性问题:该患者可能是由哪一类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如何从微生物检验的角度进行鉴别诊断和微生物学检验?上课时按小组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指定或每组推荐1名同学对病例进行讲解,提出该小组的检验思路和方法。实践课教学突出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体现出实验具有探索性。每组标本事先不告知学生,让其进行探索性检验。每小组利用病例讨论结果和实验室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逐步确定是否为上述的细菌。实验过程中小组内同学相互合作,也相互进行监督。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时组内同学先进行讨论,真正无法解决时老师将参与组内讨论并给予指导,但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主,不直接告诉其答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严格要求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束后,授课老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学生将实验结果以报告形式提交。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沙门菌感染检验为6个学时,老师讲解和培养基配制为2学时,细菌接种和结果鉴定各为2学时;对于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计划为8学时,课堂讨论和培养基配制为3学时,细菌接种为2学时,结果鉴定为3学时。

三、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研究实施班级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表1),在收回的90份问卷中,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病例教学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效率。100%学生均认为基于病例的实践教学模式可有利于基础联系临床,可很好地增强师生的互动。

相比而言,对照班级的学生有95.8%渴望采取基于病例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起到良好的师生互动作用,不能有效地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相结合(表2)。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渴望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四、讨论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操作技能为核心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本课程教学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基于病例的教学可起到将教学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作用,使授课变得形象生动,使临床思维明确、知识系统全面、师生互动增强,从而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该教学模式目前较为受欢迎,它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病例资源是实施病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其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构建该课程的病例资源库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前期已构建了该课程的病例资源库,将团队协作、沟通与交流、职业严谨性、分析能力、生物安全意识等指标的考察融入了病例之中。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增加职业严谨性,同时让授课对象感觉到所学内容与临床实际接轨,这些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本课程的实践课教学中引入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非常可行,它能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而且也非常有效地增强了师生互动。对照班级和实验班级均有100%同学认为该模式可有效促进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和增强师生互动,对照班级有95.8%的同学希望采用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其他指标的研究也发现该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根据构建的病例资源库,通过病例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拓宽教师知识面。但该教学模式实施中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用病例串联起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更好地通过病例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深入探讨;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需要花费时间让学生去熟悉、讨论、分析病例,实验室的相应配套材料也需同步;此外,授课对象为专科学生,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还不太适应。上述问题均值得继续探讨,但病例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应用的优势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李菁华,史红艳,刘永茂,等.病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9).

[2]李湘健.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3]杨惠聪,林洁.检验科医患关系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6).

[4]李树宝,刘春蕾,白欣等.PBL教学法在整形外科皮瓣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5,14(2).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